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哪些?
展开全部
家长素质是多方面的,而各种研究表明,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家长素质各种成分中的核心。它主宰着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是决定家庭教育方向与质量的关键。那么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哪些?
1、 家长的教育观念主要指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观念,它包括家长的人才观、亲子观、儿童观和教育观。
2、 家长的人才观。家长的人才观是指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它与家长本人对人才的价值取向有密切关系,并直接影响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培养目标和教育重点。目前,很多家长把上大学作为孩子成才的唯一出路。家庭教育中出现了重智轻德等现象,偏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据北京市八学前项目的调查,就家长教育子女的重点看,绝大部分家长重视幼儿身体及智力的培养,忽视对幼儿进行性格培养,这严重影响着一代新人的发展质量。
3、 家长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自古以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未来社会里,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保留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人才资源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即既需要数以千万计的各种专门人才,又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4、 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尽管每个人存在着差异,有着不同的个性,但是“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点、优势。通过良好的教育、训练,每个人都能成才、成功。
5、 终身学习的人才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学校和工作场所之间的交替活动,将成为每个人在未来社会中的基本生存模式。更加灵活方便自主的终身教育,将把成才的道路铺到每个人的脚下。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
6、 因此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认识到人才是多样的,成才的途径也是多样的。家长要认识到只要对社会、国家有贡献,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就是成才,为此以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标。
7、 家长的亲子观。家长的亲子观是指家长对子女和自己关系的基本看法,它影响家长的教养动机。由于家长对亲子关系的看法不同,因此教养动机各异。
8、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既是基于亲情的长辈与晚辈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也是亲密朋友的关系。大量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孩子对父母最大的希望,是父母能够做他们的朋友。
9、 父母对子女的责任是关爱、支持、引导,但又不陷入溺爱的误区。父母对子女教育,要多尊重、多理解、多信任、多鼓励,而不是一味地讲教训、说道理、定规矩,更不是简单地耳提面命。家长应把子女看成是国家的公民、民族的未来,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克服把子女当成私有财产,教育子女只是为了光宗耀祖、传宗接代、养儿防老或实现父母的意愿等错误认识。家长的亲子观还间接影响着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为国教子的家长,一般比较理智,教养态度较为民主;而为己教子的家长,往往容易感情用事,对子女控制过多,要求过高过严,教养态度较为专制。
10、 家长的儿童观。家长的儿童观指家长对儿童的权利、地位以及对儿童发展规律的看法,它直接影响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态度、方式。家长儿童观必须树立以下三个基本点。
11、 孩子是人。孩子是“人”不是“物”。家长应当把“人”当作“人”来对待与培养,尊重孩子的人格,重视孩子的愿望、需要,平等地与孩子沟通。
12、 孩子是未成年人。孩子处在成长过程中,各方面还不成熟,其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成年人都不一样。家长要理解孩子,允许孩子犯错误并使孩子对错误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将成年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代替孩子下决心,逼迫他们按大人的意志去做,其结果往往与愿望相反。
13、 孩子终将成为独立生活的人。孩子是独立的人,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并且将独立投身社会去创造自己的事业。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过程。童年生活不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而且是具有独立价值的生活,成人应该尊重他们的生活。
14、 家长的教育观。家长的教育观(也有称亲职观)主要表现为家长对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家长角色与职能的看法。它往往和儿童观相联系,并影响家长的教养态度方式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发挥。有的家长否认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子女持放任的态度,把自己的职能局限于只养不教;有的家长过分强调教育的作用,忽视儿童发展的规律、水平以致拔苗助长,把家庭当作第二课堂。家长要正确认识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科学地实施教育,并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责任,自觉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任务。
15、 总之,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着家长的教养行为,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目前,家长往往普遍重视寻求好的教育方法,忽视端正自身的教育观念,这种治标不治本、简单照搬的做法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家长来讲,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端正教育观念,这样才能正确、灵活地把教育方法运用到实践当中。因此为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端正家长的教育观念势在必行。
以上的就是关于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哪些的内容介绍了。
1、 家长的教育观念主要指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观念,它包括家长的人才观、亲子观、儿童观和教育观。
2、 家长的人才观。家长的人才观是指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它与家长本人对人才的价值取向有密切关系,并直接影响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培养目标和教育重点。目前,很多家长把上大学作为孩子成才的唯一出路。家庭教育中出现了重智轻德等现象,偏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据北京市八学前项目的调查,就家长教育子女的重点看,绝大部分家长重视幼儿身体及智力的培养,忽视对幼儿进行性格培养,这严重影响着一代新人的发展质量。
3、 家长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自古以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未来社会里,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保留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人才资源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即既需要数以千万计的各种专门人才,又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4、 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尽管每个人存在着差异,有着不同的个性,但是“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点、优势。通过良好的教育、训练,每个人都能成才、成功。
5、 终身学习的人才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学校和工作场所之间的交替活动,将成为每个人在未来社会中的基本生存模式。更加灵活方便自主的终身教育,将把成才的道路铺到每个人的脚下。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
6、 因此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认识到人才是多样的,成才的途径也是多样的。家长要认识到只要对社会、国家有贡献,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就是成才,为此以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标。
7、 家长的亲子观。家长的亲子观是指家长对子女和自己关系的基本看法,它影响家长的教养动机。由于家长对亲子关系的看法不同,因此教养动机各异。
8、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既是基于亲情的长辈与晚辈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也是亲密朋友的关系。大量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孩子对父母最大的希望,是父母能够做他们的朋友。
9、 父母对子女的责任是关爱、支持、引导,但又不陷入溺爱的误区。父母对子女教育,要多尊重、多理解、多信任、多鼓励,而不是一味地讲教训、说道理、定规矩,更不是简单地耳提面命。家长应把子女看成是国家的公民、民族的未来,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克服把子女当成私有财产,教育子女只是为了光宗耀祖、传宗接代、养儿防老或实现父母的意愿等错误认识。家长的亲子观还间接影响着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为国教子的家长,一般比较理智,教养态度较为民主;而为己教子的家长,往往容易感情用事,对子女控制过多,要求过高过严,教养态度较为专制。
10、 家长的儿童观。家长的儿童观指家长对儿童的权利、地位以及对儿童发展规律的看法,它直接影响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态度、方式。家长儿童观必须树立以下三个基本点。
11、 孩子是人。孩子是“人”不是“物”。家长应当把“人”当作“人”来对待与培养,尊重孩子的人格,重视孩子的愿望、需要,平等地与孩子沟通。
12、 孩子是未成年人。孩子处在成长过程中,各方面还不成熟,其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成年人都不一样。家长要理解孩子,允许孩子犯错误并使孩子对错误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将成年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代替孩子下决心,逼迫他们按大人的意志去做,其结果往往与愿望相反。
13、 孩子终将成为独立生活的人。孩子是独立的人,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并且将独立投身社会去创造自己的事业。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过程。童年生活不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而且是具有独立价值的生活,成人应该尊重他们的生活。
14、 家长的教育观。家长的教育观(也有称亲职观)主要表现为家长对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家长角色与职能的看法。它往往和儿童观相联系,并影响家长的教养态度方式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发挥。有的家长否认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子女持放任的态度,把自己的职能局限于只养不教;有的家长过分强调教育的作用,忽视儿童发展的规律、水平以致拔苗助长,把家庭当作第二课堂。家长要正确认识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科学地实施教育,并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责任,自觉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任务。
15、 总之,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着家长的教养行为,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目前,家长往往普遍重视寻求好的教育方法,忽视端正自身的教育观念,这种治标不治本、简单照搬的做法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家长来讲,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端正教育观念,这样才能正确、灵活地把教育方法运用到实践当中。因此为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端正家长的教育观念势在必行。
以上的就是关于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哪些的内容介绍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