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生该不该睡午觉?午休的时间到底应该用来写作业刷题还是休息一下?
午觉的好处因人而异,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作为一个“中继站”让身体短暂的休息一下,恢复身体和精神的疲劳。而且在近代,科学家们发现人体在睡眠的过程中,老化的记忆细胞将每个记忆信息所使用的排列方式输入新细胞内,以备储存,这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而午睡也能达到这一点,只不过时间太短了能达到的效果非常有限。午睡可以减少困倦并提高认知能力,但时间没有明确的硬性规定:5-15分钟小睡的好处在小睡后几乎立刻显现,并能持续1-3小时;超过30分钟的小睡会在醒来后的短时间内因睡眠惯性造成晕眩的状态,但随后会在较长时间(长达数小时)内改善认知能力。
这里解释一下睡眠惯性:就像行驶中的车辆突然急刹车,惯性导致坐在车上的你身体前倾,睡眠惯性顾名思义,睡得正香的时候突然被叫醒,你的意识已经苏醒,但身体依旧是迟钝无力的状态,严重的还会有头晕眼花、行为紊乱的状况。
澳大利亚南阿德莱德弗林德斯大学心理学院曾对午睡这一行为做了细致的研究,研究表明,所有持续时间的小睡(但是研究中只测试了5min到2h的午睡时间)已被证明有一定提高认知功能的好处。但是由于睡眠惯性的存在,这些“好处”会在午睡后的那段时间会产生不同长度之间的明显差异,过长时间的午睡会在苏醒时短时间下降一定的认知功能,尔后上升。
欧洲应用生理学和职业生理学研究院做了一个小测试,他们随机选择了30名前一晚在家里正常睡眠的健康受试者,分成三组随机安排其午饭后进行三种不同时间长短(0min、15min、45min)的午睡行为,并记录数据。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午饭后小睡15-45分钟能有效提高后续的警觉性、减少主观嗜睡、提高工作任务表现,且不会影响当晚的睡眠质量。
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学习后有一段时间的睡眠,即使只是小睡,也能促进记忆的巩固,睡眠有助于稳定睡眠前获得的信息。这里我们先区分一下程序性记忆与陈述性记忆的区别——假如你在知乎上学习如何烹饪一道美食,那么记住这道菜的制作步骤以及所需要的调料,这就是陈述性记忆;而尝试一遍之后的你经过不断的练习,不仅把菜谱背了下来,还学会了火候的把握和颠勺的手法,最后还能根据自己口味做细节的调整,这就是程序性记忆。
有大量证据支持睡眠有助于巩固新形成的记忆的观点。许多行为研究表明,先学习后睡眠,而不是等量的清醒时间,有利于衡量不同类型记忆的各种任务的表现,例如内隐、程序或外显、陈述性记忆。睡眠期间发生的与每个睡眠阶段不同神经化学状态相对应的活动过程有助于加强新的记忆痕迹,稳定它并保护它免受干扰。
对于依赖海马体的陈述性记忆,非快速眼动睡眠(n REM,1-4阶段)、特别是慢波睡眠(SWS,3和4阶段组合)被认为有助于转移记忆负担从对海马区的短期依赖重新激活到新皮层中的长期存储,这一过程称为系统整合。并且,由于增加学习和睡眠之间的延迟会显着提高从学习到记忆力测试的表现,科学家们建议清醒一段时间,进一步处理中性记忆,加强记忆痕迹并使其更加突出(也就是早上学习结束后做一个小小的复习总结),当记忆得到加强时,睡眠才能起到促进记忆保留的作用。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如果你没有规律性午睡的习惯,也就是一周内午睡的次数少于3次,那么贸然增加午睡的行为将有可能导致夜晚的睡眠质量降低,而这需要两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去适应。其次,患有以下疾病的患者应该减少午睡次数或缩短午睡时间的。事实上,虽然中午的小睡能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好处,但就算不进行午睡也不会对身体带来什么损伤,并且短暂的闭目养神也能带来恢复精神、提高记忆力的效果。
所谓“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中医认为,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的时候,也是人体经气进行“合阴”以及“合阳”过程的时间点,这个时间点休息有助于人体养阴、壮阳,是睡眠质量是最好并且补充精力事半功倍的时间段。然而不正确的午睡不仅不能达到修复和养生的效果,甚至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炎氛若煅汗如奔,日午枕书眠扩烦;几刻梦游仙境里,北窗睡觉爽心魂”,一个良好的午睡不仅能给下午的工作学习带来充沛的活力,也能有效调节人体健康的生物钟,但要注意不要睡过头了哦!一定要午睡,高三到了最后就是体力的冲刺。在高三后期的时候,我们班那些原来上课从来不犯困的都会觉得疲惫了,一定要好好休息,好好锻炼。”“下课一定不要只晓得继续坐在教室里刷题,也许你现在可以,但是到了后期,你每堂课都有可能是在高强度的刷题练习,你课间要是不休息的话,脑子就会转不过来。”
总而言之,关于午睡,一定要午睡,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时间,不用睡太久,能睡到下午精力充沛就行了。最后,真的不要过分担心自己的休息时间会影响自己高三的进步。你真正的抢分,是在课堂上的高效率。不需要因为周围同学的内卷而自我焦虑,保持好自己的节奏和高效率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