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在战国前期还是霸主,后来是怎样衰落的?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接手魏氏家主之位时,就不得不面对魏氏的艰难开局。
魏氏坐落于晋西南,"三家分晋"中获利最多、实力也最强的赵氏,犹如一把悬于魏氏北方的利剑;东边则是新兴的韩氏,魏氏当然不会轻易破坏"三卿平衡"的局面去攻打韩氏,况且韩氏实力也不可小觑;南边越过黄河则是秦、楚两大国之间拉锯角逐的"郑地",魏氏以一己之力也不敢贸然插手其中;西面则是称雄百年的老牌强国——秦国。
(魏文侯刚做魏氏家主时示意图)
魏氏坐落于四战之地,并且还容易被他国进行经济封锁。
但魏文侯雄材大略,在政治上,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推行法治的君主,他用李悝为相主持变法,逐步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而奖励有功于国者;在军事上重用吴起,夺取秦国的西河要地,威压秦国;在地方上,又用像西门豹这类的平民大贤来治理,禁止巫学、兴修水利、藏粮于民;在经济上,鼓励农民努力开荒、精耕细作,建立国家粮食统销统购制度,平抑灾年粮价;在国家教育上,他更是亲自拜孔门大儒子夏为师,开创了古代君主尊儒的首举。
经过魏文侯数十年的努力经营,位于四战之地的魏国,不仅没有被其它的列强吃掉,反而打破封锁、虎踞中原,摆出了大杀四方的扩张态势;并且,大儒子夏感诚于文侯的礼遇,亲自赶往魏国西河教学,他以"变法经世"的思想,开创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河学派,为魏国培育出大量的人才,魏国因此成了天下的文化宗主国。
(子夏来到西河讲学)
但魏文侯过世之后,西河学派的兴盛,使得魏国人才过剩,造成了剧烈的人才倾轧,魏国霸业因此调零,令人感慨不已!而在这些人才互相倾轧之中,影响最为剧烈当数于这六位大才之间的斗争。
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继位,武侯九年,用公叔痤为相,武侯对公叔痤非常信任,还将魏国的一位公主嫁给了他。尽管如此,公叔痤还是非常怕吴起会夺去他的相位。吴起此时仍然在担任西河郡守,名声清廉且威望卓著,公叔痤对他更是畏忌,于是手下谋士便给公叔痤出了一个主意。
于是,公叔痤找到一个机会对魏武侯说:"吴起是一个贤明的大才,我们魏国属于侯爵一级的小国家,保不准有一天吴起会离开,请君上想办法留住他的心。"魏武侯赶紧问计将安出,公叔痤便对魏武侯说,"请君上许一位公主配给吴起为妻!"武侯同意了。
一转过头,公叔痤请吴起到府上喝酒,故意让公主妻子当着吴起的面对自己非打即骂,见到如此泼妇,吴起心有戚戚焉!后来,当武侯隐约地表达想把一位公主嫁给吴起的时候,想到公叔痤的遭遇,吴起果然中计,他拒绝了武侯,从此之后,武侯不再信任吴起。吴起被迫离开魏国,投奔楚国。
(吴起投奔,楚悼王非常高兴)
吴起的离开,这也是一道历史谜题。其实公孙痤的为人并没有那么的阴私,这个人也是大才,太史公对他评价也有"知人识人"的意思在里面,但为何他要逼吴起离开魏国,个人认为,这跟魏国老贵族的反攻倒算有关。
古之所谓变法、改革者,变的革的其实就是这些贵族豪门手中之权,魏文侯变法的力度很大,尤其是废除世卿世禄制,这与贵族特权形成了致命冲突。他在位的时候威压八方,老贵族当然不敢乱动,他死了之后,这些老贵族为了夺回原来手中的权力,必然会反攻倒算。
吴起后来在楚国变法,就因为这样死在楚王的丧礼上;商鞅后来在秦国变法,也是被反攻倒算,车裂而死!由此可见变法与贵族之间有多大的仇恨。
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之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伏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吴起被贵族杀死,人亡政息)
公叔痤逼迫吴起的离开,代表着"贵族派"与"变法派"斗争的开始,公叔痤就是贵族派的代言人。"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史记》或许已经隐讳地点出了公叔痤的派系。
总而言之,吴起的离开,意味着魏国人才开始流失,变法派也在魏国开始失势,后来公叔痤临死之前推荐的大名鼎鼎的商鞅,也正是因为报国无门,才西投秦国帮助秦孝公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