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的核心观点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一个问题:世界的本原或世界最初是怎么来的
关于对世界本原是什么的学说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元论和二元论。认为世界只有一种本原的称之为一元论;认为世界有两种各自独立、性质不同的本原的称之为二元论。
依据人们对世界统一基础的认识不同,一元论又区分为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两大类,简单地说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二元论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一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二元论是一种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不彻底的哲学,并把“精神”看成是独立于物质而存在的,因此,最终必然会倒向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一元论与唯物主义一元论都承认世界是统一的;但是,在世界本原的问题上,世界统一的基础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物质和精神何为第一性,两者是根本对立的。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精神”,“精神”是世界的本质和唯一本原,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在“精神”的基础上统一,物质只是“精神”的派生物和表现。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质和本原,一切事物和现象只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态,都在物质的基础上统一;精神是物质本原的派生物和表现,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特有机能对外界事物和现象的反映。
在古希腊,西方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将水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万物产生于水,复归于水。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当然,这种观点早已经被科学证明是错误的,但这种思考方式或思维模式却一直在西方社会延续,并构成了西方哲学史的主要内容。自从苏格拉底提出那句“认识你自己”的重要命题以后,西方对本原问题的探讨开始由外在世界转向心灵,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长达两千多年的概念思辨传统。比如,毕达哥拉斯提出“数”是世界的本原。数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已经是心灵的抽象了。到柏拉图提出“理念”之后,西方关于本体问题的探讨达到了最高峰。正如怀特海所说:“整个西方哲学史,不过是柏拉图主义的注脚。”
在人类探索世界本原的发展过程中,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总是同一定的社会实践和具体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相联系,且贯穿着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复杂斗争。
唯心主义一元论否认世界统一于物质,认为“精神”或“意识”是世界的本质和本原,把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归结为“精神”或“意识”的产物。古代唯心主义一元论把世界的本原都看作是“虚构的精神”、或抽象的“数”、或决定一切的“目的”和神秘的“理念”。至后,唯心主义一元论形成许多流派。唯心主义一元论可以概括为两种基本表现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我的“感觉”、“经验”等等主观精神的产物。陆象山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阳明说:“心外无物”;贝克莱说:“物质是观念的合成”,“存在即是被感知”;马赫说:“物是感觉的复合”;杜威说:“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他们都把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典型的表现就是,一切以主观认识为依据,否认物质以及具体形态的客观存在,以自我认识为标准。
第二个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恩格斯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之所以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存在、思想和语言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上一个哲学问题的变种。在西方的哲学家看来,惟有本体才是真实的“存在”,而其他则是“幻相”和“非存在”。正因为此,西方的“本体论”也被称之为“存在论”。对人而言,惟有思维才能把握真实的“存在”,而感觉,面对的只是杂乱无章的幻相,因而是“非存在”。存在是永恒的,思维对存在的把握是真理,而感觉对非存在的把握则是意见。真理会带我们进入征途,而意见则会将我们带入歧途。
比如,一个苹果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眼睛看到的红色,鼻子闻到的香味,嘴巴尝到的甜味,都是不真实的。而惟有“苹果”的概念,才是存在,是真实的。因为“苹果”的概念是不会随时空的改变而改变的,而现实中的“这个苹果”,我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感觉。也许,我们在某一天会看到一个青色的苹果,会吃到一个酸酸的苹果……
就这样,在西方哲学的传统中,感性和理性之间,真理和意见之间,存在和非存在之间,就有了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重精神、轻物质,重灵魂、轻肉欲的传统也正是由此开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巴门尼德说:“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能被思维的与能存在的,其实是一回事情。”
第三个问题: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科学与宗教在历史上一直是冲突不断,但冲突的原因不在于二者的本质,而是很复杂的。大概有以下几种:
1.因为误解而冲突;(比如西方历史中,几起著名的科学家由于违背了宗教的条例被烧死的案例)2.因为政治原因而冲突;3.因为人为的越界(歪曲对方)而冲突;4.因为某些观念的滞后性或绝对性而冲突。
科学与宗教关系是复杂的,而且不同的宗教给科学带来的作用是不同的。
以下是具体分析——
泛神论认为宇宙本身就是神的延伸,神即是宇宙,宇宙即是神。在这种观念下,必然带来三个结果:1.宇宙被主观化,认识宇宙其实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强调内心反省,而不是外在探测。2.宇宙被神化,不敢去探索发现宇宙的奥秘。3.宇宙被虚幻化,心灭即宇宙灭,心生即宇宙生。万法皆空,一切唯心。
多神论认为宇宙本身有很多个神,很多个领域。这种观念带来的结果就是:否认宇宙统一性,不相信有客观规律放之四海而皆准。认为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神。李约瑟对此说:“他们没有信心说人能够解开大自然的规律的真相,因为他们不肯定一位比人更有理性的神,已将这个规律安排好,使人能够了解
关于对世界本原是什么的学说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元论和二元论。认为世界只有一种本原的称之为一元论;认为世界有两种各自独立、性质不同的本原的称之为二元论。
依据人们对世界统一基础的认识不同,一元论又区分为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两大类,简单地说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二元论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一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二元论是一种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不彻底的哲学,并把“精神”看成是独立于物质而存在的,因此,最终必然会倒向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一元论与唯物主义一元论都承认世界是统一的;但是,在世界本原的问题上,世界统一的基础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物质和精神何为第一性,两者是根本对立的。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精神”,“精神”是世界的本质和唯一本原,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在“精神”的基础上统一,物质只是“精神”的派生物和表现。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质和本原,一切事物和现象只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态,都在物质的基础上统一;精神是物质本原的派生物和表现,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特有机能对外界事物和现象的反映。
在古希腊,西方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将水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万物产生于水,复归于水。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当然,这种观点早已经被科学证明是错误的,但这种思考方式或思维模式却一直在西方社会延续,并构成了西方哲学史的主要内容。自从苏格拉底提出那句“认识你自己”的重要命题以后,西方对本原问题的探讨开始由外在世界转向心灵,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长达两千多年的概念思辨传统。比如,毕达哥拉斯提出“数”是世界的本原。数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已经是心灵的抽象了。到柏拉图提出“理念”之后,西方关于本体问题的探讨达到了最高峰。正如怀特海所说:“整个西方哲学史,不过是柏拉图主义的注脚。”
在人类探索世界本原的发展过程中,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总是同一定的社会实践和具体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相联系,且贯穿着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复杂斗争。
唯心主义一元论否认世界统一于物质,认为“精神”或“意识”是世界的本质和本原,把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归结为“精神”或“意识”的产物。古代唯心主义一元论把世界的本原都看作是“虚构的精神”、或抽象的“数”、或决定一切的“目的”和神秘的“理念”。至后,唯心主义一元论形成许多流派。唯心主义一元论可以概括为两种基本表现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我的“感觉”、“经验”等等主观精神的产物。陆象山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阳明说:“心外无物”;贝克莱说:“物质是观念的合成”,“存在即是被感知”;马赫说:“物是感觉的复合”;杜威说:“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他们都把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典型的表现就是,一切以主观认识为依据,否认物质以及具体形态的客观存在,以自我认识为标准。
第二个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恩格斯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之所以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存在、思想和语言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上一个哲学问题的变种。在西方的哲学家看来,惟有本体才是真实的“存在”,而其他则是“幻相”和“非存在”。正因为此,西方的“本体论”也被称之为“存在论”。对人而言,惟有思维才能把握真实的“存在”,而感觉,面对的只是杂乱无章的幻相,因而是“非存在”。存在是永恒的,思维对存在的把握是真理,而感觉对非存在的把握则是意见。真理会带我们进入征途,而意见则会将我们带入歧途。
比如,一个苹果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眼睛看到的红色,鼻子闻到的香味,嘴巴尝到的甜味,都是不真实的。而惟有“苹果”的概念,才是存在,是真实的。因为“苹果”的概念是不会随时空的改变而改变的,而现实中的“这个苹果”,我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感觉。也许,我们在某一天会看到一个青色的苹果,会吃到一个酸酸的苹果……
就这样,在西方哲学的传统中,感性和理性之间,真理和意见之间,存在和非存在之间,就有了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重精神、轻物质,重灵魂、轻肉欲的传统也正是由此开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巴门尼德说:“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能被思维的与能存在的,其实是一回事情。”
第三个问题: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科学与宗教在历史上一直是冲突不断,但冲突的原因不在于二者的本质,而是很复杂的。大概有以下几种:
1.因为误解而冲突;(比如西方历史中,几起著名的科学家由于违背了宗教的条例被烧死的案例)2.因为政治原因而冲突;3.因为人为的越界(歪曲对方)而冲突;4.因为某些观念的滞后性或绝对性而冲突。
科学与宗教关系是复杂的,而且不同的宗教给科学带来的作用是不同的。
以下是具体分析——
泛神论认为宇宙本身就是神的延伸,神即是宇宙,宇宙即是神。在这种观念下,必然带来三个结果:1.宇宙被主观化,认识宇宙其实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强调内心反省,而不是外在探测。2.宇宙被神化,不敢去探索发现宇宙的奥秘。3.宇宙被虚幻化,心灭即宇宙灭,心生即宇宙生。万法皆空,一切唯心。
多神论认为宇宙本身有很多个神,很多个领域。这种观念带来的结果就是:否认宇宙统一性,不相信有客观规律放之四海而皆准。认为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神。李约瑟对此说:“他们没有信心说人能够解开大自然的规律的真相,因为他们不肯定一位比人更有理性的神,已将这个规律安排好,使人能够了解
展开全部
古希腊的哲学思想虽然以神话和传说为前提,但神话和传说中的神和半人半神的英雄都是现世人的投影。有的学者在谈到古希腊神话中的神的特点时指出:大多数民族的神都自命曾经创造过世界,奥林匹斯的神并不自命如此。他们所做的主要是征服世界。这正是古希腊神话中可贵的地方,是通过神话的形式反映出古希腊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西方哲学从神话中脱胎而出之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之前,大约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和近代哲学三个时期。
古希腊罗马哲学
古希腊罗马哲学 它大体上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公元前7至前6世纪,哲学家们重视宇宙本原的研究,这个阶段的哲学被称为自然哲学。由于对世界本原的回答不同、哲学家居住的地区不同,形成了米利都学派、爱非斯学派、毕达哥拉学派、爱利亚学派等。米利都学派以'水'、'无限定'、'气'为世界本原;爱非斯学派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符合规律地燃烧和熄灭着的火;毕达哥拉学派把 '数' 视为事物的原型,认为数构成宇宙的'秩序','凡物皆数';爱利亚学派把千变万化的世界归之为虚幻的假相,认为唯一真实的东西是 '存在','存在' 是单一的、有限的、不变的、不可分割的。
后期的自然哲学家们又提出了'四元素'(水、火、土、气)、'种子'、'原子'等概念,以探求世界的本原;有的则进一步探求世界运动变化的原动力,认为有一种最精细的、能动的、物质性的东西'奴斯',促使热和冷、干和湿等相对应以及'种子'从原始混合体中分离出来,开始运动,并构成无数的宇宙和具体事物
古希腊罗马哲学
古希腊罗马哲学 它大体上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公元前7至前6世纪,哲学家们重视宇宙本原的研究,这个阶段的哲学被称为自然哲学。由于对世界本原的回答不同、哲学家居住的地区不同,形成了米利都学派、爱非斯学派、毕达哥拉学派、爱利亚学派等。米利都学派以'水'、'无限定'、'气'为世界本原;爱非斯学派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符合规律地燃烧和熄灭着的火;毕达哥拉学派把 '数' 视为事物的原型,认为数构成宇宙的'秩序','凡物皆数';爱利亚学派把千变万化的世界归之为虚幻的假相,认为唯一真实的东西是 '存在','存在' 是单一的、有限的、不变的、不可分割的。
后期的自然哲学家们又提出了'四元素'(水、火、土、气)、'种子'、'原子'等概念,以探求世界的本原;有的则进一步探求世界运动变化的原动力,认为有一种最精细的、能动的、物质性的东西'奴斯',促使热和冷、干和湿等相对应以及'种子'从原始混合体中分离出来,开始运动,并构成无数的宇宙和具体事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