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感悟
学习一篇关于数学的文章,再结合小学学习数学的感受,写一篇关于数学的文章,急急急,400~500,如果好给100,越快给的越多,急急急!我要作文,不要对小学数学的评论!!!...
学习一篇关于数学的文章,再结合小学学习数学的感受,写一篇关于数学的文章,急急急,400~500,如果好给100,越快给的越多,急急急!
我要作文,不要对小学数学的评论!!! 展开
我要作文,不要对小学数学的评论!!! 展开
1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随着数学的增删,数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数学课堂教学也更加充满活力,数学学习的内容更为丰富,除了传统的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等有关知识外,增加了空间图形的认识,数据的统计收集等内容,有理数一章侧重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第一章则侧重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生活中的数据这章重在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学生的意识、推理能力的培养则体现在其它章节。以下就空间观念的培养和推理能力的培养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空间观念的培养
作为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成为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新课程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
传统的几何课程,内容差不多都是和演绎证明,到了初中后,几乎成了一门纯粹的关于证明的学问。表面上看是遵循了“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一传统要求,但实际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此过程中被无情地扼杀,数学应有的人文功能、应用功能得不到有效地发挥。尤其是错过了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最佳时期。事实上,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必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因为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都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作为设计者要先从自己的想象出发画出设计图,然后根据设计图做出实物模型,再根据模型修改设计,直至最终完善成型。这是一个充满丰富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探求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人的思维不断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之间转换、利用直观进行思考的过程,空间观念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生要的作用。所以,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学习内容的原因。
按照《标准》描述的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具体要求是: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在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较多,亲身体验较多,因此在充分挖掘图形的现实模型,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之外,还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为此在学习之初,应鼓励学生先动手,后思考;而以后,则应鼓励学生先想象,再动手。
例如,在开展正方体表面展开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正方体,再想象它的展开图,并把脑子里所想的图形画出来,然后再来进行动手操作,这样能充分验证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力。
二、推理能力的培养
标准指出: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演绎推理就是我们熟知的三段论,而合情推理则是指借助归纳、类比、统计等手段得出结论。在初中阶段它是我们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我们第二次教学几何知识是在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这一章除了在探索图形性质、画图、拼摆图形、图案设计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外,还要了解一些关于图形的概念,如:直线、射线、线段、角、角度、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和相关的一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换算以及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关系等等。其实这些内容小学里就已经学过,这里只是要求学生在小学学过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系统地理解和掌握。
在初一第二学期第二章有关“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教学中,我明确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包括测量、画、折等)、想象、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因为这是老教材中的内容,往往会把老教材中的要求带过来,重视概念、图形的性质及判定,而忽视对空间与图形性质的探索和推导过程。
我们知道作为一种直观、形象化的数学模型,几何是不可替代的,由图形带来的直觉,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而对空间与图形性质的探索和推导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直观进行推理的能力。
平行线、相交线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它们又构成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直观认识了平行与垂直的有关知识,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这一章教学中,通过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来进行观察、操作、推理、交流,以丰富数学活动。
在第五章中,我们了三角形。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其他图形的基础,在解决实际中也有着广泛的。因此探索和掌握它的基本性质对学生以后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章中,课本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现实的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丰富的例子力求使学生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测量、拼图、折纸和设计图案等,给了学生充分实践和探索的空间。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个性的发挥提供很好的机会。但我们在应用课本情境时,也要有一定的选择和变动。
三、应用意识的培养
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关于应用意识的刻画,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用数学的角度,运用知识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3、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例如:在第七节“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的教学中,我并没有直接利用那位老人讲述的故事,而是带去了一个被压过的易拉罐,几根细钢丝和一团线。我说我很想知道那个易拉罐上两个点A、B之间的距离(两个不能用刻度尺量出,又不凹在里面的点)让学生想办法。本来我以为这个问题可让学生好好地思考、争论一番的,可你不得不相信现在小孩子的聪明,经过几次设计方案的被否定,很快有同学从我带去的材料上想到了利用全等来测距离。他们用刻度尺找出两根钢丝的中点,再用线把它们的中点固定在一起,把一边的两个端点分别放在A、B两个点上,让另一个同学量出另两个端点的距离就可以了。当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想时,他很爽快地回答:因为现在我们学的是全等三角形,所以我就想利用全等三角形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几个巩固练习后,再让学生听一个经历过战争的老人讲述故事,讲到一半时可让学生先动脑筋想方法,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再继续听完故事,并进行讨论。可惜的是在自己设计时,我看到学生在纸上又画又写,有自己的一套方案,可听完故事后,没有一个同学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了,问其原因,异口同声的回答是:没有那个战士想的方法好。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经历了自己设计和与同学交流即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同时也让每个学生在自我设计之余与别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比较,找出了方案的优劣之处,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也提高了思维水平,同时学生的应用意识也得到很好的培养。
第七章是“生活中的轴对称”。这一章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欣赏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折叠、剪纸、图形欣赏与设计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增进学习数学兴趣。
在本章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原来身边有很多轴对称现象,对此学生也有同感,他们不但能发现,而且还能自己进行设计,许多学生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美丽图案,然而在这一章中有一个较为重要的知识点:第三节“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当师生通过观察并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让学生对轴对称的性质进行探索时,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推理能力的发展,对图形美的感受等都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逐渐的发展。
一、空间观念的培养
作为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成为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新课程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
传统的几何课程,内容差不多都是和演绎证明,到了初中后,几乎成了一门纯粹的关于证明的学问。表面上看是遵循了“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一传统要求,但实际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此过程中被无情地扼杀,数学应有的人文功能、应用功能得不到有效地发挥。尤其是错过了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最佳时期。事实上,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必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因为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都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作为设计者要先从自己的想象出发画出设计图,然后根据设计图做出实物模型,再根据模型修改设计,直至最终完善成型。这是一个充满丰富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探求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人的思维不断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之间转换、利用直观进行思考的过程,空间观念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生要的作用。所以,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学习内容的原因。
按照《标准》描述的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具体要求是: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在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较多,亲身体验较多,因此在充分挖掘图形的现实模型,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之外,还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为此在学习之初,应鼓励学生先动手,后思考;而以后,则应鼓励学生先想象,再动手。
例如,在开展正方体表面展开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正方体,再想象它的展开图,并把脑子里所想的图形画出来,然后再来进行动手操作,这样能充分验证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力。
二、推理能力的培养
标准指出: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演绎推理就是我们熟知的三段论,而合情推理则是指借助归纳、类比、统计等手段得出结论。在初中阶段它是我们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我们第二次教学几何知识是在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这一章除了在探索图形性质、画图、拼摆图形、图案设计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外,还要了解一些关于图形的概念,如:直线、射线、线段、角、角度、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和相关的一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换算以及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关系等等。其实这些内容小学里就已经学过,这里只是要求学生在小学学过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系统地理解和掌握。
在初一第二学期第二章有关“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教学中,我明确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包括测量、画、折等)、想象、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因为这是老教材中的内容,往往会把老教材中的要求带过来,重视概念、图形的性质及判定,而忽视对空间与图形性质的探索和推导过程。
我们知道作为一种直观、形象化的数学模型,几何是不可替代的,由图形带来的直觉,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而对空间与图形性质的探索和推导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直观进行推理的能力。
平行线、相交线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它们又构成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直观认识了平行与垂直的有关知识,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这一章教学中,通过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来进行观察、操作、推理、交流,以丰富数学活动。
在第五章中,我们了三角形。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其他图形的基础,在解决实际中也有着广泛的。因此探索和掌握它的基本性质对学生以后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章中,课本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现实的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丰富的例子力求使学生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测量、拼图、折纸和设计图案等,给了学生充分实践和探索的空间。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个性的发挥提供很好的机会。但我们在应用课本情境时,也要有一定的选择和变动。
三、应用意识的培养
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关于应用意识的刻画,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用数学的角度,运用知识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3、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例如:在第七节“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的教学中,我并没有直接利用那位老人讲述的故事,而是带去了一个被压过的易拉罐,几根细钢丝和一团线。我说我很想知道那个易拉罐上两个点A、B之间的距离(两个不能用刻度尺量出,又不凹在里面的点)让学生想办法。本来我以为这个问题可让学生好好地思考、争论一番的,可你不得不相信现在小孩子的聪明,经过几次设计方案的被否定,很快有同学从我带去的材料上想到了利用全等来测距离。他们用刻度尺找出两根钢丝的中点,再用线把它们的中点固定在一起,把一边的两个端点分别放在A、B两个点上,让另一个同学量出另两个端点的距离就可以了。当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想时,他很爽快地回答:因为现在我们学的是全等三角形,所以我就想利用全等三角形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几个巩固练习后,再让学生听一个经历过战争的老人讲述故事,讲到一半时可让学生先动脑筋想方法,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再继续听完故事,并进行讨论。可惜的是在自己设计时,我看到学生在纸上又画又写,有自己的一套方案,可听完故事后,没有一个同学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了,问其原因,异口同声的回答是:没有那个战士想的方法好。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经历了自己设计和与同学交流即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同时也让每个学生在自我设计之余与别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比较,找出了方案的优劣之处,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也提高了思维水平,同时学生的应用意识也得到很好的培养。
第七章是“生活中的轴对称”。这一章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欣赏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折叠、剪纸、图形欣赏与设计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增进学习数学兴趣。
在本章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原来身边有很多轴对称现象,对此学生也有同感,他们不但能发现,而且还能自己进行设计,许多学生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美丽图案,然而在这一章中有一个较为重要的知识点:第三节“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当师生通过观察并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让学生对轴对称的性质进行探索时,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推理能力的发展,对图形美的感受等都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逐渐的发展。
展开全部
小学数学感悟与反思:全程参与 体悟生活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数学教材第二册中第六单元的重点内容。学好本节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示知识的全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教育新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有了几点感悟。
一、 全方位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在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学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数学问题后,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29+4=33,但当我问他们“你是怎么想的”时,他们就说不出来了。这时我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工具——小棒,让他们利用小棒自由、独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此时此刻我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当学生汇报方法时我并没有在黑板上板书抽象的算理,而是接着给出56+7=?继续追问学生的想法。当学生再次汇报时,这时我才水到渠成板书算理。通过两次摆小棒,对于已经知道得数的学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不知道得数的学生,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计算进位加法。突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通过我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把数学知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并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认识结构。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示知识的全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体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问题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快结束的时候,我在课件中出现学生喜爱的“肯德基”餐厅,让学生在模拟购买食品的情境中体会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因为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随着画面的出现,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又因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所以它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单调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转变成了生活中的购物算钱,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字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学数学。充分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大众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的本质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观念。
随着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和课堂中的具体实践,我认为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教师自身应该努力成为创造者。大胆探索,积极尝试,面对各种挑战,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与我们的学生共同探索,共同创新。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数学教材第二册中第六单元的重点内容。学好本节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示知识的全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教育新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有了几点感悟。
一、 全方位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在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学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数学问题后,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29+4=33,但当我问他们“你是怎么想的”时,他们就说不出来了。这时我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工具——小棒,让他们利用小棒自由、独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此时此刻我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当学生汇报方法时我并没有在黑板上板书抽象的算理,而是接着给出56+7=?继续追问学生的想法。当学生再次汇报时,这时我才水到渠成板书算理。通过两次摆小棒,对于已经知道得数的学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不知道得数的学生,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计算进位加法。突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通过我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把数学知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并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认识结构。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示知识的全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体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问题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快结束的时候,我在课件中出现学生喜爱的“肯德基”餐厅,让学生在模拟购买食品的情境中体会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因为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随着画面的出现,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又因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所以它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单调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转变成了生活中的购物算钱,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字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学数学。充分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大众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的本质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观念。
随着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和课堂中的具体实践,我认为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教师自身应该努力成为创造者。大胆探索,积极尝试,面对各种挑战,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与我们的学生共同探索,共同创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美丽的数学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平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8.5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
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1500人)及全国(12亿)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人民,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平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8.5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
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1500人)及全国(12亿)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人民,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3790449.html?si=6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黄金分割的完美,让我再一次感到了数学的奥妙与无穷的宏伟。原以为是枯燥无聊的一个个数字,原来也可以这般的优雅与从容。在舞台上,我们第一次时间发现主持人的身影;在照片里,我们深深迷醉于迷人的风景;在建筑中,我们无比赞叹那些高耸的作品,殊不知那正是黄金分割的美丽,却也是数学的美丽!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原以为的无奈与焦躁,终会被孜孜不倦与勤奋所替代;原感受的害怕与烦恼,终会被兴奋与挑战所覆盖。走过小雪的数学生涯,就像走过了四季一般,虽有风雨的洗礼,但中会的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结局。
学习的过程是艰辛的,这点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深深的体会到了。做不完的题目,解不开的思绪,每每我以为前方就是光明的时候,总会掉进一个新的陷阱,我试着爬出陷阱,我面对数学带给我的挑战,我明白唯有坚持,我的明天才会出现正真的精彩。
持之以恒的才是赢家,学习数学的尤其是。只有不断地进取,不断在数学这条道路上前进,挑灯夜读虽犹不及,但能弄懂得就弄懂,能做完的就做完,这点我还是做得到的,古人尤悬梁刺股,今天,在21实际的黄金时代,我们又比他们更好的条件,更好的环境,更多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呢?
我相信,我能行!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原以为的无奈与焦躁,终会被孜孜不倦与勤奋所替代;原感受的害怕与烦恼,终会被兴奋与挑战所覆盖。走过小雪的数学生涯,就像走过了四季一般,虽有风雨的洗礼,但中会的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结局。
学习的过程是艰辛的,这点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深深的体会到了。做不完的题目,解不开的思绪,每每我以为前方就是光明的时候,总会掉进一个新的陷阱,我试着爬出陷阱,我面对数学带给我的挑战,我明白唯有坚持,我的明天才会出现正真的精彩。
持之以恒的才是赢家,学习数学的尤其是。只有不断地进取,不断在数学这条道路上前进,挑灯夜读虽犹不及,但能弄懂得就弄懂,能做完的就做完,这点我还是做得到的,古人尤悬梁刺股,今天,在21实际的黄金时代,我们又比他们更好的条件,更好的环境,更多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呢?
我相信,我能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的发现
同学们,在你们的数学学习中是否和我一样,有一些不经意的发现?现在我就来介绍我的几个发现。
如果要你算一个多位数乘5,你是不是准备列竖式?我却可以口算,因为我发现一个小诀窍。想知道吗?让我来告诉你:算48532×5的积,先找到这个数485320,再把它除以2,你会口算吗?242660这就是48532×5的积了。知道为什么吗?我把原来的数先扩大10倍,再缩小2倍,是不是相当于扩大5倍呀?你掌握这个小窍门了吗?
同样的发现我还有:一个数乘1.5只要用它本身加上它的一半就可以了。(想想为什么?)一个数乘15呢?用刚才的方法再加一步——你已经想到了吧,再扩大10倍就好了!
我还发现一个多位数,末两位符合这个要求:十位上十奇数,个位上是5,用它乘5,积的末两位肯定是75。我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多位数的个位与5相乘得25,积的个位是5,向十位进2,而十位的奇数与5相乘的到的是几十五,这个5应该和个位进上来的5相加写在十位上,所以这个积的十位上肯定是7,个位上肯定是5。同样的道理,你不难推出,一个多位数十位上是偶数,个位上是5,它与5相乘,积的末两位肯定是25。
这个发现能用我前面所说的一个数乘5的巧妙算法来解释吗?想想看,它们是一致的,因为这个数扩大10倍后,末两位是50,再除以2,可能百位上有余数1,与50合起来150÷2=75是末两位上的数字,也可能百位上没有余1,那么50÷2的商就是末两位上的数字。
同学们,我的这个小发现是不是很微不足道?但我很自豪,这是我自己动脑筋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伟大的发现不是由这点点滴滴组成的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人吧!
同学们,在你们的数学学习中是否和我一样,有一些不经意的发现?现在我就来介绍我的几个发现。
如果要你算一个多位数乘5,你是不是准备列竖式?我却可以口算,因为我发现一个小诀窍。想知道吗?让我来告诉你:算48532×5的积,先找到这个数485320,再把它除以2,你会口算吗?242660这就是48532×5的积了。知道为什么吗?我把原来的数先扩大10倍,再缩小2倍,是不是相当于扩大5倍呀?你掌握这个小窍门了吗?
同样的发现我还有:一个数乘1.5只要用它本身加上它的一半就可以了。(想想为什么?)一个数乘15呢?用刚才的方法再加一步——你已经想到了吧,再扩大10倍就好了!
我还发现一个多位数,末两位符合这个要求:十位上十奇数,个位上是5,用它乘5,积的末两位肯定是75。我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多位数的个位与5相乘得25,积的个位是5,向十位进2,而十位的奇数与5相乘的到的是几十五,这个5应该和个位进上来的5相加写在十位上,所以这个积的十位上肯定是7,个位上肯定是5。同样的道理,你不难推出,一个多位数十位上是偶数,个位上是5,它与5相乘,积的末两位肯定是25。
这个发现能用我前面所说的一个数乘5的巧妙算法来解释吗?想想看,它们是一致的,因为这个数扩大10倍后,末两位是50,再除以2,可能百位上有余数1,与50合起来150÷2=75是末两位上的数字,也可能百位上没有余1,那么50÷2的商就是末两位上的数字。
同学们,我的这个小发现是不是很微不足道?但我很自豪,这是我自己动脑筋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伟大的发现不是由这点点滴滴组成的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人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