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打倭寇的戚家军为何惨死自己人刀下呢?
在万历十五(1588)十二月,传统节日腊八节这天,赋闲在家的戚继光突然发病去世,一代名将就此陨落。虽然早在五年前,作为张居正嫡系的戚继光,因为张居正的离世而遭弹劾被罢免。
但是在镇守蓟门二十年的时间里,戚继光为大明帝国留下了他用毕生精力操练的军队和练兵的纪要。
在蓟门总兵官任上,戚继光以当年抗倭的戚家军为骨干,为大明朝训练了数千名中下级军官。
戚继光寄希望于这些人能继承戚家军的战法和思想,在军队中起到类似教导队的作用,带领将士们继续保卫大明的江山。
而这些人也确实没有辜负戚继光的期望,在后来的万历三大征中,尤其是在援朝抗日战争中起到了决定胜负的作用。
但是,死去的戚继光肯定想不到,这支他用尽心血培养出来的近现代化的职业军队,这支对外立下赫赫战功的部队。
没有战死在对外的战场上,却被自己人残忍的坑杀,还被扣上了叛逆的帽子,落得了身败名裂的下场。
为何立下赫赫战功的戚家军会落得如此惨烈的下场?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其实明代官方是没有戚家军这种称呼的,戚家军是民间老百姓对这支部队的爱称,但它不是戚继光的私兵,它是属于朝廷的募兵,在官方上他们被称为兵或者浙兵。
当年,在抗倭战争中,戚继光带领他在义乌招募的士兵剿灭倭寇,几乎是百战百胜,因此南兵的的善战之名享誉内外。
故而在抗倭结束后,朝廷任戚继光为神机营副将,又在浙江招募了三千士兵作为骨干,在蓟镇训练新招募的三万士兵。
也是凭借这支军队,在戚继光镇守蓟门二十年的时间,北方的蛮族再也不敢入侵边境。在张居正死后,受其牵连的戚继光被调任,但是这支军队却留了下来。
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统一日本的大名丰臣秀吉,为了吞并朝鲜,发动了壬辰倭乱,而当年的朝鲜是中国的附属国。
在朝鲜国王的请求下,明朝出兵援朝抗日。于是在蓟镇驻守的南兵,在副总兵吴惟忠的率领下入朝作战。
出自浙江义乌的吴惟忠是跟随戚继光的抗倭老将,可谓是身经百战屡立战功。
在他的带领下,以浙江兵为骨干善用火器的蓟辽军,成为了这场战争中明军的主力部队,攻克牡丹峰,收复平壤,都是浙兵部队第一个攻上日军阵地。
尤其在攻打平壤时,年过花甲的戚家军老将吴惟忠左肋中弹,血透衣甲依然站在最前沿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