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手冲咖啡?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咖啡的萃取有许多方式,可以用意式咖啡机萃取浓缩,也可以用虹吸壶翻滚冲泡,可以用摩卡壶蒸汽浸泡,也可以用手冲器具柔和萃取。只要豆子质量好,用哪一种萃取方式获得的咖啡都是好喝的,只是呈现出来的风格不同。上述四种萃取方式,大家最常接触的是意式浓缩萃取,其次是手冲萃取。
意式咖啡机利用9个大气压,在30秒内用高温热水快速把30ml浓缩咖啡萃取出来,其出品风味浓郁、强烈、萃取充分到出油脂。手冲是按照金杯萃取标准,将热水均匀注入装在滤杯中的咖啡粉内,通过不断观察咖啡粉的状态与逐渐逸出的香气,调整冲煮方式,把咖啡中最好喝的部分呈现出来的一种萃取方式。
(注:在现实的咖啡萃取中,为了追求咖啡较好的口感,既要力求咖啡原本的味道,也要避免产生不好的味道,这之中的取舍比例有几个被广泛共识的标准,这就是传说中的金杯(Glod Cup)标准。)
相较于意式咖啡的浓烈与苦涩,手冲咖啡呈现出来的是柔和与清甜。不需要把豆子烘得太深,也不依赖笨重的咖啡机,单凭手冲壶和滤器,就能出品一杯口感丰富的咖啡,品尝时可以不加糖,不加奶,尽享咖啡千变万化的风趣。
这两种萃取方式没有高低之分,只有赏味的人是否喜欢,喝多了意式的你,不妨尝一尝手冲这种最简单的萃取方式,感受咖啡豆原本的味道。
意式咖啡机利用9个大气压,在30秒内用高温热水快速把30ml浓缩咖啡萃取出来,其出品风味浓郁、强烈、萃取充分到出油脂。手冲是按照金杯萃取标准,将热水均匀注入装在滤杯中的咖啡粉内,通过不断观察咖啡粉的状态与逐渐逸出的香气,调整冲煮方式,把咖啡中最好喝的部分呈现出来的一种萃取方式。
(注:在现实的咖啡萃取中,为了追求咖啡较好的口感,既要力求咖啡原本的味道,也要避免产生不好的味道,这之中的取舍比例有几个被广泛共识的标准,这就是传说中的金杯(Glod Cup)标准。)
相较于意式咖啡的浓烈与苦涩,手冲咖啡呈现出来的是柔和与清甜。不需要把豆子烘得太深,也不依赖笨重的咖啡机,单凭手冲壶和滤器,就能出品一杯口感丰富的咖啡,品尝时可以不加糖,不加奶,尽享咖啡千变万化的风趣。
这两种萃取方式没有高低之分,只有赏味的人是否喜欢,喝多了意式的你,不妨尝一尝手冲这种最简单的萃取方式,感受咖啡豆原本的味道。
展开全部
手冲咖啡是手工冲泡的咖啡,有咖啡最原始的味道,一杯好喝的手冲咖啡,干净、均衡、层次丰富,风味明显;其实手冲咖啡需要的器具不多,一个滤杯,一张滤纸以及一只手冲壶即可。铂萃的手冲咖啡就很不错,特点保留了咖啡现磨的风味,香味浓醇,口感饱满。喜欢咖啡的朋友可以关注公众号铂萃咖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影响手冲咖啡萃取的几大因素:
1.水质
2.水温
3.咖啡豆
4.粉量
5.研磨度
6.布粉
7.手冲壶
8.滤杯
9.焖蒸
10.冲泡水流
11.萃取量
12.预热
13.咖啡师
【水质】目前制作咖啡用的水有以下几种:纯净水、净水和软水。纯净水是不含有其他任何溶质的,因此溶解力更强,在冲泡咖啡时就会萃取出更多的咖啡粉内的物质。净水也可以理解为矿物质水,是去除了细菌、氯气等异色异味的有害物质,留有矿物元素的水,这种水在萃取时比纯净水的溶解力弱一些,同时水中的矿物质对咖啡的风味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不同的矿物质水萃取咖啡的风味也有细微的差别。软水就是经过软水器过滤后的水,是不含有钙镁离子的,但目前一般都采用钠离子置换的方式进行软化,因此水中钠离子含量会很高,萃取出来的咖啡容易偏咸。
【水温】水温的调节对咖啡的萃取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讲,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烘焙度越深的咖啡,萃取时采用的水温越低;越新鲜的咖啡,萃取时采用的水温越低;研磨越细的咖啡,萃取时采用的水温越低。而水温的范围一般在80—96℃。
【咖啡豆】包含生豆产地、烘焙度和新鲜度。产地决定了这款咖啡可以达到的高度,好的烘焙则将这种高度表现出来,新鲜度则决定了你是否将本来可以有的风味全部都留了下来。因此,一杯风味绝佳的咖啡豆一定离不开这三个因素。
【粉量】粉量的多少其实不仅仅是影响最终的萃取量,如果简简单单地以为10g粉萃取出160g咖啡,20g粉萃取出320g咖啡,那就大错特错了。粉量除了影响萃取量,还会影响闷蒸效率、闷蒸水温、萃取水流、萃取速度等,最终对萃取率产生影响。根据笔者的萃取经验,一般情况下,粉量越多,越容易萃取不足。
【研磨度】咖啡烘焙后细胞结构发生变化,出现很多空腔,气体充斥在内,其中就包括众多的香气成分。而研磨度决定的其实就是萃取的难易程度,研磨度越细,咖啡味道越容易被萃取出来。那么我们就要根据咖啡的烘焙程度和新鲜度来确定大致的研磨度,再根据萃取结果进行调整,争取达到萃取的平衡性。
【布粉】这是一个非常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因为手冲的布粉没有意式的布粉显得那么重要,但也是决定萃取一致性的关键因素。首先粉面的平整性决定了闷蒸和萃取的均匀度;其次,有人喜欢顿一顿滤杯,使布粉密度增加,这样做会对萃取水流和萃取速度产生影响。一个好的布粉习惯将会减少咖啡师每次萃取结果的误差。
【手冲壶】目前市面上手冲壶的林林种种,到底该如何选用手冲壶,很多咖啡师对此并没有较为客观的理解。手冲壶之间的区别无非有以下几点:第一,保温性,以最经典的kalita细嘴宫廷壶为例,由于上盖处采用收口设计,在萃取时的失温会更少,要比Tiamo带温度计的那款少失温3-5℃,能够带来更稳定的水温。第二,水流,无疑是长嘴细口的水流更细更均匀,但在萃取后段需要加大水流时也显得有点力不从心,相反的壶则在水流控制方面需要更多地操作经验。第三,材质,陶瓷的保温性是比金属要好的,但有的金属壶做成双层的,里面是空的,这样的话保温性就会更好一些。同时在预热时会比陶瓷的更迅速。
【滤杯】经验丰富的咖啡师都知道,不同的滤杯是需要不同的萃取手法的,且对同一款豆子的风味表现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讲到滤杯的沟槽和出水孔的设计了。沟槽越长越深,其排气性和畅水性越好,不容易出现闷蒸时的火山泡,萃取出的咖啡口感比较顺滑,容易表现出咖啡优质的酸度;相反则萃取出的咖啡口感更加厚重,容易表现出咖啡的甜度和回甘。而出水孔越大越多,其萃取速度越快,更适合烘焙度深的咖啡。
【闷蒸】这里要注意两个点,一是闷蒸的水量,二是闷蒸的时间。闷蒸的水量一定要恰到好处,以刚刚滴出几滴为好,恰当的水量有利于对所有咖啡粉的充分闷蒸。特别要注意的是,靠近中间的粉层厚,周边的粉层薄,因此闷蒸注水时中间适当多注一些,保证能够浸湿下层的咖啡粉。闷蒸的时间则要根据烘焙程度、粉量、水温等因素来决定。一般来讲,闷蒸时间越长,萃取出的物质越多。
【冲泡水流】我们所熟知的通常分为一次性注水和三段式注水,这两种方式其实是适用于不同的滤杯的。V60由于排水太快,更适合三段式注水,否则容易萃取不足。而kono和melita则更适合一次性注水,否则容易萃取过度。而水流的高度带来的冲击力会搅拌咖啡粉,会加强萃取,而且容易注入气泡,为了减少不稳定性,我们一般要以像按摩一样的力道注入热水,这样咖啡粉会更舒服一些。还有就是画圈的速度,也会产生搅拌作用,想要你萃取出的咖啡更加醇厚饱满又不知萃取过度的话,还是静下心来稳稳注水吧。所以说,手冲咖啡也是能够修身养性的一件乐事。
【萃取量】即最终得到的咖啡量,是影响咖啡浓度的重要因素。金杯萃取的浓度范围是1.15%-1.35%,但是根据不同客人的口味,其浓度差别可能会更大一些。在达到黄金萃取率的基础上,调整萃取量只是对咖啡浓度的调整,咖啡的风味是不会改变的。切忌为了达到萃取量,明明已经达到黄金萃取率了却还在注水,最终导致了萃取过度。
1.水质
2.水温
3.咖啡豆
4.粉量
5.研磨度
6.布粉
7.手冲壶
8.滤杯
9.焖蒸
10.冲泡水流
11.萃取量
12.预热
13.咖啡师
【水质】目前制作咖啡用的水有以下几种:纯净水、净水和软水。纯净水是不含有其他任何溶质的,因此溶解力更强,在冲泡咖啡时就会萃取出更多的咖啡粉内的物质。净水也可以理解为矿物质水,是去除了细菌、氯气等异色异味的有害物质,留有矿物元素的水,这种水在萃取时比纯净水的溶解力弱一些,同时水中的矿物质对咖啡的风味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不同的矿物质水萃取咖啡的风味也有细微的差别。软水就是经过软水器过滤后的水,是不含有钙镁离子的,但目前一般都采用钠离子置换的方式进行软化,因此水中钠离子含量会很高,萃取出来的咖啡容易偏咸。
【水温】水温的调节对咖啡的萃取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讲,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烘焙度越深的咖啡,萃取时采用的水温越低;越新鲜的咖啡,萃取时采用的水温越低;研磨越细的咖啡,萃取时采用的水温越低。而水温的范围一般在80—96℃。
【咖啡豆】包含生豆产地、烘焙度和新鲜度。产地决定了这款咖啡可以达到的高度,好的烘焙则将这种高度表现出来,新鲜度则决定了你是否将本来可以有的风味全部都留了下来。因此,一杯风味绝佳的咖啡豆一定离不开这三个因素。
【粉量】粉量的多少其实不仅仅是影响最终的萃取量,如果简简单单地以为10g粉萃取出160g咖啡,20g粉萃取出320g咖啡,那就大错特错了。粉量除了影响萃取量,还会影响闷蒸效率、闷蒸水温、萃取水流、萃取速度等,最终对萃取率产生影响。根据笔者的萃取经验,一般情况下,粉量越多,越容易萃取不足。
【研磨度】咖啡烘焙后细胞结构发生变化,出现很多空腔,气体充斥在内,其中就包括众多的香气成分。而研磨度决定的其实就是萃取的难易程度,研磨度越细,咖啡味道越容易被萃取出来。那么我们就要根据咖啡的烘焙程度和新鲜度来确定大致的研磨度,再根据萃取结果进行调整,争取达到萃取的平衡性。
【布粉】这是一个非常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因为手冲的布粉没有意式的布粉显得那么重要,但也是决定萃取一致性的关键因素。首先粉面的平整性决定了闷蒸和萃取的均匀度;其次,有人喜欢顿一顿滤杯,使布粉密度增加,这样做会对萃取水流和萃取速度产生影响。一个好的布粉习惯将会减少咖啡师每次萃取结果的误差。
【手冲壶】目前市面上手冲壶的林林种种,到底该如何选用手冲壶,很多咖啡师对此并没有较为客观的理解。手冲壶之间的区别无非有以下几点:第一,保温性,以最经典的kalita细嘴宫廷壶为例,由于上盖处采用收口设计,在萃取时的失温会更少,要比Tiamo带温度计的那款少失温3-5℃,能够带来更稳定的水温。第二,水流,无疑是长嘴细口的水流更细更均匀,但在萃取后段需要加大水流时也显得有点力不从心,相反的壶则在水流控制方面需要更多地操作经验。第三,材质,陶瓷的保温性是比金属要好的,但有的金属壶做成双层的,里面是空的,这样的话保温性就会更好一些。同时在预热时会比陶瓷的更迅速。
【滤杯】经验丰富的咖啡师都知道,不同的滤杯是需要不同的萃取手法的,且对同一款豆子的风味表现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讲到滤杯的沟槽和出水孔的设计了。沟槽越长越深,其排气性和畅水性越好,不容易出现闷蒸时的火山泡,萃取出的咖啡口感比较顺滑,容易表现出咖啡优质的酸度;相反则萃取出的咖啡口感更加厚重,容易表现出咖啡的甜度和回甘。而出水孔越大越多,其萃取速度越快,更适合烘焙度深的咖啡。
【闷蒸】这里要注意两个点,一是闷蒸的水量,二是闷蒸的时间。闷蒸的水量一定要恰到好处,以刚刚滴出几滴为好,恰当的水量有利于对所有咖啡粉的充分闷蒸。特别要注意的是,靠近中间的粉层厚,周边的粉层薄,因此闷蒸注水时中间适当多注一些,保证能够浸湿下层的咖啡粉。闷蒸的时间则要根据烘焙程度、粉量、水温等因素来决定。一般来讲,闷蒸时间越长,萃取出的物质越多。
【冲泡水流】我们所熟知的通常分为一次性注水和三段式注水,这两种方式其实是适用于不同的滤杯的。V60由于排水太快,更适合三段式注水,否则容易萃取不足。而kono和melita则更适合一次性注水,否则容易萃取过度。而水流的高度带来的冲击力会搅拌咖啡粉,会加强萃取,而且容易注入气泡,为了减少不稳定性,我们一般要以像按摩一样的力道注入热水,这样咖啡粉会更舒服一些。还有就是画圈的速度,也会产生搅拌作用,想要你萃取出的咖啡更加醇厚饱满又不知萃取过度的话,还是静下心来稳稳注水吧。所以说,手冲咖啡也是能够修身养性的一件乐事。
【萃取量】即最终得到的咖啡量,是影响咖啡浓度的重要因素。金杯萃取的浓度范围是1.15%-1.35%,但是根据不同客人的口味,其浓度差别可能会更大一些。在达到黄金萃取率的基础上,调整萃取量只是对咖啡浓度的调整,咖啡的风味是不会改变的。切忌为了达到萃取量,明明已经达到黄金萃取率了却还在注水,最终导致了萃取过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烧水:能够有新鲜的热水效果会最好。水质的话,太硬太软的水都不适合,且不同的矿物质对咖啡萃取的影响皆不同。简单的过滤水通常就能达到需求,但请不要用蒸馏水、纯净水或Ro逆渗透;完全不含矿物质,也会影响萃取。
2、称好所需咖啡豆重量:粉水比是15克咖啡粉冲225克热水。(01号小滤杯)高于或低于15克的粉量的话,操作上难度会比较高,也更容易萃取不均。
3、磨豆:将备妥的咖啡豆送进磨豆机研磨。建议以中细度研磨(细砂糖大小)作为开始的参考值。喜欢更干净风味的人,可在加上筛掉细粉的工序。
4、将咖啡粉松松地送进滤杯:下壶底水倒掉,将咖啡粉松松地送进滤杯,轻摇整平。切忌将咖啡粉拍实,尽可能让咖啡粉蓬松有空间。倒好粉后尽快冲煮,避免滤杯加热以及湿滤纸对咖啡粉的影响过大。
5、水温85~95度:将热水装至手冲壶内,初始建议水温85~95度。有用热水温过的手冲壶,从烧水壶里倒出来的水会降温2~3℃,未温过手冲壶则会降5~6℃(视壶的大小以及水量而定)。所以测量水温一定要测量手冲壶内的热水为准。
6、闷蒸:初次注水,从中心开始绕圈,将少量的水平均覆盖于咖啡粉表面,浸湿所有的咖啡粉。若水量适当,下壶会流下数滴咖啡液,至多壶底薄薄一层,若多过此则为水量过多;若完全无滴落则水量过少。此步骤称为预浸,又称闷蒸。闷蒸的水量一般为粉重的1.5~2倍。
若闷蒸成功,咖啡粉会舒芙蕾般膨胀起来。闷蒸失败的话有两种情形:一是没有膨胀反而塌陷,常见于注水不均或豆子不新鲜或烘焙度偏浅;另一种与之相反的则是膨胀过度,表层如火山口班破裂后略为下陷,常见于太过新鲜的深焙豆。
8、螺旋状向内继续注水:观察咖啡粉表层,如还持续膨胀中并充满光泽,则可继续等待。若膨胀已停止,表层渐渐失去水光则闷蒸完成,可开始第二次注水(但不要等到咖啡粉层开始内缩)。
注水由中心开始,以螺旋状向外进行。特别注意最外圈至少留0.5厘米左右咖啡粉壁不要冲破,绕至最外圈后同样以螺旋状向内继续注水。保留0.5厘米的咖啡粉壁,是为了锁住往外围穿透滤纸熘走的热水,令其必须穿过咖啡粉层,以保证咖啡的浓度。换句话说,在冲得太浓、太慢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在注水后期“冲垮”粉壁。
9、盛杯品尝:结束冲煮,将下壶咖啡略为搅拌或摇匀,即可盛杯品尝
2、称好所需咖啡豆重量:粉水比是15克咖啡粉冲225克热水。(01号小滤杯)高于或低于15克的粉量的话,操作上难度会比较高,也更容易萃取不均。
3、磨豆:将备妥的咖啡豆送进磨豆机研磨。建议以中细度研磨(细砂糖大小)作为开始的参考值。喜欢更干净风味的人,可在加上筛掉细粉的工序。
4、将咖啡粉松松地送进滤杯:下壶底水倒掉,将咖啡粉松松地送进滤杯,轻摇整平。切忌将咖啡粉拍实,尽可能让咖啡粉蓬松有空间。倒好粉后尽快冲煮,避免滤杯加热以及湿滤纸对咖啡粉的影响过大。
5、水温85~95度:将热水装至手冲壶内,初始建议水温85~95度。有用热水温过的手冲壶,从烧水壶里倒出来的水会降温2~3℃,未温过手冲壶则会降5~6℃(视壶的大小以及水量而定)。所以测量水温一定要测量手冲壶内的热水为准。
6、闷蒸:初次注水,从中心开始绕圈,将少量的水平均覆盖于咖啡粉表面,浸湿所有的咖啡粉。若水量适当,下壶会流下数滴咖啡液,至多壶底薄薄一层,若多过此则为水量过多;若完全无滴落则水量过少。此步骤称为预浸,又称闷蒸。闷蒸的水量一般为粉重的1.5~2倍。
若闷蒸成功,咖啡粉会舒芙蕾般膨胀起来。闷蒸失败的话有两种情形:一是没有膨胀反而塌陷,常见于注水不均或豆子不新鲜或烘焙度偏浅;另一种与之相反的则是膨胀过度,表层如火山口班破裂后略为下陷,常见于太过新鲜的深焙豆。
8、螺旋状向内继续注水:观察咖啡粉表层,如还持续膨胀中并充满光泽,则可继续等待。若膨胀已停止,表层渐渐失去水光则闷蒸完成,可开始第二次注水(但不要等到咖啡粉层开始内缩)。
注水由中心开始,以螺旋状向外进行。特别注意最外圈至少留0.5厘米左右咖啡粉壁不要冲破,绕至最外圈后同样以螺旋状向内继续注水。保留0.5厘米的咖啡粉壁,是为了锁住往外围穿透滤纸熘走的热水,令其必须穿过咖啡粉层,以保证咖啡的浓度。换句话说,在冲得太浓、太慢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在注水后期“冲垮”粉壁。
9、盛杯品尝:结束冲煮,将下壶咖啡略为搅拌或摇匀,即可盛杯品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