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味精是什么做的?
展开全部
味精,又名“味之素”,学名“谷氨酸钠”。成品为白色柱状结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增鲜调味品之一。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和食盐。
我们每天吃的食盐用水冲淡400 倍,已感觉不出咸味,普通蔗糖用水冲淡200 倍,也感觉不出甜味了,但谷氨酸钠盐,用于水稀释3000倍,仍能感觉到鲜味,因而得名“味精”。 谷氨酸钠(C5H8NO4Na),又叫麸氨酸钠。谷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种,也是蛋白质的最后分解产物。
味精是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由粮食制成的现代调味品。
谷氨酸是一种普遍的氨基酸:人体自产谷氨酸,它主要以络合状态存在于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中,如蘑菇、海带、西红柿、坚果、豆类、肉类,以及大多数奶制品。部分食物中的谷氨酸以「自由」形态存在;并且只有这种自由形态的谷氨酸盐能够增强食物的鲜味。西红柿、发酵的大豆制品、酵母提取物、某些尖奶酪,以及发酵或水解蛋白质产品(如酱油或豆酱)所能带来的调味作用中,部分归功于谷氨酸的存在。
亚洲菜向来用天然海草,比如海带的清汤,提高汤中的鲜味。诸如味之素等味精制造商,使用经过挑选的谷氨酸微球菌菌株,在培养基中生产谷氨酸。这些细菌通过其所能分泌谷氨酸的能力进行筛选。之后谷氨酸从液体培养基中被分离出来,提纯,制成其钠盐,谷氨酸钠。
自1965年以后我国味精厂都采用以粮食为原料(玉米淀粉、大米、小麦淀粉、甘薯淀粉)通过微生物发酵、提取、精制而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谷氨酸钠。
美国FDA、美国医学协会、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组等权威部门的评审表示:味精在食品中的使用没有一定的限制,无需担心其安全性。
我们每天吃的食盐用水冲淡400 倍,已感觉不出咸味,普通蔗糖用水冲淡200 倍,也感觉不出甜味了,但谷氨酸钠盐,用于水稀释3000倍,仍能感觉到鲜味,因而得名“味精”。 谷氨酸钠(C5H8NO4Na),又叫麸氨酸钠。谷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种,也是蛋白质的最后分解产物。
味精是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由粮食制成的现代调味品。
谷氨酸是一种普遍的氨基酸:人体自产谷氨酸,它主要以络合状态存在于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中,如蘑菇、海带、西红柿、坚果、豆类、肉类,以及大多数奶制品。部分食物中的谷氨酸以「自由」形态存在;并且只有这种自由形态的谷氨酸盐能够增强食物的鲜味。西红柿、发酵的大豆制品、酵母提取物、某些尖奶酪,以及发酵或水解蛋白质产品(如酱油或豆酱)所能带来的调味作用中,部分归功于谷氨酸的存在。
亚洲菜向来用天然海草,比如海带的清汤,提高汤中的鲜味。诸如味之素等味精制造商,使用经过挑选的谷氨酸微球菌菌株,在培养基中生产谷氨酸。这些细菌通过其所能分泌谷氨酸的能力进行筛选。之后谷氨酸从液体培养基中被分离出来,提纯,制成其钠盐,谷氨酸钠。
自1965年以后我国味精厂都采用以粮食为原料(玉米淀粉、大米、小麦淀粉、甘薯淀粉)通过微生物发酵、提取、精制而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谷氨酸钠。
美国FDA、美国医学协会、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组等权威部门的评审表示:味精在食品中的使用没有一定的限制,无需担心其安全性。

2024-04-26 广告
味精的制作流程: 淀粉、水 → 调浆(加NaCO3、和淀粉酶)→ 喷射液化 → 保温灭菌 → 过滤 → 层流罐 → 贮罐 → 冷却 →糖化(先调pH再加糖化酶)→ 灭酶 → 离心过滤 → 得葡萄糖液 → 冷却 → 发酵罐发酵 → 冷却 → ...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固德威机械提供
展开全部
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也称为MSG或味精,化学名α-氨基戊二酸一钠,是一种由钠离子与谷氨酸根离子形成的盐,属于自然形成的最丰富的非必需氨基酸之一,其中谷氨酸是一种氨基酸,而钠是一种金属元素。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已把MSG归入为一般认为安全(GRAS) 之列,而欧盟则视其为一种食品添加剂。MSG具有HS代码29224220以及E编码E621。MSG的谷氨酸盐与其他食品来源的谷氨酸盐均具有相同鲜味。它们在化学上是相同的。食品工业生产厂商视MSG为一种增味剂进行销售和使用,因为它可以平衡、融合和使其他味觉的整体感受变得丰富。谷氨酸钠的商标包括味之素、Vetsin和Ac'cent。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谷氨酸纳,分子式是C5H8NO4Na
味精是从哪里来的,怎样生产的:
1)1908年左右 海带提炼,从海带中提取谷氨酸钠作为商品出售不够现实,因为每10公斤的海带中只能提出0.2克的这种物质。
2)由于成本过高,转而研究并成功用用大豆和小麦这些廉价的原料大量生产谷氨酸钠。日本生产的“味之素”很畅销。
3)日本的味之素进入中国后,一名叫吴蕴初的化学工程师独立发明出一种生产谷氨酸钠的方法来:在小麦麸皮(面筋)中,谷氨酸的含量可达40%,他先用34%的盐酸加压水解面筋,得到一种黑色的水解物,经过活性炭脱色,真空浓缩,就得到白色结晶的谷氨酸。再把谷氨酸同氢氧化钠反应,加以浓缩、烘干,就得到了谷氨酸钠。(我很好奇,到这里为止,这样制造出来的味精和原来海带提炼的味精是同一个味道吗?不得而知了)
4)之后日本又继续研究和改进味素的提炼方法,总的来说,两个方向,一个是减低成本(3吨小麦就能生产1吨味精),二是提高鲜味的浓度:强力味精,鲜度竟是“协和味精”的160倍;超鲜味精,主要化学成分2—甲基呋喃苷酸。它比味精要鲜上600多倍
味精是否对身体有害,这个还是一个争论,势力庞大的生产业者坚称味精不但无害,而且还促进大脑发育。消费者则多相信,味精吃多了对身体不好。至于味精对身体是否有害,其实看生产过程就知道了。
味精是从哪里来的,怎样生产的:
1)1908年左右 海带提炼,从海带中提取谷氨酸钠作为商品出售不够现实,因为每10公斤的海带中只能提出0.2克的这种物质。
2)由于成本过高,转而研究并成功用用大豆和小麦这些廉价的原料大量生产谷氨酸钠。日本生产的“味之素”很畅销。
3)日本的味之素进入中国后,一名叫吴蕴初的化学工程师独立发明出一种生产谷氨酸钠的方法来:在小麦麸皮(面筋)中,谷氨酸的含量可达40%,他先用34%的盐酸加压水解面筋,得到一种黑色的水解物,经过活性炭脱色,真空浓缩,就得到白色结晶的谷氨酸。再把谷氨酸同氢氧化钠反应,加以浓缩、烘干,就得到了谷氨酸钠。(我很好奇,到这里为止,这样制造出来的味精和原来海带提炼的味精是同一个味道吗?不得而知了)
4)之后日本又继续研究和改进味素的提炼方法,总的来说,两个方向,一个是减低成本(3吨小麦就能生产1吨味精),二是提高鲜味的浓度:强力味精,鲜度竟是“协和味精”的160倍;超鲜味精,主要化学成分2—甲基呋喃苷酸。它比味精要鲜上600多倍
味精是否对身体有害,这个还是一个争论,势力庞大的生产业者坚称味精不但无害,而且还促进大脑发育。消费者则多相信,味精吃多了对身体不好。至于味精对身体是否有害,其实看生产过程就知道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味精的生产一般分为糖化、发酵、提取谷氨酸晶体、精制得谷氨酸钠晶体等几个主要工序。
1、调浆→糖化工艺:淀粉、水 → 调浆(加Na2CO3和淀粉酶)→ 喷射液化 → 保温灭菌 → 过滤 → 层流罐 → 贮罐 → 冷却 → 糖化。
2、发酵→提取谷氨酸晶体工艺:冷却 → 发酵罐发酵 → 冷却 → 等电点中和 → 谷氨酸晶体→ 加水溶解 → 二次中和 → 得谷氨酸钠溶液。
3、精制得谷氨酸钠晶体工艺:活性炭脱色 → 过滤 → 离子交换脱金属离子 → 浓缩 → 蒸发结晶 → 分离出湿味精 → 干燥 → 得晶体味精 → 筛选 → 分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味精学名谷氨酸钠。
早期味精是从海带中提炼的,因为用海带熬汤特别的鲜。
后来人们搞清了味精的成分,发现谷氨酸粮食里最多。
所以味精现在都是用谷物粮食做的。
早期味精是从海带中提炼的,因为用海带熬汤特别的鲜。
后来人们搞清了味精的成分,发现谷氨酸粮食里最多。
所以味精现在都是用谷物粮食做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