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点新知识
展开全部
001 听书方面,听完了二本书。第一本叫《扫除道》,第二本叫《第二曲线创新》。这两本书在刚听完的时候,脑袋里闪过的第一个想法就是直接按图片发表了就算了,不写那100字的分享了,因为除了书中带给你新思想的启发后,实在不知道能怎样运用到自己身上,指导自己的发展。可是不知道为啥,脑袋里也有一个固执的想法,不管我能不能听的懂,看的明白,我也要从中找到一两个点来写一写,也算对得起我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去听这两本书。
第一本叫《扫除道》。标题很明显,就是通过打扫卫生引发的一系列变化。本以为这本书和断舍离的性质差不多,告诉你将卫生打扫好会给你的人生带来怎样的认识和变化。可是在听完老师的讲解后,我望而却步了。因为我觉得自己做不到。最难的就是打扫厕所这件事,因为我从心底排斥厕所里的脏和臭,关键是书中的作者居然建议用手而不是带着橡胶手套去打扫厕所,这让我想到之前的一个故事说在打扫完厕所后还去喝厕所里的水,以检验厕所的清洁程度。我就在想,他们是有怎样的勇气和耐心去挑战这样的高难度的,发自心底的佩服他们。这是我在这本书里最难克服的一点。
其他讲述的,通过打扫卫生改善了学校的问题,社会治安的问题,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问题,甚至对公司营业额提升的问题等等的改变,我是深表认同的,这里的问题就是你知道了这种方法,也认同这样的理念,你真正能做到几分?我承认我能做到的有限。尽管不是所有的书听了以后我们都要去学习和践行,最起码要知道这可能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一个突破口。
第二本书叫《第二创新曲线》。这本书的名字一般来说看到这个标题,我点都不会点开来听的,但今天就是很特别,想要听一听这种复杂的好深的书到底讲什么。整体听完后,虽然没有全部听懂,但是也听明白了一小部分,比如对创新的理解,不是重新创造一个新的东西,而是新旧组合起来的产物。文中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就是你出了一本书,市场反响很好,当别人问你怎么能写出这么好的一本书的时候,对方的回答是,书里面的文字都是你认识的,无非是你将不同的字词组合起来形成的新思路,新表达。
还有思维模型为什么会出现,是因为过去我们都是用看的,从看中提取出来的经验,试图用过去提炼出来的经验去作用于未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起作用的,但作用很小,因为现在的社会发展速度异常快。经验有限,但思想无限,思想可以实现跨时空的传递,既可以解释过去,又可以预测未来,实现过去到未来的迁移。所以把思想提炼出来,给它一个称呼叫思维模型。
既然书名叫第二曲线创新,那必然有第一曲线。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里仅用我有限的理解来表达,因为我对此的认知实在有限。第一曲线是一个正常的发展过程,从低到高,但是它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一个极限点,也就和我们常说的瓶颈期应该是一个道理。只有突破这个极限点才能迎来第二个发展阶段,实现更一层次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曲线的开始。所以第二曲线是从第一曲线中生长出来的。
第一曲线的顶端是极限点,第二曲线的开始是破局点。我们要在极限点到来之前,寻找破局点,这样才能有效衔接,实现快速发展。如果在极限点到来之后再去破局,就会被甩在后面。如何判断极限点是否已经来临呢,不是从财务数据来看,因为财务数据呈现的是发展以后的现状,不能帮助我们做出有效判断。要从技术本质是否发生变化,用户是否发生变化和用户对产品的使用习惯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如果这三方面出现了十倍速变差的变化,那就意味着极限点可能会来临,要及时寻找改变。
那么如何判断破局点的到来呢,某个单一要素开始发生十倍速的变化。确定好破局点之后,开始用5到10年去击破这个点,实现更上一层的发展。在这一部分,我只能理解到这里了,毕竟对商业世界了解很少,再加上没有相应的思维模型,也很难将其中学习到的点迁移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
书中还有很多点,但是对我来说能将复杂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一点,也是很有进步的。商业世界里有很多让我好奇的点,以后要多增加这方面的学习。
002 日更方面,完成了1500字。没想到就是通过听的两本书就完成了今日的日更。有些事情慢慢的成长轨迹就会出现,这是一种生物态的思维模式。我居然在两本书之间实现了词汇的迁移,真棒!
今天比较特殊,只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但并不意味着我会把另外两项遗忘了,我还是会在这两方面做完的。加油
第一本叫《扫除道》。标题很明显,就是通过打扫卫生引发的一系列变化。本以为这本书和断舍离的性质差不多,告诉你将卫生打扫好会给你的人生带来怎样的认识和变化。可是在听完老师的讲解后,我望而却步了。因为我觉得自己做不到。最难的就是打扫厕所这件事,因为我从心底排斥厕所里的脏和臭,关键是书中的作者居然建议用手而不是带着橡胶手套去打扫厕所,这让我想到之前的一个故事说在打扫完厕所后还去喝厕所里的水,以检验厕所的清洁程度。我就在想,他们是有怎样的勇气和耐心去挑战这样的高难度的,发自心底的佩服他们。这是我在这本书里最难克服的一点。
其他讲述的,通过打扫卫生改善了学校的问题,社会治安的问题,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问题,甚至对公司营业额提升的问题等等的改变,我是深表认同的,这里的问题就是你知道了这种方法,也认同这样的理念,你真正能做到几分?我承认我能做到的有限。尽管不是所有的书听了以后我们都要去学习和践行,最起码要知道这可能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一个突破口。
第二本书叫《第二创新曲线》。这本书的名字一般来说看到这个标题,我点都不会点开来听的,但今天就是很特别,想要听一听这种复杂的好深的书到底讲什么。整体听完后,虽然没有全部听懂,但是也听明白了一小部分,比如对创新的理解,不是重新创造一个新的东西,而是新旧组合起来的产物。文中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就是你出了一本书,市场反响很好,当别人问你怎么能写出这么好的一本书的时候,对方的回答是,书里面的文字都是你认识的,无非是你将不同的字词组合起来形成的新思路,新表达。
还有思维模型为什么会出现,是因为过去我们都是用看的,从看中提取出来的经验,试图用过去提炼出来的经验去作用于未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起作用的,但作用很小,因为现在的社会发展速度异常快。经验有限,但思想无限,思想可以实现跨时空的传递,既可以解释过去,又可以预测未来,实现过去到未来的迁移。所以把思想提炼出来,给它一个称呼叫思维模型。
既然书名叫第二曲线创新,那必然有第一曲线。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里仅用我有限的理解来表达,因为我对此的认知实在有限。第一曲线是一个正常的发展过程,从低到高,但是它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一个极限点,也就和我们常说的瓶颈期应该是一个道理。只有突破这个极限点才能迎来第二个发展阶段,实现更一层次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曲线的开始。所以第二曲线是从第一曲线中生长出来的。
第一曲线的顶端是极限点,第二曲线的开始是破局点。我们要在极限点到来之前,寻找破局点,这样才能有效衔接,实现快速发展。如果在极限点到来之后再去破局,就会被甩在后面。如何判断极限点是否已经来临呢,不是从财务数据来看,因为财务数据呈现的是发展以后的现状,不能帮助我们做出有效判断。要从技术本质是否发生变化,用户是否发生变化和用户对产品的使用习惯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如果这三方面出现了十倍速变差的变化,那就意味着极限点可能会来临,要及时寻找改变。
那么如何判断破局点的到来呢,某个单一要素开始发生十倍速的变化。确定好破局点之后,开始用5到10年去击破这个点,实现更上一层的发展。在这一部分,我只能理解到这里了,毕竟对商业世界了解很少,再加上没有相应的思维模型,也很难将其中学习到的点迁移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
书中还有很多点,但是对我来说能将复杂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一点,也是很有进步的。商业世界里有很多让我好奇的点,以后要多增加这方面的学习。
002 日更方面,完成了1500字。没想到就是通过听的两本书就完成了今日的日更。有些事情慢慢的成长轨迹就会出现,这是一种生物态的思维模式。我居然在两本书之间实现了词汇的迁移,真棒!
今天比较特殊,只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但并不意味着我会把另外两项遗忘了,我还是会在这两方面做完的。加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