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有什么风俗?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那么大家知道元宵节有什么风俗吗?
1、吃汤圆/元宵
元宵节最主要的习俗自然是吃汤圆了,汤圆的完整记载最早见于宋代。当时称汤圆为“浮圆子”。明朝永乐年之后叫做“元宵”。“圆”寓意着圆满、满足,吃汤圆便有了祈盼团圆之意。汤圆的叫法也存在南北差异。北方人称“元宵”,南方人称“汤圆”。除了叫法不同,在制作方式、口味上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北方的“元宵”是用竹筛摇滚而成的圆形;南方的“汤圆”是用手搓揉成的圆形。
2、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回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3、舞狮子
舞狮子,又称“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引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4、舞龙
“舞龙”又叫“耍龙灯”,也叫“龙灯舞”。“舞龙”的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舞它是我国具有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龙并不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动物,它是远古先民经过想象融入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之中的神圣物种,代表了祥瑞和力量。因此,舞龙有着祈求新年风调雨顺、趋吉避凶的美好寓意。
5、放烟花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的这句词写的就是元宵节灿烂的烟花。放烟花是中国民间古老的节日民俗活动。以火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起初,是专供贵族豪富争雄斗奢的消遣品,到了明、清,烟火制作技术有了新的发展,逐渐成为节日的礼品。每逢元宵节以及其它重大活动,都要施放烟花助兴。
以上就是我知道的关于元宵节的习俗了,小伙伴们你们还了解哪些习俗呢?在评论区里留言吧。
赏花灯
舞龙灯,是元宵节庆典的重要民俗之一。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1]
挂花灯:传说此习俗源于东汉,南北朝时已蔚然成风,唐代灯会定为三天,正月十四至十六,至宋代改为五天,明代则为十天,清代宫中则从小年开始就挂花灯。民间挂花灯则有一美丽的传说,古时一猎人射死了一只神鹅,玉帝闻讯大怒,要为神鹅报仇,要于正月十五焚人间,一位善良的仙女偷下凡间向人们报告了这一消息。人们决定在正月十五前后家家户户挂红灯,放烟火,待天兵要下凡时,见火光一片。以为火早就烧起来了,便不再下界,直接向玉帝交差,人间得免一难,此后,每至此日,家家户户都挂花灯。每逢正月十五全国各地仍有不少灯会灯展,著名的有北京北海公园元宵灯会,,四川自贡灯会,哈尔滨冰灯节等等。
2023-02-21
元宵节不吃牛排吃元宵汤圆的人素质品味修养一般都很低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说明吃饭是人一天中最重要的环节。而且元宵节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所以从一个人元宵节吃什么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素质品味修养的高低。
吃元宵的,那玩意儿有什么营养?根本不能提供一个人上午工作所需的热量,这肯定导致精神萎靡,工作效率低下,一个没有职业道德的人素质会很高吗?并且汤圆那口感,稀里哗啦的,跟喝稀屎嚼屎干子似的,这样的人,能有什么品味?
其次元宵和汤圆都是白皮黑心,一点都不符合我们作为中国人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无时无刻想得都应该是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个人利益,一丝一毫也不应该在意。而吃元宵就代表你要开始享受不应该有的元宵节假期!你就是个人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萌芽、毒瘤,是全人类的公敌,是罪恶之源,是迟早要被剿灭、铲除的!一个不为党为国做贡献的人,其素质低下,简直令人咋舌。
而本人,在元宵节当天,端坐于原木餐桌前,看着昨晚看过又录下来的新闻联播,听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当新闻联播的简要结束,命运交响曲第一章也接近尾声,我慢条斯理地切下一小块牛排,轻启朱口,缓缓送入嘴中,舌头伸出,舔了一下嘴唇上的油汁,开始慢慢咀嚼,细细品味着牛排的清香与细腻口感。
工作时,看着那上一大早就无精打采,拖拖拉拉而被组长责难的同事,反观鄙人,精神焕发,手脚麻利地打着代码,本人不禁感慨,元宵节不吃牛排吃元宵汤圆,难怪素质品味修养那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