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既然这么喜欢刘如意,为什么不把刘如意立为太子呢?
其实刘邦非常想把刘如意立为太子,可是他的想法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所以这件事情才只好作罢。
刘如意之所以受到父亲刘邦的宠爱,主要是因为他的母亲戚夫人跟刘邦的感情很好。在刘邦所有的妃嫔里面,戚夫人是最漂亮的,当她生下刘如意以后,刘邦就非常喜爱这个儿子。戚夫人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就在刘邦面前日夜哭泣,导致刘邦心软,想要废掉原来的太子刘盈,将刘如意立为继承人。可是刘邦的想法立刻就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他们甚至要以自杀来威胁刘邦。刘邦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是他也很讲原则,不想破坏宗法制度,更不想跟大臣们离心离德。
另一方面,刘邦的皇后吕雉在得知丈夫想要废掉太子刘盈以后对这件事情高度关注,她知道如果儿子失去了太子之位,那么她的皇后之位也就保不住了。可是在刘邦面前,吕雉并不敢造次,她只是在背地里悄悄观察事情的走向,没有跟刘邦发生正面冲突。后来吕雉问计于张良,张良建议吕雉去将商山四皓请过来辅佐太子。吕雉马上采取了这个建议,并且给商山四皓送了很贵重的礼物,终于将他们请到了太子身边。
有一次,刘邦在参加宴会的时候注意到太子身后站着四位高龄老人,他们的头发和胡子都已经花白了,站在人群中特别显眼。于是刘邦就将他们四个人叫过来问他们是谁。当他们报上姓名以后,刘邦大惊失色。他说自己曾经多次派人去请这四个人,可他们就是不肯来,然而他们却来辅佐自己的儿子。商山四皓告诉刘邦,他们之所以不愿意辅佐刘邦,主要是因为刘邦非常的粗鲁,瞧不起读书人。而太子则不同,太子为人正直,又非常的谦虚,天下的读书人都愿意辅佐太子。
刘邦听了这段话以后百感交集,他明白天下人心是不可以轻易改变的,所以从那以后就放弃了立刘如意为太子的念头。
群臣反对 群臣反对的意思是废立太子这件事太大了,很可能造成国家动荡,得不偿失。
刘如意是戚夫人的孩子,而戚夫人其实只是刘邦的一个小妾而已,虽然说刘邦特别的宠爱戚夫人,并且戚夫人在后宫地位也是很高,然而在古代,小妾的身份是比较低下的,相当于是正妻的奴婢,所以戚夫人的身份是比不上吕雉的。
通常在古代,如果正妻没有孩子,此时才可以从妾室所生的那些孩子当中选出自己的继承者,然而刘邦的正妻吕雉本身是为刘邦育有一子的,所以按照古时的礼法制度来看,吕雉的孩子刘盈才是刘邦的下一位继承者,即便刘邦特别喜欢刘如意,也不能把自己的位置直接传给他。
刘盈要更得民心
虽然刘盈没有办法得到刘邦的喜爱,但是当时朝廷当中绝大部分的臣子是站在刘盈这一边的。而且由于刘盈本身性格比较的温良,为人又比较的恭敬,所以很多老百姓其实也是要更加支持他。在这种情况下,刘邦也必须得照顾到朝中大臣的想法,所以根本就不可能把皇位传给刘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