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
水盆与大海
师傅打发他的一个年轻弟子到集市上买东西。弟子回来后,满脸的不高兴。
师傅便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这么生气?”?”“我在集市里走的时候,那些人都看着我,还嘲笑我。”弟子撅着嘴巴说。“为什么呢?”“人家笑我个子太矮,可他们哪里知道,虽然我长得不高,但我的心胸很大呀。”弟子气呼呼地说。
师傅听完弟子的话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拿着一个脸盆与弟子来到附近的海滩。
师傅先把脸盆盛满水,然后往脸盆里丢了一颗小石头,这时,脸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接着,他又把一块大一些的石头扔到前方的海里,大海没有任何反应。
“你不是说你的心胸很大吗?可是,为什么人家只是说你两句,你就生这么大的气,就像被丢了颗小石头的水盆,水花到处飞溅?”
做精一碗汤
我家门前有两家卖老豆腐的小店。一家叫“潘记”,另一家叫“张记”。
两家店是同时开张的。刚开始,潘记生意十分兴隆,吃老豆腐的人得排队等候,来得晚就吃不上了。潘记的特点是:豆腐做得很结实,口感好,给的量特别大。相比之下,张记老豆腐就不一样了,首先是豆腐做得软,软得像汤汁,不成形状,其次是给的豆腐少,加的汤多,一碗老豆腐半碗多汤。因此,有一段时间,张记的门前冷冷清清。
有一天早上,因为我起床晚了,只好来到张记的豆腐店。吃完了老豆腐,老板走过来,笑着问我豆腐怎么样?我实话实说:“味道还行,就是豆腐有点儿软。”老板笑了笑,竟然有几分满意的样子。我说:“你怎么不学潘记呢?”老板看着我说:“学他什么?”“把豆腐做得结实一点儿呀。”老板反问我:“我为什么要学他呢?”老板深思了一下,自我解释说:“我知道了,你是说,来我这边吃豆腐的人少,是吗?”我点点头,老板建议我两个月以后再来,看看是不是会有变化。
大概一个多月以后,张记的门前居然也排起了长队。我很好奇,也排队买了一碗,看着碗里的豆腐,仍然是稀稀的汤汁,和以前没什么两样,吃起来,也是以前的口感。
老板脸上仍然挂着憨厚的笑。我也笑着问:“能告诉我这其中的秘诀吗?”老板说:“其实,我和潘记的老板是师兄弟。”我有些惊讶:“那你们做的豆腐不一样呀?”老板说:“是不一样。我师兄--潘记做的豆腐确实好,我真比不上,但我的豆腐汤是加入好几种骨头,配上调料,经过十二个小时熬制成的,师兄在这方面就不如我了。”
见我还有些不解,老板继续解释:“这是我师傅特意传授给我们的。师傅说,生意要想长远,就要有自己的特长。师傅还告诉我们,‘吃’的生意最难做,因为众口难调,人的口味是不断变化的,即使是山珍海味,经常吃也会烦,因此师傅传授给我们不同的手艺,这样,人们吃腻了我师兄的豆腐,就会到我这里来喝汤。时间长了,人们还会回到我师兄那里。再过一段时间,人们又会来我这里。这样我们师兄弟的生意就能比较长久地做下去,并且互不影响。”
我试探地问:“你难道就不想跟师兄学做豆腐么?”老板却说:“师傅告诉我们,能做精一件事就不容易了。有时候,你想样样精,结果样样差。”
当你感到痛苦的时候
有一个师傅对于徒弟的抱怨这抱怨那感到非常厌烦。于是,有一天早晨,他去派徒弟去取一些盐回来。
当徒弟很不情愿的把盐取回来后,师傅让徒弟把盐倒进水杯里,然后喝下去,并问他味道如何。徒弟吐出来,说:“很咸”。师傅笑者让徒弟带着一些盐,跟着他一起去湖边。
他们一路上没说话。来到湖边后,师傅让徒弟把盐撒在湖里,然后对徒弟说:“现在你喝点湖水。”徒弟喝了口湖水。师傅问;“有什么味道?”徒弟回答:“很清凉”。师傅问:“尝到甜味了吗?”徒弟说:“没有。”
然后,师傅坐在这个总在怨天尤人的徒弟旁边,握着他的手说:“人生的痛苦如这些盐,有一定数量,既不会多也不会少,我们承受的痛苦的容积的大小决定痛苦的程度。所以,当你感到痛苦时候,就把你承受痛苦的容积放大一些,不是一杯水,而是一个湖。”
智慧与启迪:痛苦尽管难以忍受,它毕竟是有限的,而我们承受一切的心胸可以无限扩大,以至包容一切,心胸开阔,痛苦自然会变的轻微。
老木匠和两个徒弟
两个徒弟拜师老木匠门下。第一天,老木匠把两个徒弟叫来,指着屋前那个大坑说:“从今天起,你们俩挑上木桶,到东村担水,把这个坑添满!”挑了半个月,两徒弟累得肩膀蜕了几层皮,终于把大坑填满了。
片刻都没停下,老木匠领着两个徒弟上了山,指着一大片野草丛生的土地说:“从今天起,你们俩把这块土地开垦出来!”等老木匠下了山,两个徒弟开始对话了。二徒弟问:“这个是什么师傅?是教挑水的还是教垦荒种地的?”大徒弟回答:“师傅叫做的事,我们照办就是了。”二徒弟又问:“关键是我们做了这些事,对我们学木工到底有什么用?”大徒弟说:“到有用的时候总是有用的。”两个徒弟没有再说话,埋头苦干了起来。
垦荒了半个月,一块平整整的土地就出来了,而两徒弟的手掌磨得水泡挤着水泡。大徒弟踩着脚下的土地,一脸的坚毅;二徒弟站在大石头上,噘着嘴,望着远方,一脸茫然。
老木匠把两个徒弟叫到跟前,交给他们一包高粱种子,说:“把这包种子种在那块刚开垦的土地上,用你们从东村担来的水浇灌!”大徒弟接过那包高梁种子,挑着水上山了;二徒弟沉默不语,走入卧室,收拾好行囊,头也不回地走了。
老木匠站在阳光里,捋着花白的胡子,灿烂地笑着。山上那片高粱地一年年的变绿,又一年年的变红。
五年之后,山上那片高粱地又红遍了。大徒弟早已学会了老木匠的全部手艺,成了当地著名的木匠,老木匠誉满乡邻。同时,二徒弟也从远方带著名目繁多的木匠工艺回来了,做出了令老木匠都赞不绝口的精美木器。老木匠、大徒弟都不得不承认,二徒弟的技艺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地任何一个木匠。
乡人问起当年的事,老木匠说:“两个徒弟都是学木工的好材料,但大徒弟刚毅、坚韧,思维比较传统,我就把手艺交给了他;二徒弟机灵、脑子活,容易接受新事物,我就把他逼走了。”
有人把话转到二徒弟耳里,二徒弟撇着嘴说:“我是个耐性有限的人,当年的事情像把匕首刺着我的心,由于不甘心,我就诚恳地拜遍各地名师。心里有个坚强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做出空前的绝活,不拜老木匠为师同样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木匠。终于,我学成了!现在真的不知道,我是应该感激他,还是该记恨他!”
有人又把二徒弟的话传到老木匠那里。老木匠站在阳光里,捋着白花花的胡子,微笑着,微笑着……
空转的石磨
徒弟跟师傅学艺有几年了。一天,徒弟问师傅,我整天忙忙碌碌,跑上蹿下,忙得两眼昏花。可数年下来,我感觉自己学到的技艺空空如白云,随风一飘,了无痕迹。
师傅默而不语。徒弟越发苦恼,一苦恼,要做的基本技巧都处理不好了,心情也时好时坏。师傅依然默而不语。徒弟感觉在工厂里如何忙碌都可能无收获,便产生了另寻他路的念头。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师傅。师傅说了一句,跟我去厨房。徒弟跟在师傅的身后,亦步亦趋。一到厨房,师傅指着一台石磨要徒弟转动起来。徒弟二话没说,一股脑儿转动起石磨来,年轻的蛮劲把石磨转动得呼呼生风。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师傅坐在旁边的板凳上昏昏欲睡。徒弟转动石磨的速度愈来愈缓,最后,由于体力用尽,无奈只好把转动的石磨停了下来。
师傅说,好了。徒弟说,好了。师傅说,你得到了什么。徒弟这才恍然大悟,自己把石磨转动了几个时辰,石磨一点东西都没有留给他,除了精疲力竭。师傅从灶头捏了一手黄豆,把他放进石磨的入食口,对徒弟说,再来。徒弟用疲惫的双手转动了数十下,一股幽香的豆浆从出食口缓缓涌出。徒弟顿时羞愧不已。从这以后潜“心”学艺。
有时候我们步履匆匆,没日没夜,其实我们转动的是一个没有添加任何原料的石磨,得到的自然只能是虚无。为你的生命添加精彩的`原料吧,你得到的一定是幽香四溢的人生。
1元钱成就的董事长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天上还是繁星点点。她打开店门,由于老板和负责美发的师傅都还没来,因此她像往常一样认真地扫着地。
忽然,一个衣着华丽的女士急急地推门进来,对她说:“昨晚洗头后,头发没干就睡了,醒来后发现头发被压得乱乱的,麻烦你给我吹一吹吧!”她不安地回答:“我只是在这儿打工的学徒,吹风的活儿得等师傅来。”“我找了很多家发廊,可是都没开门,急着上火车站,实在没时间了。”女士万分焦急地说。在女士的再三恳求下,她只好打开电吹风怯生生地说:“那,我试一试吧。”她这是第一次为顾客服务,尽管手不停地抖,可谢天谢地,总算把女士的头发吹得顺溜了。
女士较满意地递给她2元钱。她告诉女士:“老板规定,吹风只收1元。”“我知道,这另外1元是给你的小费。”女士说完,道了最后一声谢,匆匆出了店门。天大亮后,老板和师傅都来了。她把这件事汇报给老板,并把那2元钱也交给老板。老板在当天收支表上记着:×月×日,吹风1元+诚实1元。
一年后,她基本上学艺有成。老板要到外地经营另一家连锁店,就把发廊托付给她。她推辞着不敢接受。老板认真地和她签了合同,亏了算老板的,赚了算她的。在老板再三鼓励下,她终于接下了这家发廊。
又过了一年,老板从外地回来,她把除工资外多赚的一万多元连同那份合同一起交给了老板。老板很不解,她认真地说:“发廊是你的,这额外的钱如归我,我的良心会不安的。”
在她的执拗要求下,老板只好收下钱和合同。这一天,老板请她吃饭。她笑着问:“你对我那么放心,不怕我卷了钱消失吗?”老板一字一板地回答:“自从那次你把多挣的1元钱交给我,我就知道你不仅做事认真,而且绝不贪财,是我一生中遇到的百分之百值得信赖的人。”
后来,老板把这家发廊完全兑给她。她的诚信服务使店面一次次扩大规模,10年后,居然注册发展成占地千余平方米,拥有员工、学员200余人,固定资产近千万元的美容美发公司。她自然成了公司的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