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的两个读音是什么?
血有两个读音分别是血(xuè)、血(xiě)。
凡是“血”作为语素构成双音节词或多音节的成语,一律读xuè。前者如“血液”“血色”“血丝”“血脉”,后者如“血肉相连”“血盆大口”“血肉横飞”“血雨腥风”(注:成语“一针见血”读yì zhēn jiàn xiě,可能是因为此成语来源于群众口语)。
凡是“血”单独使用的,一律读xiě,如“流了一地的血”“脸上血淋淋的”。这就是说,在书面语中读xuè,在口语中读xiě。有一个典型的例子:“血债要用血来还。”按照上文的读音方法,前一个“血”是语素,读xuè,后一个“血”是单独成词,读xiě。
扩展资料:
血(拼音:xuè、xiě)是汉语常用字 ,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 。血在古文字中像祭祀的器皿中盛着牲畜血的样子,本指祭祀时向神灵敬献的牲畜血,后来泛指人和动物的血液。血由血液引申为有共同祖先的,又比喻刚强、热烈。
血的字源解说:
“血”字初文见于商代,下部是一个带座的器皿,像个小盘;“皿”形中是有一个小圆圈,表示血滴。“皿”是烘托条件,既显示鲜血的液态,又表明可以盛之奉祭。稍后,小圆圈省简为一个短竖。
进入西周,短竖变作短横,表示器皿的弧线多数不再向上伸展,而变作趋于低平的浅弧。表示器座的两条竖线间,或填加一二横画为饰;篆文基本沿袭西周金文;入汉,短横拉长;至东汉,拉长了的横开始向右高左低之势转变,发展成楷书中的上撇,器皿两端下折线与底部横线碰接,为汉后楷书继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