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英语翻译,请不要用直译工具 谢谢 5

根据这个原理,选择系统的初温t1低于室温t0,控制系统的终温θ高于室温t0,并使(t0-t1)大体上等于(θ-t0),这样,系统在达到室温前是吸热,吸热量为,达到室温后是... 根据这个原理,选择系统的初温t1低于室温t0,控制系统的终温θ高于室温t0,并使(t0-t1)大体上等于(θ- t0),这样,系统在达到室温前是吸热,吸热量为 ,达到室温后是放热,散热量为 ,并且二者大体相等,也就实现了系统混合的整个过程基本上无热量交换。如作系统在混合过程中的温度—时刻曲线,可得如图3-5所示,,其中E到o 是吸热过程,o到F是放热过程,用系统温度—时刻曲线外推法修正系统初温、终温实验值的理由是:
严格地说,混合过程无限快才无热交换,可见系统在无热交换情形下的初温和终温对应的时刻都应与图1-6中o点相同,即温度时刻坐标点都在MN线上。为了找到理论计算中需要的初温和终温,实验时,让冷水的温度低于室温2~3℃,从投物前五六分钟开始连续测
水温,每30S测一次,投物后,当系统温度达到最高之后,继续测五到六分钟,每30S测一次。然后作图3-5,图中AE直线表示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时温度变化的规律,FD直线表示系统向外界放出热量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由图3-6可知,系统吸热和散热过程,温度与时间成正比。
展开
 我来答
asd98060072578
2010-08-18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4万
展开全部
根据这个原理,选择系统的初温t1低于室温t0,控制系统的终温θ高于室温t0,并使(t0-t1)大体上等于(θ- t0),这样,系统在达到室温前是吸热,吸热量为 ,达到室温后是放热,散热量为 ,并且二者大体相等,也就实现了系统混合的整个过程基本上无热量交换。如作系统在混合过程中的温度—时刻曲线,可得如图3-5所示,,其中E到o 是吸热过程,o到F是放热过程,用系统温度—时刻曲线外推法修正系统初温、终温实验值的理由是:
严格地说,混合过程无限快才无热交换,可见系统在无热交换情形下的初温和终温对应的时刻都应与图1-6中o点相同,即温度时刻坐标点都在MN线上。为了找到理论计算中需要的初温和终温,实验时,让冷水的温度低于室温2~3℃,从投物前五六分钟开始连续测
水温,每30S测一次,投物后,当系统温度达到最高之后,继续测五到六分钟,每30S测一次。然后作图3-5,图中AE直线表示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时温度变化的规律,FD直线表示系统向外界放出热量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由图3-6可知,系统吸热和散热过程,温度与时间成正比。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