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发烧打点滴的危害
“消炎针”,是最常见的输液原因,只要有点感冒发热或肠炎腹泻,就积极要求输液用“消炎针”即医生称为“抗生素”的药,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小孩发烧打点滴的危害。
小孩发烧打点滴的危害
降低免疫力小病不爱好
在自然状态下,人体对周围环境的病菌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不仅会增强人体的耐药性,还可能干扰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输液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经过胃肠道,省略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环节。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难以控制的恶性循环,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同时,还容易患上“输液病”,就是有些人得了一些感冒等小的疾病时经常采用输液的方式治疗,导致以后再得同样的疾病如果不输液就不太容易治愈。
容易损伤人体肝脏和肾脏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输入的药液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这会加重肝肾的负担。长期输液,就可能对肝肾等器官的功能造成损伤。如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除可能引起肾功能障碍外,还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特别是儿童,不合理的输液容易引起药物性血尿。这是因为人体静脉滴注的大多数药物,其有效成分进入血液后,最终通过肾脏排泄出去。部分药物在与肾脏接触期间,可直接损伤肾脏的某些组织,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等,进而产生血尿。因此,在孩子用药期间,家长应注意观察,一旦孩子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告诉医生。
导致菌群失调反复感染
人体的体表及体内有很多细菌,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间的平衡,就不会引发疾病。过度输液会导致人体固有的细菌菌群失调,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为今后的治疗带来难以想象的不良后果。
如一些女性阴道炎反复发作,自行选择一些小诊所输液治疗,滥打点滴、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会导致阴道菌群失调,造成细菌耐药或反复感染。专家表示,多数情况下,普通的女性炎症可以通过吃药加上局部外用药治愈,通常不需要输液来消炎,盲目输液有很大弊端。
输液存在不确定的风险
药物通过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虽然发挥药效更快,但如果有不良反应发生,往往也更快,更严重。
即使输液前做了无菌化处理,溶液的浓度合理,速度得当,输液也依然存在难以预知的风险。如身体虚弱者、心脏功能欠佳者,都对身体“容量”的变化十分敏感,即使只输入普通生理盐水,也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专家提醒,静脉输液是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
输液可能引起血管硬化
由于输液是将药液直接注入人体静脉,因此导致的医源性疾病不容忽视。输液所用的药液及配入的药品从生产、灭菌、配药到输液操作都是人为的,即便是无菌操作,每一个环节也都有被污染的可能。因此,有可能引发过敏、发热、严重感染等程度轻重不一的输液反应,严重者还可能休克甚至死亡。另外,输液对血管来说是一种刺激,长期注射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还易引发静脉炎,出现红肿疼痛、局部体温升高,甚至造成血管硬化等。
微小颗粒堵塞毛细血管
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每瓶输入人体的液体里有大约30万个直径在10~30毫微米的玻璃碎屑及橡胶微粒(静脉注射剂容器及瓶塞的材质)。由于人体毛细血管直径只有10毫微米,故国家《药典》中规定,液体中含有的不溶性微粒直径不能超过10毫微米。但是质量安全调查却发现,市场上销售的输液制剂含有的不溶性微粒直径很多都超过了这一规定,有的甚至达到50毫微米以上。
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血管后,在体内的潜伏期可长达几十年,可能会形成肺内肉芽肿、静脉炎,甚至诱发肿瘤。较大的微粒在脑、肺、肾、肝、眼等处的小血管造成堵塞,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损伤。
输液时的不良反应
发热反应
处理:
①输液用具做好去除热原的处理。
②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处理。
③对高热病员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④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橡胶管送检验室做细菌培养。
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
处理:
①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处理。
②病员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③加压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漏出液的产生。同时氧气经过20-30%的酒精湿化后吸入,酒精能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减轻缺氧状况。
⑤按医嘱给用镇静剂和抗血管药物及毛地黄等强心剂。
输液时的不良反应
静脉炎
静脉炎处理:
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溢出血管外,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②抬高患肢,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行热湿敷。
③超短波理疗。
④如合并感染,根据医嘱给抗生素治疗。
空气栓塞
处理:
①立即让病人左侧卧位,有利于气体浮向左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
②氧气吸入。
③加压输液、输血时,严密观察,护士不得离开病房。
输液的分类
1.电解质输液 用以补充体内水分、电解质,纠正体内酸碱平衡等。如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注射液等。
2.营养输液用于不能口服吸收营养的患者。营养输液有糖类输液、氨基酸输液、脂肪乳输液等。糖类输液中最常用的为葡萄糖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