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是印度人,不是中国人,清华教授有哪些证据?
“少年强,则中国强”这句话相信没有人不曾听过,它的作者就是近代著名的大文豪梁启超先生。梁启超一生致力于改革维新的事迹大家也都知道,然而他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在文学上的造诣。谁曾想,被誉为“百科全书”的梁启超也曾感慨:自己一生写了著作无数,但细细想来却还不如陈先生区区几百个字来的有意义。那么,他口中的陈先生又是谁呢?
此人乃是国学大师陈寅恪,他是清华大学著名教授,一生著作无数,36岁时就与梁启超、王国维齐名。而如今,许多人谈起陈寅恪,最先想到的不是他的国学研究,毕竟那离普通人有些遥远,更多的是他关于华佗身份的推论。
陈寅恪曾指出,我们认为华佗是中国的神医完全是误解,因为人家其实来自印度,这一言论引发了许多争议。华佗何许人也,传闻他年近百岁时看着还跟个年轻人一样,而历史上把他和董奉、张仲景齐名,都是医学界的大佬。如今医术精湛的医师都被誉为“华佗在世”。
《三国志》里有记载:“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即当今安徽亳州)。”据此,我们可以得知,古书里记载的华佗明明是个中国人的身份,怎么向来治学严谨的陈寅恪先生却说华佗是印度人?对此,陈寅恪提出了自己的三点证据。
一、华佗使用的麻沸散源于印度
麻沸散传说中由华佗创作,也就是我们今天拔牙做手术常用的麻药。《后汉书·华佗传》里还对这个药有介绍,指出它的用途是当患有内疾,普通的打针吃药都没用时,就要先口服麻醉散,药效发作了再做手术。
但事实可能还真不是我们认知中的这回事儿,关于麻沸散的记载,更早是出现在天竺(即古印度)的文献中,那时候被称作天竺胡药。因而,有学者推测,麻沸散很可能并不是咱们中国的“土方子”,它的发源地其实是印度。
二、华佗可能是指“药”而非一个人
在中国汉字文化中,“佗”字并没有什么确切的含义,而是代词“他”的异体字,也可以看做“拕”的通假字。根据《史记·龟策列传》里的记载“佗发”就是披发的意思。
因而这个字本身就不常见,使用频率极低,更不用说是作为名字来用了,谁家爹妈不想给孩子取个有寓意的好名字呢。反倒是在印度语中,华佗的音译是“agada”,意为“药”,其含义与华佗神医这一形象不谋而合。
三、华佗医治陈登的故事
《三国志》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汉朝广陵太守陈登身体不适请华佗前去诊治,华佗说他是生海鲜吃多了,开了一副药给陈登服用,结果吐出了许多红色的虫子,病也就好了。而与其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一位名叫耆域的印度医者身上。陈寅恪认为我们今天所说的神医华佗,说不定其原型就是耆域,华佗只是对他的称呼,而不是另有其人。
基础这些铁证,陈寅恪提出了华佗是印度人这一观点,至今我们也难以断言他的推测究竟对不对。但因为这一个大胆的想法,陈寅恪受到不少指责,有人批评他将中国神医说成外国的,是不爱国的表现。小编认为,只要不是刻意的攻击和抹黑,我们对于学术的探讨还是要秉承一定的包容,起码不要上升到人身攻击,不然难免会凉了一些学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