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课文原文及赏析

 我来答
粘致0gh
2022-05-03 · TA获得超过951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5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4.3万
展开全部

《白鹭》一文描写了白鹭颜色的适宜、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白鹭课文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文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阅读欣赏

《白鹭》是著名作家和诗人郭沫若的一篇散文,介绍了白鹭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说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短小精练,语言优美、生动,是一篇适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文质兼美的散文。教学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课堂成为学生与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情境亲密接触的阵地,让学生成为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一、名言导入,古诗引路,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美无处不在,大自然中有美的动物、植物,生活中有美的言行、心灵、环境,就连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也蕴涵着不少美,美的词句、美的插图、美的意境、美的情感……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为了让学生成为美的发现者,懂得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语文课本中的美,发现大自然中的美,我在教学《白鹭》时,首先引用了罗丹的那句名言,让学生说说对名言的理解,从而懂得生活中有许多的美,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会发现美无处不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接着,出示了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读读诗句,说说发现了什么美,感悟诗句中的语言美、意境美、色彩美、节奏美。再出示白鹭的图片进行介绍,让学生观察后说说发现了什么美,从直观上初步感受白鹭的形象美,然后告诉学生杜牧还专门写过赞美白鹭的诗,结合出示杜牧的《鹭鸶》:“霜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结合古诗的引路,进一步感受了白鹭身上体现出来的美。最后揭示课题,介绍作者郭沫若也曾用优美的文字来赞美白鹭,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审美的欲望。

二、初读感知,自我发现,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一篇好的,应主要让学生去读懂,去发现的美,能感受其中的美,会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懂得将一些优美的词句摘录下来,学会在书上批注自己的阅读体会,养成良好的阅读审美习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在教学《白鹭》时,我让学生用大量的时间自己去读课文,先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自我检测;再默读课文,自读自悟,并尽可能地将中的美寻找出来,如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段落做上记号,写上自己喜欢的'原因或自己的理解,以便为交流做准备,同时也要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准备请求同学、老师的帮助;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质疑,通过合作讨论解决部分疑问,确定一些重点问题,准备在精读课文时重点突破,为教师的指导明确了方向,避免教师教学的盲目性和主观性,真正体现教师工作的灵活性和服务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和实践性。

三、再读感悟,交流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自信心。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主要让学生自己去与文本进行对话,再与老师、同学进行对话。

老师的主要任务是要组织好对话活动的过程,保证对话渠道的畅通,及时调控对话中的参与面、对话时间的长短、对话方式的选择等等。由于学生个体能力、水平的差异,对文本的审美、理解感悟必然会存在着差异,甚至出现偏差,这就要求老师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交流,相互补充,相互纠正,以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对出现的审美偏差,老师也能及时进行矫正,以便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在教学《白鹭》这一课时,我在让学生自读感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了审美交流活动,让学生将自己从课文中发现的美说给同学听,可以是本身的美,如语言的美,用词的美,句式的美,情感的美;也可以是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的白鹭的美,如外形的美,生活习性中体现出的自然的美,悠闲的美。只要学生能说出美的存在,存在美的理由,老师都可以及时加以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审美自信心。老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交流,出示一些图片、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加深对美的感悟。

学生通过交流读书收获,再在交流的基础上赏读文本语言,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自信心。相信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必然会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事物,会发现身边存在的各种形式的美,真正成为美的发现者。四、加强积累,注重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不应忽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应结合学生的审美交流,加强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工作,让学生能借用文本中的优美语言进行表达,能通过观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赞美审美对象,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感。另外,对文本中的优美语言应引导学生加强积累和内化,逐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以便在需要时能脱口而出。

在教学《白鹭》这一课时,我安排了多次的语言表达训练,如说说对名言的理解、对古诗的审美感悟、观察图片后的审美表达、对文本语言的自我解读、审美交流以及对审美对象白鹭的个性化赞美等。让学生或借用文本语言,或利用原有的语言储备,进行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由于课文篇幅短小,语言优美生动形象,适合学生积累背诵,我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积累文本语言,熟记于心。在此基础上,我还要求学生将杜牧的《鹭鸶》这首诗背一背,进一步加深对白鹭的美的认识。“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各种形式的美,让学生成为美的发现者,成为美的鉴赏者,也成为美的创造者。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