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史湘云过得比林黛玉惨多了,为什么很少有读者心疼她?
在金陵十二钗里,每一个女子都是独立而美好的存在。千娇百媚之中,总有一个人的存在,能让读者联想到魏晋之风。她就是史湘云,是曹雪芹眼里的“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也是她自己眼里的“真名士自风流”。
这样一个醉卧芍药花丛的天真烂漫之人,倘若有人不喜欢,多半源于那张“不让人”的嘴巴。这种不输黛玉的伶牙俐齿,有多少人爱,也就有多少人恨。可爱之处,在于没有心计,一眼望穿;而可恨之处,则在于这种过犹不及的心直口快,常给人带来伤害。
这种“恶语伤人六月寒”的心直口快,或许就是湘云被一些读者所不能接受的原因所在吧。事实上,湘云的心直口快,并不是只针对黛玉那么简单,无形中暴露了她在整个人际关系处理上的不足与缺憾。总体来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拿自己当外人,缺乏分寸感
虽不像黛玉寄养在贾府,湘云也时常被贾母接来居住。大观园里的诗社与家宴,湘云很少缺席。但是,黛玉与湘云的不同在于始终把自己当外人,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尊严与体面,也对贾府的内部事务保持一定距离。即使心直口快,也会把握好该有的分寸。湘云在处理与贾府的人际关系上,却缺少这样的分寸感。宝钗生日宴上,众人都看出了龄官长得像湘云而沉默不语。湘云却偏偏指出像林妹妹,吓得宝玉连忙给她使眼色。将一个大家闺秀比作当时社会视为玩物的戏子,这种玩笑真是开不得。
想想一向端庄娴雅而安分随时的宝姐姐,被宝玉比作体丰怯热的杨贵妃,都能让其勃然大怒。湘云的心直口快,着实有些不合时宜。可黛玉那还未发作,湘云便吵着要收拾衣物回自己家去,并与宝玉大吵了一架,还不时贬损黛玉几句。湘云的这种不懂分寸,还体现在宝琴初入贾府,便劝说宝琴少到王夫人屋里玩,“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湘云所说是否属实姑且不论,单这种当众议论贾府长短的行为,就不利于她日后与贾府下人的相处,还给宝琴留下不好的印象。
总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同理心
湘云心直口快,怼人怼得短平快,负面情绪消散得也快。可这种恶言恶语消散得再快,也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归根到底,这还是她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同理心”的体现。只要湘云不高兴,她就一定要发泄出来,也不考虑他人背后是否有不得已的苦衷。她总介意黛玉不如宝钗善解人意,可她何曾在意黛玉从未因为她的口无遮拦而迁怒于她,也没有体谅过林妹妹的敏感源于寄人篱下。她虽无父无母但被叔婶抚养,是宗法必然。而黛玉想吃燕窝调养身体,都怕下人议论,只能接受宝姐姐的暗中赠与。
宝钗对湘云好的时候,是湘云眼里那个“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无妨碍的”好姐姐;宝钗因为抄检大观园一事为了避嫌搬出蘅芜苑而无暇顾及湘云的在家过中秋的时候,便成为了湘云口中“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的可恨宝姐姐。湘云在大事上能英豪疏阔,可在很多小事上常以个人的喜好处理人际关系。她的口无遮拦与心直口快,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她对小事的斤斤计较。这种以发泄自我喜怒来处理问题的态度,都是不成熟的,不理智的,不懂得体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