请问中国画的装裱款式都有什么?
原裱:把新画好的画按规范的装裱程序进行装裱。
揭裱:对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不善,导致书画发生空壳脱落、虫蛀鼠咬等现象的传世书画及出上书画进行装裱。
行帮:解放前上海、苏州、杨州各地就其装裱工艺的不同,专裱普通书画。
仿古装池:解放前苏州、上海、扬州各地就够得上称为装潢艺术的,专为书画名家和收藏家装裱珍贵书画。
立轴:亦称挂轴、挂幅、轴子;特别窄的称为“琴条”。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副字画还称“中堂”。
扩展资料:
中国画大多创作在容易揉皱的宣纸上和绢类物品上的。
装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我国装裱工艺是伴随着中国绘画的历史而产生的,早在1500年前装裱技术就已经出现了,对于装稼浆糊的制作、防腐,装裱用纸的选择,以及古画的除污、染黄等都有文字记载。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国书画市场已经出现了机裱,通过高温定型、化学胶膜粘压的方法装裱。
提高了工作效益,但是机裱的字画不易揭裱、翻新、修补,所以具有收藏价值的字画还要慎重,尽量用传统浆糊装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画装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装裱
我国传统的书画装裱款式,大致可分为轴、卷、片、册四大类。在每一大类中又可按装饰手法及裱件的用途的不同,分为若干类。
轴类可分为立轴、屏条、对联等;
卷类可分为手卷、横批等;
片类可分为镜片、斗方等;
册页中有蝴蝶式册页、推蓬式册页、经折式册页。
名词解释:装裱也叫“装潢、“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
立轴
主要用于竖式构图,悬挂欣赏。画幅的上下左右常常有文人或收藏家题字赞赏。中间部分称“画心”,上有“诗塘”、“天头”,下是地脚。上下又有“隔水”,有的天头贴“惊燕”。
起初“惊燕带”不贴实,能飘动,后贴实,纯为装饰。“画心”上下端可加镶锦条,称“锦眉”,亦称“锦牙”。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副字画还称“中堂”。
立轴的几种装裱样式如下:
对幅(上图),由二条字数相等、内容相连、画心尺寸与装裱规格完全相同的书画作品而组合。如果是画,就称为“画对”;是书法,则称为“书对”,或称对联。
条屏、通景屏(上二图),条屏画心由一色画绫等镶料装饰,排挂在一起。其形制与立轴一样,只是多了几幅,一般为4条,也有6条、8条、12条的。通景屏则由若干条尺寸相同、同空连贯的字或者画,分别由一色花绫等镶料装饰并排挂在一起。
镜片(上三图),亦称镜心,是托裱后的画心,适用于夹放在镜框内,故称镜心。其形式横竖皆可,是一种简化了的立轴装裱形式,可装在镜框里悬挂欣赏。中国的镜框设计讲求简练,不重雕饰。
册页(上二图),将绘画装裱成书的形式,携带、欣赏和保藏均较方便。有的册页是页页相连的,有的则是活页。因画幅不大,亦称“小品”。
横披(上图),主要用于横式构图,画幅多不太大,镶边、空白视画幅的大小而定,但左右镶边、空白一般应宽于上下镶边、空白,如上下镶边、空白为一寸,则左右为五寸,横披不装轴杆,两侧均装楣条。
手卷(上图),主要用于在桌面上欣赏,体积较小。画幅的前、后,特别是后面留有相当长的空白,供欣赏者题写赞语或鉴定意见。外有“包首”,“包首”之上贴有“题签”。前有“引首”,中为“画心”。紧连画心两边的是“隔水”,后有“拖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