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怎么治疗?
小脑萎缩属于一种器官衰退行性疾病,伴随着小脑的萎缩,患者会出现走路不稳,说话口齿不清,吃饭喝水呛咳,头晕等症状,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每个人的发展速度不同,这其中跟个人的体质,心情,所处环境等都有着非常重要关联,在多年接触此类疾病患者总结而来,凡是生活条件较好,心态好的,基本上病情的发展都是非常缓慢的,但是那些经常生气,十分消极的病人,疾病的发展就会非常迅速。
那么治疗小脑萎缩为什么说要有步骤呢?因为目前大家治疗疾病非常的心急,马上治疗就想要马上得到缓解,当然像一些多发病确实可以做到马上用药马上见效,但是小脑萎缩不同于其它疾病。
在治疗小脑萎缩方面,一定要遵循三个步骤;
1.控制延缓病情发展:这是首要目的,因为只有控制住才能缓解症状,如果一心想要缓解症状,没有控制住病情发展,治疗的速度肯定比不上发展的速度,那么这时候治疗就等于是白费。
2.缓解现有症状:通过坚持用药,缓解现有的一些症状,比如头晕、下肢无力、说话不清、吃饭喝水呛咳、失眠、易怒等等。
3.巩固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各方面症状都得到改善,并且稳定下来,这个时候就是巩固的时候,因为巩固可以有效的防止断药之后症状的再次复发,所以巩固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小脑萎缩还有一些别的方面原因,比如说我们叫病性疾病,小脑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里面有一部分疾病可能会累积到小脑,会出现这种小脑萎缩。在临床上比较多的叫多系统萎缩,多系统萎缩它是一个学名,它涉及到我们神经系统多个系统,比如说第一个比较常见的叫锥体外系的系统。第二个我们要脑干、小脑系统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第三个方面就是自主神经系统萎缩,所以说小脑萎缩是MSC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经常有一些患者会出现走路走不稳当,出现一些平衡性,喝醉酒一样走路稳当,还有一个方面说话说不清楚,说话的时候鼻音很重,还有一个喝水吃饭的时候轻咳,这都是小脑萎缩重要特点。
如果出现这种怀疑,MSC我们要多系统萎缩的话,其实在临床上我们可以用一些治疗帕金森的药物,或者用一些修复神经的药物可以实验性治疗,有一部分患者可能得到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短期的缓解和控制,但是想根治其实目前为止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
如果出现这种怀疑,MSC我们要多系统萎缩的话,其实在临床上我们可以用一些治疗帕金森的药物,或者用一些修复神经的药物可以实验性治疗,有一部分患者可能得到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短期的缓解和控制,但是想根治其实目前为止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主要为针对性改善共济失调症状的治疗。
氯硝西泮
适应证:主要用于癫痫和惊厥,也可改善共济失调。
不良反应:嗜睡、共济失调及行为紊乱;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头昏、乏力、眩晕、言语不清等。
禁忌证:青光眼患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
丁螺环酮
作用:可改善共济失调。
不良反应: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口干、便秘、失眠、食欲减退等。
禁忌证: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对本品过敏者、青光眼、重症肌无力、白细胞减少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坦度螺酮
作用:具有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也可改善共济失调。
不良反应:嗜睡、步态蹒跚、恶心、倦怠感、情绪不佳、食欲下降。
禁忌证:对本品中任何成份过敏者禁用。
利鲁唑
适应证: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还可改善共济失调。
不良反应:乏力、恶心、头痛、腹痛、呕吐、肝功能指标升高、头晕、心动过速、嗜睡、口内感觉错乱。
禁忌证:伴严重肝病的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中医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小脑萎缩治疗的关键在于补肾、益气、活血、健脑、豁痰、开窍。中医的治疗主要是填髓补精,化瘀通络、补气血,使病情暂时得到延缓。
此外,还可以给些营养脑细胞的药物、活血的治疗,常用的有尼麦角林、胞二磷胆碱等。另外还可以加用中药、活血类药物如银杏叶制剂等。
还有些小脑萎缩是由变性病引起,如多系统萎缩、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这类患者治疗比较困难,没有针对性药物,主要是用些营养脑细胞的药物如艾地苯醌、辅酶Q10、丁苯酞,这类药物可能增加现有的功能,对小脑萎缩有一定的帮助。
小脑萎缩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平衡障碍,就是走路不稳、易跌倒,对于这类患者要防跌倒,防意外损伤也是比较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