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总喜欢各种煽情,他们的感情真的那么深吗?
那是在天津站,我们在那里分别的。送我的只有三个人,可我感觉很满足,因为都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没有煽情也没有抱头痛哭,都明白彼此是什么样的菜,实在是做不出来。只是在进站前拍了张合影,他们说:一路顺风。我说:彼此珍重。然后我挥手转身进站。
现在想想也没有遗憾什么的,随意自然而又温柔,这里任性写下来也是缅怀下自己的曾经吧!
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因为真实却「不合逻辑」而显得虚假,这其实是件挺遗憾的事情。
譬如对艺术的审美,譬如毕业的伤感。
其实并不是不合逻辑,只是不合大部分人思考问题的简单逻辑。
我有段时间很害怕看悲剧,没有在一起的男女主人公,死去的父亲,破碎的梦想,脆弱的友谊,崩塌的愿景……全都要避开。
看《神雕侠侣》的时候,已经知道结局了。于是我一路轻松的心情看杨过被全真教的人欺负——因为我知道这样他才会被小龙女收养,也愉悦地看杨过被郭芙砍下手臂——因为我知道这样他拿着玄铁重剑练成绝世神功才酷得起来,更别说十六年的守候,断肠崖的纵身一跃,简直是灿烂黎明前的小小黑暗……
但是一路看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局,看到「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的时候,还是心里堵得要命,稍微大叫一声眼泪就会出来。
我知道我并不是为李白这首秋风词伤感,也不是为郭襄永不开始永不结束的爱情伤感。
后来我看无数喜剧电影,小说,还是无一例外地没有摆脱这种结局时的哀愁。
毕业的时候,我一滴眼泪都没有流。我记得大家一起去外面吃烧烤还是干锅,我看着同学们抱头痛哭,说不出话来。
回去的路上,街上人已经不多了,不知道谁唱起了班歌,然后我也唱了起来。我唱得很大声,因为胸口像有什么东西压着,我希望剧烈振幅的声波能把这东西掀开。没用。
后来我独自一人在校园闲逛的时候,看到学校毕业生名单墙上自己的名字,眼泪终于还是流下来了。
我也曾经思索为什么明明故事完美的结局,人生不完美阶段的结束都还是会让人难过。我也觉得自己挺矫情的。但是矫情本身,也是真实的。
后来我再看《倚天屠龙记》的时候,黄衫女子飘然离去的时候说「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那口大石又重新压过来,我终于模糊地明白这伤感的来源。
英雄的谢幕,主角的变换,故事的结束,时代的更替,本身就让人伤感。或者说,这是一种存在被渐渐抹去渐渐遗忘带来的孤独感吧。就像山谷里的声音,回荡几声之后就无迹可寻。至于声音是什么,过程美不美,真的一点也不重要。
我在毕业生名单墙上看到自己的名字,那时候心里意识到的,大概是,这里曾经是我们的,这个学校为我们翻新宿舍楼,教学楼,安装空调,我们骑着单车在这里钻来钻去,在这里笑的是我们,哭的是我们,不满的是我们,抗议的是我们……我们做了四年的「主角」,而以后再也不会了。我现在变成了墙上一个名字,一个符号,若干年后,可能这个符号也不复存在。也不仅仅是学校,十八九岁到二十二三,这段时光和时光里的人事,都再也不属于我们了。
我自然不知道你的所有要毕业的同学朋友是否与我有着同样的伤感机制,但我想,大概有一部分是的。
故事的发展和结局,都无关这种情愫。令人难过的只是,主角再不是杨过和他的姑姑,还有郭襄妹妹,而是张无忌和他的赵敏、周芷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