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艰苦的高中生活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我的求学生涯中,最艰难困苦的阶段就是高中。
也许大多数人都认为高中是最苦的,但是我经历了苦中苦或是苦上苦。我求学的高中是全县条件最差的学校,因为初中学习差,只能来这里上学,距我在县城的家十多公里。
记得很清楚,父亲第一次带我来学校咨询报名情况。进入校门,全校都是五六十年代的建筑,毛主席万岁的口号还在门卫室的外墙上依稀可见,教室的窗户上边是圆弧形状的,冬天透风,钢筋串在窗户上,形成了防盗一体的窗户。这就是高中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父亲带着我简单咨询了报名情况后,便确定了我要在此度过三年的高中生活。也许是对高中生活的无比期待,虽然学校条件很差但是我还是期待着早日开学。其实,从县城到乡镇上学,自己的脸面是非常难堪的,但是只能这样。
开学时,父亲带着我、被褥和桌凳来学校报到。交了学费、安排住宿、买了饭票就算步入高中生活了。
这里的学生99%都来自农村,衣着打扮都是最朴实最纯真的。不像城里的孩子经常穿新衣,他们有的买件新衣服要等到去城里参加考试时才舍得穿上。慢慢的,我也和他们一样有些不注意衣着了。
学校的食堂很简陋,就像农村的大牛棚一样。垒上一米高的砖台,上面放个水泥板就是餐桌;食堂房顶是石棉瓦搭的,五六个人围着桌子简单的吃着食堂的饭。通常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最艰苦的就是吃饭,在学校三年没有在食堂见过肉,也许食堂知道学生买不起肉菜或是不好卖,所以就没有肉菜。每顿饭就是几口淡淡的没有什么油水的炒菜或者叫煮菜,两个软绵绵的白馒头和一份菜汤或稀稀的小米粥,饭钱在一块钱到一块二之间。想吃个肉,只能是从家里带点火腿肠之类的东西。这种生活真的就似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就读高中的食堂生活。父亲总是担心我的饮食生活,经常告诉我高中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营养一定要跟上,让我一定要注意饮食质量。但是这个地方有钱还真未必好花,条件极差。我很快也就习惯了这种清汤寡水的饮食。所以,总是期待着每月一次的放假回家。回家一是能洗洗澡,二是想回家,三是能改善一下伙食。刚开始的半年,爸爸每月还能去一次学校,改善一下我的生活。有时父亲的出现在同学眼中是非常渴望的。正是在这种低质量的凑合饮食中,我的胃收到了创伤。消化能力极差,稍微吃点肉就会不消化,甚至上吐下泻,后来好长时间不能吃肉。
我们的宿舍是三间大瓦房,两排高低床,住着几十人,臭味刺人鼻。冬天最冷的时候,窗户呼呼的透风,被窝凉的睡了一夜都没暖热,有时只能靠两个同学在一个被窝里抱团取暖勉强过夜。有一天晚上冷的确实受不了了,我又让父亲送来了一床棉被。高一寒假时父亲去接我,他发现厚厚的褥子已经已经结冰,我自己竟然没有任何察觉,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夏天,宿舍里没有电扇,最热的时候只能是靠冲几次凉水澡勉强入睡,有的同学晚上会偷偷的到操场大树下的乒乓球台上凑活一下。用冬冷夏热来概括我们宿舍已经不能表达了。
记得高一上学期的冬季,教室里冷的厉害,班干部组织学生凑钱买煤球和炉子。班会上争取意见时,有个叫刘伟涛的男同学直接提出反对意见。说到,家长让我们来这里不是享福的。其实还是不舍得花钱。但最终还是买了煤和炉子升了火,教室里暖和了很多,总算度过了一个“暖冬”。
三年的高中生活就是这样熬过来的。只不过是,有远大的梦想和目标在支撑。否则,真的非常难以坚持。
我是2001年读的高中……
也许大多数人都认为高中是最苦的,但是我经历了苦中苦或是苦上苦。我求学的高中是全县条件最差的学校,因为初中学习差,只能来这里上学,距我在县城的家十多公里。
记得很清楚,父亲第一次带我来学校咨询报名情况。进入校门,全校都是五六十年代的建筑,毛主席万岁的口号还在门卫室的外墙上依稀可见,教室的窗户上边是圆弧形状的,冬天透风,钢筋串在窗户上,形成了防盗一体的窗户。这就是高中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父亲带着我简单咨询了报名情况后,便确定了我要在此度过三年的高中生活。也许是对高中生活的无比期待,虽然学校条件很差但是我还是期待着早日开学。其实,从县城到乡镇上学,自己的脸面是非常难堪的,但是只能这样。
开学时,父亲带着我、被褥和桌凳来学校报到。交了学费、安排住宿、买了饭票就算步入高中生活了。
这里的学生99%都来自农村,衣着打扮都是最朴实最纯真的。不像城里的孩子经常穿新衣,他们有的买件新衣服要等到去城里参加考试时才舍得穿上。慢慢的,我也和他们一样有些不注意衣着了。
学校的食堂很简陋,就像农村的大牛棚一样。垒上一米高的砖台,上面放个水泥板就是餐桌;食堂房顶是石棉瓦搭的,五六个人围着桌子简单的吃着食堂的饭。通常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最艰苦的就是吃饭,在学校三年没有在食堂见过肉,也许食堂知道学生买不起肉菜或是不好卖,所以就没有肉菜。每顿饭就是几口淡淡的没有什么油水的炒菜或者叫煮菜,两个软绵绵的白馒头和一份菜汤或稀稀的小米粥,饭钱在一块钱到一块二之间。想吃个肉,只能是从家里带点火腿肠之类的东西。这种生活真的就似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就读高中的食堂生活。父亲总是担心我的饮食生活,经常告诉我高中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营养一定要跟上,让我一定要注意饮食质量。但是这个地方有钱还真未必好花,条件极差。我很快也就习惯了这种清汤寡水的饮食。所以,总是期待着每月一次的放假回家。回家一是能洗洗澡,二是想回家,三是能改善一下伙食。刚开始的半年,爸爸每月还能去一次学校,改善一下我的生活。有时父亲的出现在同学眼中是非常渴望的。正是在这种低质量的凑合饮食中,我的胃收到了创伤。消化能力极差,稍微吃点肉就会不消化,甚至上吐下泻,后来好长时间不能吃肉。
我们的宿舍是三间大瓦房,两排高低床,住着几十人,臭味刺人鼻。冬天最冷的时候,窗户呼呼的透风,被窝凉的睡了一夜都没暖热,有时只能靠两个同学在一个被窝里抱团取暖勉强过夜。有一天晚上冷的确实受不了了,我又让父亲送来了一床棉被。高一寒假时父亲去接我,他发现厚厚的褥子已经已经结冰,我自己竟然没有任何察觉,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夏天,宿舍里没有电扇,最热的时候只能是靠冲几次凉水澡勉强入睡,有的同学晚上会偷偷的到操场大树下的乒乓球台上凑活一下。用冬冷夏热来概括我们宿舍已经不能表达了。
记得高一上学期的冬季,教室里冷的厉害,班干部组织学生凑钱买煤球和炉子。班会上争取意见时,有个叫刘伟涛的男同学直接提出反对意见。说到,家长让我们来这里不是享福的。其实还是不舍得花钱。但最终还是买了煤和炉子升了火,教室里暖和了很多,总算度过了一个“暖冬”。
三年的高中生活就是这样熬过来的。只不过是,有远大的梦想和目标在支撑。否则,真的非常难以坚持。
我是2001年读的高中……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