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和品德的核心成分都是情感,怎么理解这句话心理教育

 我来答
可心读书分享
2022-11-30 · 知识分享,读书拆解,发现生活的智慧。
可心读书分享
采纳数:629 获赞数:25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一、态度与品德的含义及结构
(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1、定义
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注意:
第一,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例子:如讨厌捣乱的学生。
第二,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任务。例子:如学生爱护公物。
第三,通过学习形成的,非天生。态度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
2、态度的结构
认知成分:对人或物的认识。例子:如喜欢美女,某门课程
情感成分(核心成分):伴随认知产生的情感成分。例子:如对美女、课程的喜爱
行为成分:行为的倾向。
例子:如见到美女会朝美女靠近,对喜欢的课程不断的学习
(二)品德孙培的实质与结构
1、品德的实质
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
区分道德和品德:
道德是社会学研究的问题,指社会道德规稿凯和范如法律、行为准则和学生守则。
品德是一个人内心的品质,是一个人心理方面的特诊,是心理学研究对象。
2、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识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品德结构的核心
道德情感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情感
例子:如对忠臣的崇拜,对佞臣的讨厌
道德意志能否坚持、抵御诱惑
道德行为与道德有关的行为衡量道德品质的标志
二、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对偶故事法
阶段:
无律水平(自我中心阶段、前道德阶段):5岁以前
他律水平(权威阶段):5-8岁,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不关心动机。例子:如打碎15个杯子的错误严重,打碎一个杯子的错误不严重
自律水平:9-11岁
可逆阶段(平等阶段):一定程度的自律
规则是共同约定的,可修改;考虑到行为动机进行评判。例子:如见到老人认为大家平等,没必要让座。
公正阶段:自律
以公道、公正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更多从动机判断行为,更多考虑老人的特殊,认为让座是平等的。
口诀:前权可公(钱权可攻)
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键盯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含两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9岁前)
第一,服从与惩罚阶段。判断事情好坏的衡量标准:是否受到惩罚。
第二,相对功利(寻求快乐)定向阶段。判断事情好坏的衡量标准:是否对自己有好处。
2、习俗水平(9-20岁)
第一,好孩子的定向阶段。衡量标准:做某事是否得到大众认可。认可是好的,不认可是坏的。
第二,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衡量标准:是否合乎法律和规范。合乎法律是合适的,违背法律是不合适的。
3、后习俗水平(20岁以后)
第一,社会契约阶段。法律与道德规范可以改变。
第二,普遍伦理阶段。以正义、公平等标准进行思考,行为自律。已经完全超越法律。
口诀:服利可法约理(福利可发约礼)
年龄划分:
大部分9岁以下处于前习俗水平
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一般到20岁以后,只有少数人能达到
品德发展关键期:9岁(小学三年级)、初二年级
三、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一)外部条件(多选题)
1、家庭教养方式民主、信任、容忍的家庭教养方式,小孩的态度和品德发展的好。
2、社会风气(社会)老人跌倒,大人不敢扶,也影响到孩子。
3、同伴群体(学校)平时交往对象都是互帮互助,有正确价值观,会受到正向的影响。
(二)内部条件(客观题)
1、认知失调指个人的观点和他人、社会观点不一致。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克服方式: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者忽略他人观点。
2、态度定势过去经验,影响对其他相似情境的态度。例子:如家中对老人的尊重会影响对其他老人的态度。
3、道德认识水平在已有的道德判断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