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哪些利弊?
自隋炀帝确立科举制度以来,这一中国封建时期的取士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长达1300年之久,在这1300年期间,科举制度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它也给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十分深远的消极影响,那么,这一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意义最深远的取士制度,究竟有哪些利哪些弊呢?我们今天就来一一细数一下。
科举之利
1、社会稳定发展的利器
科举制度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作用是它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第二个作用是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我们一一细说,首先在社会稳定方面,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深刻影响其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于由于长期的被统治与被压迫,被统治者难免生有野心,这种野心促使他想要突破自己的现状,以寻求更高的社会阶层,但是想要突破阶层的限制,就只能靠武力冲突,而这种武力冲突就会导致国家和社会的动荡。但自从科举制度产生之后,被统治者可以通过读四书五经的方式来实现阶级的跨越,而不用再流血牺牲,这无疑对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因此从这一层面上来说,科举制度维护了社会稳定。另一方面,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我们知道。
2、科举制度,社会流通利器
要知道,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最大的敌人就是阶级固化,阶级固化就是指由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各种资源在各个阶层上出现了严重的僵化,使得许多人(尤其是平民百姓)难以实现翻身。应对社会的固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增进社会的流通,而在封建社会时期能够促进社会流通的最好方式就是科举制度,要知道,在1300年的科举制度发展史上,有无数的平民子弟通过学习知识实现了人生的飞跃,实现了阶级的跨越,可以说,正是科举制度,使得他们从一介平民成为了统治阶级,并且值得一提的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比较公平的。因此从这一层面上来说,科技制度的一个利处就在于,他让无数的人通过读书的方式实现了阶级跨越,从实现了封建社会的社会流通,缓解了社会矛盾。
3、科举制度,深深影响后世
我们知道,今天的中国人在国际社会上有着许多标签,这些标签其中之一就是爱读书、刻苦。是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读书刻苦的特点,而这一特点正是由科举制度所产生的,要知道,毕竟古代的人才需求要远低于现代,所以在古代,科举制度每年的取士名额是极其有限的,这就使得读书做官之路上充满了强烈的竞争,这种强烈的竞争就会倒逼读书人更加努力的发奋学习,就这样这种努力发奋学习的精神被历代读书人所继承。因此从这一层面上来说,科举制度对后世的利益深刻影响在于,他让后世读书人都养成了刻苦学习的品性,这种影响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科举制度之弊
1、僵化的科举制度
任何一种制度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有弊的一面,科举制度有弊的其中一点就在于,它在后期走向了一种僵化。纵观科举制度的整个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在明朝以前,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但是在明朝以后,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却是弊大于利的,这其中原因就在于科举制度的一种附属制度的产生,这种制度称为八股文制度。熟悉历史的朋友们都会知道,八股制度是坑害人心的,八股制度要求读书人按照一定的范围进行读书和考试这个范围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核心,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中国读书人的思想,要知道一个社会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是由读书人所推动的,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尚低的封建社会,但同时,如果一个社会中的读书人的思想被严重禁锢,那么这个社会的发展也将会止步不前。
而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就是这样的,在明清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严禁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在考试过程中表达个人思想,要知道十年寒窗苦读,实则不易,虽然这些读书人们抱着满腔报国的热血参加考试,尽管他们知道,在国家制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他们仍然敢怒不敢言,因为这极有可能会断送自己的前程。
2、读书做官的思想深入人心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读书做官的思想,这种思想最早可追溯于孔子的学而优则仕,针对这一思想,学术界的许多人士也褒贬不一,毕竟这种思想如果利用正确的话,是非常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的,但一旦这种思想的利用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科举制度给中国人带来的读书做官的思想,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
科举制度的利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科举制度有利于控制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决定思想文化,但思想文化对政治经济又有不可忽略的反作用,且不仅是维护国家安稳的保障还能成为颠覆证券的有力武器。书院有利于集中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选拔能够为统治者效劳的拥护者。
2) 科举制度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科举给予了士人权利和财富,得到热切的追捧,而科举考试不仅能够满足欲望还能传播文化促进教育的延续和发展。
3) 科举制度能够打破阶级桎梏。门阀阶层垄断仕途,阻碍了庶族阶层的向上流动,科举制度有利于打破垄断,扩大统治阶层。
4) 科举制度对各国选拔人才具有借鉴意义。隋唐时期出现了文化交流,韩国、日本、越南均有效法我国的科举制度,后经传教士的影响,西方国家也吸收了科举制度的优点。
科举制度的弊端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标准化的考试禁锢了考生的思想,传播有利于国家统治的思想而除去不利于统治的内容,考生不能自由发挥,逐渐丧失思想和进取意识。
2) 科举制度阻碍了科技和文艺的发展。知识分子集中精力放在科举考试上,严重脱离实际,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离,对于自然及其他方面关注较少。
3) 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师门关系盛行,拉帮结派并且官官相护,科举考试也腐败,庶族阶层的仕途渺茫。
4) 科举使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书院由独立的组织逐渐依附科举,科举考什么内容、如何考都会影响到书院。
5) 科举考试并非完全公平。科举考试逐渐腐败,许多优秀的人才尚未被发掘,贫苦人家没有钱参与科举考试,女子不能参加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