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乱的五代十国为何能被宋朝终结

 我来答
鲜活且善良丶桃花654
游戏玩家

2022-05-31 · 游戏我都懂点儿,问我就对了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8.5万
展开全部
从公元907年,朱温覆灭唐朝建立后梁,到公元960年,赵匡胤篡位后周。短短五十余年,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五个中央政权——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这五个政权中寿命最短的后汉只有四年,最长的后梁国祚也仅十七年。五代迭立的同时,中原以外的地区更加混乱,光称王称帝的政权就有十数个,其他中小型藩镇更是数不胜数,史称十国。

在这个大混乱时期,武人拥兵自重,互相攻伐,中原地区不但内乱不已,还要应对日益兴盛的契丹人的威胁,似乎永远看不到结束乱世的希望。然而宋朝奇迹般地结束了这一切,稳定了政局,扫平了地方割据势力,实现了内地的初步统一。赵匡胤兄弟是如何做到的呢?

后梁们的烦恼

占据中原的五代政权虽然权力更迭混乱,但对诸地方藩镇一直保持着优势,实际上只要中原政权能够稳定住政局,五代中任何一朝都有能力结束分裂。然而五代国君各有各的烦恼,或外有强敌,或内有反叛,总之难以执行一个稳定而有效的统一战略,导致乱战不止。我们先来具体看看五代国君为何没能完成这一历史任务。

后梁是五代中的第一个政权,由唐末实力最为强大的藩镇朱温所创,然而他遭遇的敌人也最为强大,也是中原相对地方优势最小的时期。终朱温一世,拿盘踞河东的李存勖父子也没什么办法,朱温那些不成器的儿子更是对付不了,最后也是亡在李存勖手上。后梁疲于应对晋国,当然没有精力去对付其他割据势力。

李存勖建立的后唐倒是很有希望提前实现统一,不但领有中原、河北、河东,还攻占了关中和蜀地,疆域达到五代之最。周遭诸势力中包括还未真正壮大的契丹,都不是后唐的对手。然而李存勖御下乏术,不得人心,称帝后不恤民力,引发动乱,最后众叛亲离,死于叛乱。继任的李嗣源是个老好人,挺注意团结众将的,可惜他年岁已大,已无雄心去征战天下,坐视各地藩镇自立而不加干预。后来石敬瑭引入契丹势力争位,后唐在内忧外患中崩溃了。

石敬瑭建立的后晋,因立朝借助了外部势力,面对契丹就要低人一头。故为人所不齿,众心不附。石敬瑭后继任的石重贵有意改变这种现状,同契丹的争斗就此成为后晋后半段的主调。由于石家得位不正,很多藩镇不愿真心出力,最终导致后晋不敌契丹亡国。

后汉仅存在了四年,自然没有心力对外征战,而且光应付国内的叛乱就够忙乎的了。

后周是继后唐之后第二个有机会结束乱世的朝代,太祖郭威和世宗柴荣都是明君,做事张弛有度,对帝国的发展有着明确的规划,统一大业已经走上了正轨。可惜柴荣命太短,死后不久就被手下大将篡了国。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上位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稳定了朝局,并继续完善和推进柴荣的统一计划,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赵匡胤兄弟之所以成功必然要念后周的好,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所以要探究宋朝的成功,必先弄清郭威父子何以能开创大好局面。

郭威的幸运和不幸

后周一朝之所以有余力开展统一运动,核心原因是初步解决了藩镇尾大不掉的问题。

五代争斗频仍的关键原因是中原统治者无法完全控制地方藩镇,后唐、后晋、后汉的灭亡全都跟控制区内的藩镇反叛有关。而后周建立时,藩镇虽然仍时有骚动,但已经翻不起多大的浪花,后周得以专心国政。这五十余年,藩镇势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弱。

后唐时,李嗣源靠邺城人马和部分禁军,几乎是兵不血刃击败了李存勖;李从珂依靠凤翔军险胜唐愍帝李从厚;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联合契丹,才覆灭了后唐禁军。后晋时,各地屡有叛乱,但已经很难取得大的战果。后汉时,禁军对付反叛藩镇已经很是容易,郭威也是靠镇压叛变藩镇取得了无尚威望。后周时,藩镇若不联络外援已经不敢起事了。

藩镇势力的减弱和中原政权中央军实力的变化息息相关。后梁朱温的中央军改编自他的班底宣武军,实际掌控的仅有河南中南部至山东一带,其他地区都要依靠忠诚度很值得怀疑的藩镇统治。李存勖灭后梁时,禁军主力源自河东军,并收编了河朔重镇魏博军。李嗣源起事时,又将邺城的人马编入禁军。石敬瑭和刘知远都是从河东起家,带走了当地藩镇相当数量的精锐兵士。从后梁到后汉,地方藩镇的人马不断汇入中央军,造成的后果是禁军越来越多,藩镇越来越弱。

郭威起事时,不但领有河北诸藩镇人马,还是枢密使,名义上领有全国兵权,在禁军中威望颇高。他率军进攻开封时,禁军不少将士便纷纷投诚,迅疾实现了王朝的更迭。

郭威的上位得到了禁军和强藩的一致支持,可以说是五代中建国最容易的一位,也方便了他日后进行变革,这是他的幸运。然而有得有失,他运气的背后是人生大不幸。

郭威起兵时家眷都在汴京,后来汉隐帝刘承祐为了泄愤杀绝了郭家,导致郭威登基后亲属只剩一直跟在身边的养子柴荣。所以柴荣成为后周未来唯一的皇位继承人,郭威倒是省去了该立养子还是亲子的纠结。郭威的这个不幸对于后周来说是大幸,因为柴荣是五代不世出的英主,他的继位将后周推上了巅峰。如果郭威有亲子在世,他就算还能坐上皇椅,估计也难保皇位稳固,毕竟五代最不缺的就是野心家。

柴荣上台后,牢牢把握住了皇权,延续了郭威勤修内政的风格,轻徭博弈,重正礼教,吸引大批他国民众附周,后周国力达到五代之最。除此之外,柴荣更大的建树还是在军事方面,首桩大事是改组了禁军。

柴荣裁汰了大批军纪和战力都很堪忧的旧禁军,另起炉灶招募新军,组建殿前诸班。旧禁军兵源复杂,很多出自各地藩镇,很难保证对朝廷的忠诚。而新军大多来自开封周遭,入伍后又由朝廷出面将家属尽迁到京都居住,由此将这支主力部队完全掌控在了朝廷手中。殿前军虽然人数不是最多,但都是精兵悍将,装备亦是最佳,成为后周手上的绝对王牌。

柴荣通过改组禁军,进一步强化了禁军相对藩镇、后周相对敌国的优势地位,为统一铺平了道路。只要继任者不是个无能之辈,统一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赵匡胤的特别

后周的准备工作毋庸置疑非常重要,那么赵匡胤凭什么就能成为后周的继任者呢?

赵匡胤之所以能顺利篡位,而且还是五代更替中最温柔的一次改朝换代,最核心的原因是他得到了后周禁军的支持,将篡位阻力降到了最低。赵匡胤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就要先从他的出身说起。

五代各朝欲篡位者,不管成不成功,绝大多数是出自藩镇,不管是李嗣源,亦或石敬瑭,还是刘知远,他们都是出自河东,地方色彩都很浓厚。郭威则是兼具地方和中央两种身份,既是后汉名义上的全军总司令,又直管河北诸镇。而赵匡胤从发迹到上位,全都是在中央军度过的,虽然得过数个节度使的官职,但都是遥领,和军衔差不多,根本没有实际领地。赵匡胤纯粹的出身帮助他免去了很多麻烦,道理很简单,但凡改朝换代最大阻力都是来自中央军,而赵匡胤本身就是禁军的最高长官,最大的阻力成了助力,自然事半功倍。尤其是在后周时,禁军的优势地位得到加强,地方藩镇军队已经无法抗衡禁军。赵匡胤虽然在地方上没有势力,但是禁军的强大足以忽略这一劣势。

赵匡胤21岁时投效郭威,备受赏识,尤其是在柴荣当政时期,后周讨北汉的高平大战和伐南唐的淮南之役中,赵匡胤都立下头等战功。在他32那年,柴荣病重,擢升他为殿前都点检,即禁军统帅,并获得了辅政大臣的地位。从白丁到首席统帅,仅仅用了11年的时间,柴荣之所以如此抬举赵匡胤,除了他的确很会打仗外,还有一层更加隐晦的可能,赵匡胤根基太浅这个劣势正和他意。

殿前都点检在赵匡胤之前是由柴荣的姐夫张永德担任,作为郭威的女婿,他威望甚高,而且也是有皇位继承资格的。虽然这人一直老实巴交,没有反对柴荣的迹象,但柴荣自知时日无多,而他的儿子才七岁,不可能斗得过张永德。柴荣这才有意架空张永德,另选一个根基浅的做统帅,这样既不至于前驱狼后来虎,还能相互制衡,如此便能保住柴家的皇位。

事实证明,柴荣低估了赵匡胤的人脉,也高估了张永德的野心。

赵匡胤虽然没什么背景,但这人很会来事,在刚投入郭威帐下后,就结识了一帮得力弟兄,史称义社十兄弟。他们相互扶持,成为禁军中不可小觑的力量。但他们的影响力主要在中下层军官中,这才没有被柴荣充分重视。然而柴荣死后,在陈桥驿兵变中,赵匡胤正是靠着这帮兄弟,里应外合迅速占领开封的,将兵变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而张永德在整个事件中始终置身事外,完全没有替外甥皇帝出头的意思。张永德要不然是没有勇气反对赵匡胤,要不然就是对柴荣的猜忌还耿耿于怀,又或许是两者皆有吧。

赵匡胤在占领开封的过程中,禁军中试图反抗的将领仅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而且还没起事就被禁军兵将诛杀。赵匡胤在禁军中这么得人心,也不全是他结拜兄弟们的帮助,说起来可能还是要托柴荣的福。

柴荣大举重组禁军,抬高殿前司的地位,传统禁军主力侍卫司的地位相比便下降了,而且还被裁撤了大批兵士,必然会得罪禁军中众多既得利益者。柴荣在世时,这些骄兵悍将不敢发牢骚,现在皇位上只是一个七岁孩童,此时不闹一闹,哪对得起自己的委屈。

赵匡胤的确对人心的把控细致入微,对时局的判断也是敏锐无比。他察觉到了军心可用,在还没有彻底坐稳都点检位子时就大胆兵变,并且一举成功。当然,坐上皇位和坐稳皇位还是两码事。事实证明,在至少在政治情商方面,赵匡胤的确比柴荣强。

赵氏兄弟的腹黑

赵匡胤入开封时,只有韩通反抗,按理说诛杀韩通的人赵匡胤该大大封赏,然而他却没这么做,反而对行事者王彦升明升暗降。

赵匡胤在黄袍加身时向兵将约法三章,回京后切勿骚扰民众,最大程度吸聚民心。然而王彦升不但诛杀了韩通,还将韩府满门抄斩,这显然有悖赵匡胤和平政变的初衷,不利于他收服那些旧日同僚。当然赵匡胤也不能就此斩杀王彦升谢罪,这不但会落下赏罚不明的名声,还会寒了随他起事众将士的心。明升暗降就成了最合适的手段,不得不说赵匡胤处理的尤为得当,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

这还只是赵匡胤的小手段,他的杯酒释兵权才是更厉害的表演。

这个故事在历史课本上都有,讲的是赵匡胤请禁军高级将领宴饮,借口害怕他们的部将再来次“黄袍加身”,“身不由己”地谋反。这些将领哪不明白皇帝的意思,纷纷直接表示交出兵权,回家养老。在君臣相宜的祥和中,赵匡胤握紧了兵权,起用了大批名望低的年轻将领来替代老兄弟,并且趁机分割了殿前司的管理系统,便于皇帝直接掌控。

很多人都会下意识的以为这事发生在赵匡胤统一天下后,事实上赵匡胤在称帝第二年就把这事干了,完全不在乎日后有没有人替他打仗。事实证明,后周留下的禁军能人辈出,赵匡胤起用的新将领们也不赖,完成了后续的统一大业。还有一点,赵匡胤在位期间根本没完成统一,他的继承者弟弟赵光义最终结束了十国时代。

赵匡胤为何没把皇位传给亲子,而是给了弟弟,这事可能永远也说不清了。赵光义确有弑兄的嫌疑,但从维系宋室统治来说,效果还不错。

赵匡胤去世时,年纪最大的儿子赵德昭并无多大影响力,相反赵光义早早随兄长起事,名望甚高,影响力仅次于皇帝。前朝时有叛乱,多是由主少国疑而起,赵光义继位,能够完美延续皇室的影响力和权威,不至于被外人小觑。

赵匡胤完成了统一大业的大部分,消灭了对宋朝威胁最大的南唐和后蜀,两湖和南汉也被干净利落的拿下。赵光义上台后,继而吞并了福建陈氏和浙江钱氏,向北克定北汉,结束了自唐末以来藩镇并立的局面,统一了关内诸地。

宋朝统一策略的巧妙

在中国历次统一战争中,汉高祖刘邦用了4年,光武帝刘秀是12年,唐高祖李渊用了5年。这几位起兵时都要面对遍地的割据势力,这也是柴荣立下“十年开拓天下”目标的依据所在。从速度上来说,赵氏兄弟要慢了很多。而从起点上来说,赵氏又比那几位前辈高了不少。赵匡胤继承的是具有正统地位的中央政权,本就有统御藩国的法理基础,所以发动战争在道义上没有负担。刘邦们的地位则没有比其他势力高到哪里去,理论上大家是平等的。

赵氏兄弟坐拥前辈们所没有的巨大优势,却交出了如此差的成绩单,看上去很是说不过去,但不能就此说明赵氏能力差。相反,赵匡胤的稳扎稳打是结束五代十国的最佳策略,有效防止了藩镇势力的反噬,避免成为了后唐第二,保住了这一得之不易的成果。

宋朝的统一战争面临的困难和之前诸代都有所不同,一是地方藩镇势力经营日久,当地民众的认同感很强;二是域外势力的干涉,契丹就曾多次亲自下场阻止中原政权打击藩镇。如何破局,赵匡胤采取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策略。

先易后难,即先吞并实力较差的藩国,再图强国。

这一方面隔断藩国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个范例,教导各国民众接受即将统一的事实,为日后的灭国战争减小阻力。宋朝统一战争的第一个目标是盘踞湖南的周氏和荆南的高氏,这两个藩国也正是实力最差的。先是周氏发生内乱,幼主周保权请兵宋廷求援。赵匡胤趁机借道荆南,施假道灭虢之计,接连攻占了荆南和湖南,由此正式开启了宋朝的统一战争。

宋军连灭两国,整个过程并未发生血腥战事,战后亦禁止劫掠,维持当地的生产生活秩序。事后赵匡胤也善待了两国国主,不但没有圈禁,还外派他们去他地做官。这场模范战争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他藩国抵抗意志。

随后宋军先后灭蜀,平南汉,降服南唐,最后早早就投效了宋廷的吴越和闵国在赵光义称帝后入朝献国。宋军统一南方的战争并不是一气呵成的,从灭蜀到灭南汉间隔四年,从南汉到南唐又是六年。这种步步为营的统一形式为历代罕见,一是因为这些藩国对宋朝威胁很小,赵匡胤不急于消灭他们;二则是从容消化新地盘,更好地恢复并增强国力。就像前面所说的,各地藩镇隔绝中原政权达数十年,要让当地人完全接受新统治者,必须要付出时间的代价,而且宋廷还需时刻提防北方,一切都要慎之又慎。

先南后北,即先扫南,再集中精力对付北汉和他背后的契丹。

自石敬瑭献出燕云十六州,契丹人南下的欲望日愈强烈,先是攻灭后晋,后来又和后汉、后周多次爆发战争,还经常勾连南唐、后蜀阻挠后周、北宋的统一战争。此时契丹的角色和十九世纪德意志统一时的法国很相似,契丹人也明白分裂的中原对他最有利。如果有机会先彻底打残甚至消灭契丹,中原政权再行统一绝不会如此缓慢。然而此时的契丹军力强大,又有广袤的战略纵深,根本不是一两场战争就能解决的。所以先南后北也是无奈之举,等积聚了全国的力量再同契丹对阵,无疑会更从容。

公元969年,赵匡胤在消化完后蜀后,就曾想打北汉一个措手不及,一度兵围晋阳,结果在契丹的阻挠下功亏一篑。赵匡胤不得不回归“先南”的战略,搁置北汉,着手灭南汉。

“后北”的工作最终是由赵光义和他的子孙来推行的,公元979年,赵光义倾全国之力北伐,一改先下晋阳再攻契丹的策略,一开始就将作战重点放在了阻击契丹援军上面,最终攻灭北汉,完成了汉地的初步统一。赵光义之后没有放弃夺回燕云的尝试,多次北上伐辽,结果契丹人的国力恰好也在巅峰,宋朝的统一战争无奈停在了最后一步上。

结语

经历五代五十余年的积累,中原政权积蓄了足够的军事力量,强大到足以扫灭藩国,宋朝继承的可不仅仅是后周的基业。赵匡胤兄弟恰逢其会,微妙的出身、上天垂恋的际遇、仁厚腹黑的行事风格,让宋人稳步统一了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大分裂。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