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应该解决的三个问题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可能都存在相同的疑问: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竭力达到一节好课的标准和要求?这是两个很普通的问题,却很难解决。众所周知,教无定法,只要是学生喜欢上的课,只要是能够启发学生去思考的课,只要是给予学生幸福体验的课,只要课堂前后学生的认知是加法的课,都会是高效的课,也都是好课。但是怎样达到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呢?我觉得“学”必须有章法,无论什么学科,课前课后,要有三个追问:这节课“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如果把这三个问题弄明白了,心里就会豁然开朗,有的放矢,才能上出一节高质量的好课。
“教什么”一般是大家最容易轻视的问题,尤其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也许会反问:我教学这么多年,经历了若干教学轮回,难道还不清楚教什么吗?是啊,在知识层面上,也许这不是问题!对于刚毕业的年轻老师来说,问题也不大,一本教参在手,也能弄一个明白。比如语文教学的字词、修辞、赏析等;历史学科的历史大事件以及对大事件的评价和反思;英语学科的词汇、语法和语言听说读写的技能等,这些知识层面的问题,只要用心,的确都不是问题!但是,课堂上就是教“知识”吗?现代信息技术如此发达,若是单纯的知识讲授,利用优质网络资源可能会有更大的效益。那我们教什么呢?除了学科知识学习以外,还要注意什么?在《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这本书里,魏勇老师说,要想明白“教什么”的问题,我们要回到教育的原点——教育的本质,即教育是要干什么的这个角度出发,只有把这个基本问题想明白了,我们的方向和路径才不会歪。在这本书里,作者借助动物世界的一个现象来探讨教育的本质:当狮子攻击牛群时,牛常常狂奔乱逃,当狮子攻击更弱小的人类时,人类经历短暂的慌张之后,迅速组织反攻,狮子从猎人变成猎物。很明显,牛不懂得合作和奉献能够给整个族群带来更大的生存机会,更不懂得族群生存机会大了,个体生存机也会相应增大的道理。而人类在经历一代又一代的繁衍进化和学习后,把世世代代积累的智慧通过教育让后代得以分享,这就是人类越来越强大的原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用很多狭隘的、偏激甚至是情绪化的东西填塞孩子的头脑,使其逐渐丧失原有的生气,变成缺乏创造力、活力的人。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从教育的本质出发,让学生更有智慧,我们的教育至少是一个正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有一段话,值得我们思考:“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表现在传递现成的结论,而越来越多地表现在激励学生思考上;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是一个站在台上滔滔不绝的演讲者,而是学习的策划者,提供一定的路径,引领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合作、质疑,分享教师想要表达的内容,把智慧传递给学生。
通过教育本质的分析和思考,我们更加明确课堂“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怎么教”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了。“怎么教”呢?首先要遵循学科特点,比如我们的初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课堂上一定关注语言其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征。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会设计一些刺激性的任务或提出一些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通过多个目的明确、容易操作和评价的活动支撑,采用独、对、群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形成跨文化意识。其次,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所任教的学段不同,设计不同的课堂活动。比如初中学段,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学生是不一样的,七年级的活动拿到九年级使用,就会显得很幼稚,学生也不会买你的帐。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激发学生心中那份好奇和兴奋点,使其不由自主地深入课堂学习中。最后,还要关注课型特点,我们的教学方式永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英语教学的听说课、阅读课、语法讲授课、写作课等,我们不能一个模子下来。如果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语法,无论教师的设计多么奇妙,没有教师正面的指引和讲解,是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的,通过教师的简明扼要的说明,学生才能领会颇深,这时候,运用教师的讲解也未尝不可。因此,“怎么教”的问题并不难解决,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定:根据学科特点、课型要求、学生的认知规律等多方面。
在确定了“教什么”,明确“怎么教”之后,我们还要根据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学会问“为什么这样教?”这样教的优缺点是什么,这也就是所谓的课后反思了,经常进行课后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缺点,并能及时修正和改进,势必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做一个会反思的教师,“留一只眼睛给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地进行梳理、反思、改进和提高。不要整日看似忙忙碌碌,实则原地踏步。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从教育的本质出发,综合教育学、心理学和哲学知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学生已有的教学经验,结合课标、教参和教材,确定“教什么”、“怎么教” 的问题,并反思“为什么这么教”,解决了“What、How、Why”三个“Wh”疑问句,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一定是教育的加法,更趋向于教育的本质。
“教什么”一般是大家最容易轻视的问题,尤其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也许会反问:我教学这么多年,经历了若干教学轮回,难道还不清楚教什么吗?是啊,在知识层面上,也许这不是问题!对于刚毕业的年轻老师来说,问题也不大,一本教参在手,也能弄一个明白。比如语文教学的字词、修辞、赏析等;历史学科的历史大事件以及对大事件的评价和反思;英语学科的词汇、语法和语言听说读写的技能等,这些知识层面的问题,只要用心,的确都不是问题!但是,课堂上就是教“知识”吗?现代信息技术如此发达,若是单纯的知识讲授,利用优质网络资源可能会有更大的效益。那我们教什么呢?除了学科知识学习以外,还要注意什么?在《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这本书里,魏勇老师说,要想明白“教什么”的问题,我们要回到教育的原点——教育的本质,即教育是要干什么的这个角度出发,只有把这个基本问题想明白了,我们的方向和路径才不会歪。在这本书里,作者借助动物世界的一个现象来探讨教育的本质:当狮子攻击牛群时,牛常常狂奔乱逃,当狮子攻击更弱小的人类时,人类经历短暂的慌张之后,迅速组织反攻,狮子从猎人变成猎物。很明显,牛不懂得合作和奉献能够给整个族群带来更大的生存机会,更不懂得族群生存机会大了,个体生存机也会相应增大的道理。而人类在经历一代又一代的繁衍进化和学习后,把世世代代积累的智慧通过教育让后代得以分享,这就是人类越来越强大的原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用很多狭隘的、偏激甚至是情绪化的东西填塞孩子的头脑,使其逐渐丧失原有的生气,变成缺乏创造力、活力的人。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从教育的本质出发,让学生更有智慧,我们的教育至少是一个正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有一段话,值得我们思考:“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表现在传递现成的结论,而越来越多地表现在激励学生思考上;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是一个站在台上滔滔不绝的演讲者,而是学习的策划者,提供一定的路径,引领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合作、质疑,分享教师想要表达的内容,把智慧传递给学生。
通过教育本质的分析和思考,我们更加明确课堂“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怎么教”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了。“怎么教”呢?首先要遵循学科特点,比如我们的初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课堂上一定关注语言其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征。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会设计一些刺激性的任务或提出一些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通过多个目的明确、容易操作和评价的活动支撑,采用独、对、群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形成跨文化意识。其次,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所任教的学段不同,设计不同的课堂活动。比如初中学段,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学生是不一样的,七年级的活动拿到九年级使用,就会显得很幼稚,学生也不会买你的帐。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激发学生心中那份好奇和兴奋点,使其不由自主地深入课堂学习中。最后,还要关注课型特点,我们的教学方式永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英语教学的听说课、阅读课、语法讲授课、写作课等,我们不能一个模子下来。如果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语法,无论教师的设计多么奇妙,没有教师正面的指引和讲解,是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的,通过教师的简明扼要的说明,学生才能领会颇深,这时候,运用教师的讲解也未尝不可。因此,“怎么教”的问题并不难解决,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定:根据学科特点、课型要求、学生的认知规律等多方面。
在确定了“教什么”,明确“怎么教”之后,我们还要根据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学会问“为什么这样教?”这样教的优缺点是什么,这也就是所谓的课后反思了,经常进行课后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缺点,并能及时修正和改进,势必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做一个会反思的教师,“留一只眼睛给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地进行梳理、反思、改进和提高。不要整日看似忙忙碌碌,实则原地踏步。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从教育的本质出发,综合教育学、心理学和哲学知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学生已有的教学经验,结合课标、教参和教材,确定“教什么”、“怎么教” 的问题,并反思“为什么这么教”,解决了“What、How、Why”三个“Wh”疑问句,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一定是教育的加法,更趋向于教育的本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