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在建立之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稳固政权统治?

 我来答
古今谋略
优质答主

2020-12-28 · 电工
古今谋略
采纳数:69 获赞数:272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在击败项羽之后,在诸侯将相的推举下,开国称帝,建立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王朝建立初年所采取的措施、政策,犹如基石,后世此基础上才能不断更新,以维护王朝统治。汉朝在建立之初,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如六国遗少)在威胁着新生王朝,所以在王朝初年所颁布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显然,刘邦、吕后等汉初掌权人做到这一点,使两汉延续达四百多年。所以我们一起来看看汉朝在建立之初所采取的措施。

在法律方面,废除秦朝严刑峻法,主张德主刑辅,以教化为主,刑罚为辅

秦朝时期,思想是以法家思想为主,主张严刑峻法约束人民。导致官吏在执行国家政策时,对待人民过于严苛,结果就是导致人民对政府产生逆反心理,在秦朝建立不久,就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秦朝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不过是二世而亡。

而《新语》就曾指出秦国覆灭之原因就是:“秦非不欲为治 , 然失之者 , 乃举措暴众 ,而用刑太极故也 。”秦朝动用“太极刑罚”约束人民,反而激起民怨,人民发动暴动推翻了暴秦,而汉朝作为新生政权,必然会汲取秦朝灭亡之教训。

所以,汉初在法律编写时,采用儒家与法家相结合,以儒家教化为主,法律约束为辅。因此,萧何在编写汉朝法律时,仿照秦朝法律,作汉律九章。其中汉初的法律中保留了法家思想的精华,也注入儒家义理。达到了宽柔相济的效果。法律上宽和,汉初整个环境就相对宽和,环境宽和才使得汉朝初期的战后重建任务就相对顺利。

在地方区划方面,采取郡国并行制

虽说郡国并行制造成了后世七国之乱,打击了汉朝的发展,并于最后被推恩令所淘汰。但是浮人还是想给这条制度单独拿出来说明,郡国并行制这项政策恰好在汉初那种特殊环境很好的巩固了汉朝的统治。

秦朝在统一全国时,朝中大臣关于采用分封制和郡县制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最终秦始皇决定采用能够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显然中国集权制度的发展史上,分封制到郡县制是一次质的飞越。但是秦始皇并没有让这种先进制度为天下百姓所接受,推行郡县制的时候,采用“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的弱民政策,这样的做法反而使人民与秦朝离心离德,郡县制的作用没有发挥,反而出现巨大的反作用力。

所以,刘邦认为秦亡是孤立而亡,在此基础上,决定推行郡国并行制。其作用意义如下:

一、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经济是国家之命脉,尤其是汉初,刚刚经历过长年战乱洗礼,战后重建尤其重要。要知道刘邦在剿灭异姓诸侯国后,全国共有十个诸侯国(九个同姓、一个异姓),直接归中央管辖的只有十四个郡,可以说诸侯国掌握着西汉初期大量的土地,所以诸侯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也极大的推动了西汉初期战后重建任务的进展。郡国并行制对于全国的诸侯国经济发展有以下几点作用:

1、调动诸侯国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诸侯国之间的界限,大多以历史、地理等因素为基础来划分。所以各诸侯国的经济特点,跟战国时期尤其相似,所以各诸侯国能够成为各具特色经济区域。且诸侯国具有高度的财政自主权,从这一点来看,郡国并行制为当地政府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极大的调动了各诸侯国发展本地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有利于各国能够因地制宜发展,充分开发当地自然资源。

齐国有黄河之利,黄河带来大量有机土壤,齐国膏壤浅里,适宜种桑麻,因此齐国的布业发达。靠近渤海,渔业、盐业高度发达。而且齐地矿产资源丰富,可以采挖铜矿铸钱。吴国,东临大海,盐业发达,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赵国铁矿丰富,冶铸业发达。燕国、代国地处边境,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半农半牧经济。长沙国,水资源充沛,多大湖平原,故水稻种植业发达。各地诸侯王国拥有高度的自治权,能够充分因地制宜开发本国资源,促使经济的高速发展。

二、保护皇嗣,使政权不至于异姓被篡夺。为什么是郡国并行制保护了皇嗣,刘邦死后,吕后掌权,随即出现了诸吕乱政的现象。吕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上的地位,惠帝刘盈死后,便对刘邦其他儿子展开杀戮,刘邦共有八子,吕后就杀害了四位,将他们的封地分封给吕氏子弟。

而在郡国并行制的背景下,诸侯国拥有军队,且实力不逊。所以吕后杀害刘邦四子多采取诱杀的做法,所以诸侯王一般不轻易离开封国。而中央政府迫于地方诸侯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也不敢强行征召。所以,居于这一点,诸侯国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就很好的保护了皇嗣。就拿后来即位的汉文帝来说,汉文帝刘恒到了封地之后,吕后碍于诸侯国的军事实力,便不敢拿刘恒怎么样。因此,吕后死后,周勃等大臣剿灭诸吕势力后,才可以拥戴代国国君刘恒为皇帝,是为汉文帝。所以,这一点上,郡国并行制很好的保护了皇嗣,不至于政权被吕氏所篡夺。

三、拱卫皇室,维护国家统一。汉朝初期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既要满足中央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又要防止六国势力的反扑。分封制的弊端是导致诸侯国实力膨胀,尾大不掉;而郡县制虽然有利于中央集权,但是秦末汉初时,六国势力依然很大,秦末就是孤立无援而亡。所以分封制到郡县制这一次飞越中,郡国并行制就很好的在那个时期发挥的很显著的过渡作用。

汉初,六国遗少尚在,这些势力依然企图东山再起,重演战国割据局面。虽然郡国并行制导致了之后的七国之乱,也给汉王朝造成了经济损失,但是在汉初时,郡国并行制相对打击了原六国势力,所以在那个时期,郡国并行制是必要的,否则,必然会导致新生的大一统政权夭亡。

所以,郡国并行制在汉初这一特定时期,是拱卫了皇室,加强汉朝在地方上的统治。

在经济方面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实行什五税一制度;刘邦时期采取重农抑商,发展农业,吕后时期,复弛商贾之律,减轻对商人打击,发展商业,调动社会经济发展

对于经济的发展,汉朝初期的统治者是遵循黄老思想,采取相对无为而治的政策,为人民减轻税负,充分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汉初承接秦朝末年经济崩溃的局势,且人民经过多年战乱,汉初的经济形势已然不容乐观。

《汉书 .食货志》这样记载:“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而山川、园池、市肆租税之人,自天子以至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不领于天子之经费。”汉初,天子、功臣的供养尽可能节俭,量入为出,都是为了给人民减轻负担。为了战后重建,刘邦让士兵复员;释放奴婢为庶人;招抚秦末流亡人士,复故爵田宅,尽一切措施解放生产力。

刘邦时期,刘邦极为重视农业,采取崇农抑商政策,特备在通知后期,待商人极为严苛。而到了吕后时期,农业相对繁荣一些,便对商人相对宽和一些,这就促使商业的繁荣,而商业的发展则调动整个社会的活力,是汉初经济进一步发展,为以后汉武帝时期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在学术思想方面,采取兼容并蓄政策,使汉初思想界再度出现百家争鸣大好局面,使思想界出现复苏期

在中国的学术思想发展史上,汉初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因为学术思想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文化呈现多样性发展,思想界也是高度繁荣。而后秦朝统一六国,便出现了法家独霸、焚书坑儒等思想专制主义局面。而汉初黄老学说的盛行,无为而治造就了宽和的环境,同样促进了诸子百家的共同发展。所以汉初的思想局势,便是儒法并存、杂家林立。

汉初刘邦实行兼容并蓄的政策,对儒家、法家、道家等思想都采取容纳,这一政策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均在沿用,所以汉初时,是思想界经过秦末打击后的一次复苏时期。刘邦的这一政策得到诸子百家的肯定,得到了文人阶级的支持,使人才不断流入汉朝官僚阶层,为政治集团出谋划策,这对汉初的政权建设、吏治整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对待异族方面,实行和亲政策,保障和平,有利国内的战后重建

秦朝末年,国内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秦朝政府,无暇顾及北方匈奴。匈奴趁火打劫,重新占领河套地区,而汉初时,匈奴不断利用其骑兵优势,骚扰边境,杀害边民,对汉王朝的边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公元前201年,韩王信反叛汉朝,投降匈奴,次年刘邦兴兵三十二万讨伐匈奴,由于轻敌冒进,刘邦与其先头部队被匈奴三十万骑兵围困于平成白登山,最后还是靠贿赂匈奴阏氏才得以脱险。可以说,白登之战是汉朝与匈奴第一次的军事交锋,也是第一次军事试探,在见识过双方的军事实力后,双方也是保持了克制。

刘邦为了保证国内战后重建任务的顺利开展,使百姓免于战乱之苦,采取对匈奴和亲政策,开放边境城市,与匈奴开展贸易,保持了汉、匈两国几十年的和平,为汉武帝北击匈奴、封狼居胥奠定了基础,赢得了发展时间,保证了新生王朝不被兵祸拖垮。

浮人语

汉初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是有开创性的,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汉民族的形成、国家的统一强大是有决定性的贡献。汉初制定的英明国政,不仅使饱受战乱的人民得以休养生息,还促使了“文景之治”的富裕与奠定了汉武帝北击匈奴的见识基础。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新语》、《资治通鉴》等。

对教育的思考

2021-03-21 · TA获得超过50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009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108万
展开全部
对内是信奉黄老之学,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让生产力得到发展。对外则是和匈奴和亲,保障国家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