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和《郭汲守信》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两文的选材有什么不同?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郭汲守信》
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恐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
展开
教育小百科达人
2020-10-11 · TA获得超过15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828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506万
展开全部

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

从选材上看:《陈太丘与友期》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郭汲守信》选取的是郭汲守信的正面例子。

《后汉书.郭伋传》载:郭伋任并州牧,有一次到西河美稷,有数百儿童骑着竹马来欢迎他,并问他什么时候返回再经过,到时还要来迎送。

郭伋告诉他们返回日期,后来提前一天到达,就在郊外住了一夜,待期到第二天才入市。后以"郭伋待期"为重守约信之典实。



扩展资料:

《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陈太丘与友期》的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的。这些人物对话,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句句都紧扣文章中心,紧扣人物性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蓝色殊俟
推荐于2017-11-26 · TA获得超过4.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016
采纳率:67%
帮助的人:1264万
展开全部
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
从选材角度看,《陈太丘与友期》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郭汲守信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陈太丘与友期》侧重语言描写,《郭汲守信》侧重叙述。
追问
选材的不同是?
求解
追答
一个选的是反面例子,一个是正面例子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