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病毒的分别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有些人分不清楚什么是病毒,什么是细菌?病毒是细小过细菌的东西,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是不可以看到它们的。它们若在细胞体外存在,形式就如同死物,只是一堆化学物,但一经进入细胞,它们就会发生变化,可以繁殖。其实,它们只是一堆化学物质,由核酸及蛋白质构成,构造是一堆核酸,由蛋白质包围着,所以有些科学家不认为它们是生物,有些病毒入侵动物细胞,有些则进入植物的,有的则进入细菌的。不过它们非常专一,例如,植物细胞病毒对动物绝对没有害处,动植物的病毒含有有氧核糖核酸,细菌病毒则含有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的形状很多,有的球形,有的杆形,细菌病毒则是有头有尾的,就像UFO太空船。病毒进入细胞后,理论上,会迟早破坏该细胞,令该细胞破裂而死,令我们生病。 细菌是细胞,有细胞的构造,有细胞膜,有细胞壁,有细胞质,它们会分泌毒素,杀死寄主的细胞,令我们生病,所以与病毒大大不同。我们生病时,若是因为细菌的原固,我们可以服食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杀死细菌,大派用场,病便会痊愈,然而,假若是因病毒引起,抗生素是没有用的,理论上,没有什么好药物能杀死它们,(反正,它们都是死物)。可是,我们亦不用太担心,即使没药可医,我们的病都会消失,因为我们身体会制造最好的药物 - 我们的抗体。 syicampus/~syi-kc2/11iv
参考: syicampus/~syi-kc2/11iv
细菌(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它们多数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一般是单细胞,细胞结构简单,缺乏细胞核、细胞骨架以及细胞器,比如线粒体和叶绿体。由于这些特征,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另一类是古菌(Archaea)。或者本类群称作真细菌(Eubacteria),而另一类为古细菌(Archaebacteria))。与原核生物相反,具有更复杂细胞结构的生物被称为真核生物(Eukaryota 或 Eukarya)。 细菌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它们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或者与其它生物共生。很多病原体是细菌。细菌非常小,通常大小只有0.5到5.0微米,尽管有一些直径可达0.75毫米(硫珠菌(Thiomargarita))。细菌通常像植物和真菌一样,具有细胞壁,但其组成不同,为肽聚糖。很多细菌利用鞭毛运动,其结构也与其它生物不同。 -------------------- -------------------- -------------------- -------------------- -------------------- -------------------- -------- 每种病毒的特性皆不同... 以下就简述较有明几个病毒之特性 希望对您有帮助 对于动物病毒的分类有很多方式,一般的分类方式是依其核酸的组成成分来作区分。以下就依据核酸成分来分别介绍各种RNA
DNA病毒 DNA Viruses Adenoviruses 腺病毒 腺病毒之所以叫腺病毒是因为此病毒最早是从腺样组织分离出来。其对淋巴腺有亲和力,可以在淋巴腺中潜伏很久。这种病毒可以侵入呼吸道、肠道、结膜,在呼吸道中可以引起呼吸道的各种发炎如咽炎、枝气管炎、肺炎。腺病毒构造上外表为20面体,且外面没有脂质蛋白外膜,内为核糖中心外为蛋白体。其核酸组成是由三种Argigine和双股DNA所共同组成。其分子量约为20
000
000~30
000
00 0。腺病毒依其DNA中guanine和cytosine含量的不同可以分成3组,此和肿瘤性有关。 腺病毒的结构 电子显微镜下的腺病毒 UP Iridoviruses 虹彩病毒科 此病毒会在宿主体内细胞质的部位进行繁殖,因为从被虹彩病毒寄生的昆虫体会变成特别的颜色,所以就命名此病毒为虹彩病毒。此病毒最早是1954年在Claude Rivers附近发现的,crane fly larvae (Tipula spp)因为被虹彩病毒寄生所以身体某部位出现蓝色补丁状。此病毒曾经被从无脊椎动物以及非哺乳类的脊椎动物。其大小约为直径120 ~ 300 nm,其构造主要包括3个部分:蛋白质的外鞘、中间的脂膜、单一中心的DNA蛋白质复合体。只有部分的虹彩病毒带有外膜。虹采病毒的基因组大小约为150 ~ 280 kbp 电子显微镜下的虹彩病毒 UP Herpesviruses 庖疹病毒 庖疹病毒是一群病毒的总称其中包括至少25种不同的病菌。例如:单纯庖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V病毒、带状庖疹病毒、。庖疹病毒是许多家畜传染病的原凶,可使猪、羊、牛、马、鸡生病。此病毒结构核酸部位为双股DNA130-230kbp,分子量约为94
000
000 ~ 100
000
000。核酸中心外围为蛋白体,直径约100微公厘,由162个中空六角形及五角形蛋白小体所共同组成的20面体型。 电子显微镜下的庖疹病毒 UP Papovaviruses *** 多瘤空泡病毒 此类病毒包括Papillomaviruses及Polyomaviruses两类。其中Polyomaviruses包括有12类的病毒,此病毒是在1953年由Gross在研究leukaemia时所发现,且因为他能在很多部位造成硬的肿瘤所以就命名为多瘤病毒。Polyomaviruses不具外膜,且直径约为 45nm。 电子显微镜下的Papillomaviruses 早在1933年时Richard Shope就从兔子的体中分离出Papillomavirus,但一直到近年来分子生物学进步,科学家们才得以成功的分离出人类的Papillomavirus (HPV),这是因为HPV不能在或体外生存的缘故。Papillomavirus是一种小病毒,不具外膜,直径在52-55nm,共由 72 小鞘(capsomers) (包括60 个六角型及 + 12 个五角型的) 分布在T = 7 的小格中;其基因组约为8kbp,为单股环状DNA 。 UP Parvoviruses 小DNA病毒 小DNA病毒是最小且最简单的真核病毒,而且一直到60年代才被发现,会感染人类的小DNA病毒是在80年代被发现。可大约分成两类,一类可以自己进行复制的病毒,另一类是需要依靠其他种类病毒的帮助才可以进行复制的。小DNA病毒的大小约为 直径18-26nm ,由50%DNA和50%蛋白质所组成。其外鞘对于其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在50°C下一个小时或在酸中都不会影响其活性。其核酸为单股线状的DNA大小约为5kb 电子显微镜下的小DNA病毒 UP Poxviruses痘病毒 痘病毒的结构 痘病毒其中之一包括有引起天花的病毒,牛痘苗病毒为其典型种,依其血清反应及病毒形成将其分成6亚属,第一亚属包括有:牛痘苗病毒、天花病毒、牛痘病毒。第二亚属包括有:接触性传染浓疱皮肤炎病毒。第三亚属包括有: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第四亚属则包括:机痘病毒、火鸡痘病毒。第五亚属包括:家兔纤维瘤病毒、松鼠纤维瘤病毒。第六亚属包括:猪痘病毒、马痘病毒、骆驼痘病毒、接触性软疣病毒等.......。此病毒的大小约为100*200*300微公厘。其外层为成管状的构造的脂蛋白膜,包围着2个不功能不清楚的侧体,以及哑铃型的核酸。核酸是由双股DNA所组成,其分子量约为160
000
000。 牛痘病毒是第一个化学成分被研究的比较详细的动物病毒。其病毒微粒含5%DNA、81%蛋白质、4%脂肪。 电子显微镜下的痘病毒 UP RNA Viruses Coronaviruses 冠状病毒 1950年左右,鼻病毒(Rhinoviruse)被发现其造成感冒的一种主要的病毒,但仍然有超过一半一上的感冒病不是由鼻病毒所造成的。在1965年时, Tyrrell and Bynoe利用胚胎的带有纤毛的气管组织首次培养出冠状病毒,因为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此病毒外围带有冠状的边饰, 所以此病毒就被称为冠状病毒。此冠状病毒家族病毒包括了12种不同的病毒。 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长度约在27-31 kb是所有RNA病毒中最长的,此RNA5'端有具甲基而3'端有poly-A,其作用就像mRNA一般可以继续转译出蛋白质。其结构为不规则型,直径约为70~220微公厘,具有外膜,上有冠状边饰突出物,此病毒很不稳定,若存在pH值在7.2~7.7之外的溶液时就会失去活性。 电子显微镜下的冠状病毒 UP Orthomyxoviruses 正黏液病毒 "myxo&q uot;起源自希腊字--黏液(mucin
mucus),因为此病毒对许多细胞表面的重要成分具有亲和力(affinility),切具有红血球凝集(hemagglutination)的性质,所以就命名为正黏液病毒。国际病毒委员会把黏液病毒(myxovirus group)分为两个亚属:其中流行性感冒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亚属,另一亚属则称为负黏液病毒亚属。 正黏液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股RNA,其约占整个病毒的1%,由6个片段构成,总分子量约在200
000~400
000。依据其核糖核酸蛋白质的抗原性(ribonucleoprotein
RNP)的不同再将其分成A
B
C三型。 流行性感冒病毒中A型可以感染各种的哺乳类动物,例如人、猪、鸟、马、雪雕等。B型感染人类和鸟,和A型比较起来所造成的影响较小。另外还有C型,其只会感染人类,但并不会造成病征。 电子显微镜下的流行性感冒病毒 UP Paramyxoviruses 副黏液病毒 电子显微镜下的副黏液病毒 正黏液病毒和副黏液病毒从前为同一属,但其实这两类病毒有很多不同之处。副黏液病毒包括了副流行感冒病毒,其可以分为5型;腮线炎病毒;新堡病毒;又基于型态的相似把麻疹病毒、呼吸道合体病毒也列入此组。但事实上此两种病毒不会生成神经胺酸酵素,而且其抗原结构和副流行性感冒完全不同 明白吗?
细菌 细菌(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它们多数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一般是单细胞,细胞结构简单,缺乏细胞核、细胞骨架以及细胞器,比如线粒体和叶绿体。由于这些特征,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另一类是古菌(Archaea)。或者本类群称作真细菌(Eubacteria),而另一类为古细菌(Archaebacteria))。与原核生物相反,具有更复杂细胞结构的生物被称为真核生物(Eukaryota 或 Eukarya)。 细菌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它们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或者与其它生物共生。很多病原体是细菌。细菌非常小,通常大小只有0.5到5.0微米,尽管有一些直径可达0.75毫米(硫珠菌(Thiomargarita))。细菌通常像植物和真菌一样,具有细胞壁,但其组成不同,为肽聚糖。很多细菌利用鞭毛运动,其结构也与其它生物不同。 历史 细菌这个名词最初由德国科学家埃伦伯格(Christian Gottfried Ehrenberg
1795-1876)在1828年提出,用来指代某种细菌。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βακτηριον,意为「小棍子」。 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Ernst Haeckel
1834-1919)建议使用「原生生物」,包括所有单细胞生物(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 1878年,法国外科医生塞迪悦(Charles Emmanuel Sedillot
1804-1883)提出「微生物」来描述细菌细胞或者更普遍的用来指微小生物体。 因为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用肉眼无法看见,需要用显微镜来观察。1683年,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最先使用自己设计的单透镜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大概放大200倍。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和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
1843-1910)指出细菌可导致疾病。 -------------------- -------------------- -------------------- -------------------- ------------- 病毒 病毒是一种可以在其它生物体间传播并感染生物体的微小生物(其实因为病毒本身不能进行新陈代谢,所以某种程度上还不能说病毒是生物),直径约在20-400nm。有时使用「病毒」描述那些在真核生物中传播和感染的生物;使用「噬菌体」或「吞噬体」来描述那些在原核生物间传播的生物。病毒的起源不是很清楚。现在最流行的解释是它们来源于其它寄主有机体,起源于例如质体或转座子的。也有人认为它们是简化了的微生物或分别起源于原始海洋的有机生物汤。不同的病毒可能起源于不同的机制。 历史 关于病毒的记录在西元前10世纪的中国就有天花的记录,16世纪时也有利用郁金香碎色病毒(Tulip breaking virus)来作不同花色的育种。 在滤过性病毒被发现前,詹纳医师曾在1798年以牛痘接种来免疫天花,1884年巴斯德医师发明狂犬病疫苗,1880年代柯霍(Robert Koch)等人发现有些传染病的检体无法培养出细菌,可经过接种感染。 病毒于1898-1899年首次被发现,俄国科学家伊凡诺夫斯基(Iwanowski)发现将菸草花叶病的病原体滤液,以细菌无法通过的滤器过滤后,其滤液仍具有感染性,当时将此现象认为是细菌的分泌物所致,并称之为滤过性病毒,伊凡诺夫斯基因此被称为病毒学之父。现代病毒学研究,始于1915年F. W.特沃特和1917年F. 德雷尔发现了感染细菌的噬菌体。1940年代,人类利用电子显微镜首次看到病毒的型态。 1928-1950年发现可以利用鸡胚胎技术培养病毒,1945-1950年间发展出组织培养技术来培养病毒。
参考: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6062402007
参考: syicampus/~syi-kc2/11iv
细菌(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它们多数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一般是单细胞,细胞结构简单,缺乏细胞核、细胞骨架以及细胞器,比如线粒体和叶绿体。由于这些特征,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另一类是古菌(Archaea)。或者本类群称作真细菌(Eubacteria),而另一类为古细菌(Archaebacteria))。与原核生物相反,具有更复杂细胞结构的生物被称为真核生物(Eukaryota 或 Eukarya)。 细菌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它们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或者与其它生物共生。很多病原体是细菌。细菌非常小,通常大小只有0.5到5.0微米,尽管有一些直径可达0.75毫米(硫珠菌(Thiomargarita))。细菌通常像植物和真菌一样,具有细胞壁,但其组成不同,为肽聚糖。很多细菌利用鞭毛运动,其结构也与其它生物不同。 -------------------- -------------------- -------------------- -------------------- -------------------- -------------------- -------- 每种病毒的特性皆不同... 以下就简述较有明几个病毒之特性 希望对您有帮助 对于动物病毒的分类有很多方式,一般的分类方式是依其核酸的组成成分来作区分。以下就依据核酸成分来分别介绍各种RNA
DNA病毒 DNA Viruses Adenoviruses 腺病毒 腺病毒之所以叫腺病毒是因为此病毒最早是从腺样组织分离出来。其对淋巴腺有亲和力,可以在淋巴腺中潜伏很久。这种病毒可以侵入呼吸道、肠道、结膜,在呼吸道中可以引起呼吸道的各种发炎如咽炎、枝气管炎、肺炎。腺病毒构造上外表为20面体,且外面没有脂质蛋白外膜,内为核糖中心外为蛋白体。其核酸组成是由三种Argigine和双股DNA所共同组成。其分子量约为20
000
000~30
000
00 0。腺病毒依其DNA中guanine和cytosine含量的不同可以分成3组,此和肿瘤性有关。 腺病毒的结构 电子显微镜下的腺病毒 UP Iridoviruses 虹彩病毒科 此病毒会在宿主体内细胞质的部位进行繁殖,因为从被虹彩病毒寄生的昆虫体会变成特别的颜色,所以就命名此病毒为虹彩病毒。此病毒最早是1954年在Claude Rivers附近发现的,crane fly larvae (Tipula spp)因为被虹彩病毒寄生所以身体某部位出现蓝色补丁状。此病毒曾经被从无脊椎动物以及非哺乳类的脊椎动物。其大小约为直径120 ~ 300 nm,其构造主要包括3个部分:蛋白质的外鞘、中间的脂膜、单一中心的DNA蛋白质复合体。只有部分的虹彩病毒带有外膜。虹采病毒的基因组大小约为150 ~ 280 kbp 电子显微镜下的虹彩病毒 UP Herpesviruses 庖疹病毒 庖疹病毒是一群病毒的总称其中包括至少25种不同的病菌。例如:单纯庖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V病毒、带状庖疹病毒、。庖疹病毒是许多家畜传染病的原凶,可使猪、羊、牛、马、鸡生病。此病毒结构核酸部位为双股DNA130-230kbp,分子量约为94
000
000 ~ 100
000
000。核酸中心外围为蛋白体,直径约100微公厘,由162个中空六角形及五角形蛋白小体所共同组成的20面体型。 电子显微镜下的庖疹病毒 UP Papovaviruses *** 多瘤空泡病毒 此类病毒包括Papillomaviruses及Polyomaviruses两类。其中Polyomaviruses包括有12类的病毒,此病毒是在1953年由Gross在研究leukaemia时所发现,且因为他能在很多部位造成硬的肿瘤所以就命名为多瘤病毒。Polyomaviruses不具外膜,且直径约为 45nm。 电子显微镜下的Papillomaviruses 早在1933年时Richard Shope就从兔子的体中分离出Papillomavirus,但一直到近年来分子生物学进步,科学家们才得以成功的分离出人类的Papillomavirus (HPV),这是因为HPV不能在或体外生存的缘故。Papillomavirus是一种小病毒,不具外膜,直径在52-55nm,共由 72 小鞘(capsomers) (包括60 个六角型及 + 12 个五角型的) 分布在T = 7 的小格中;其基因组约为8kbp,为单股环状DNA 。 UP Parvoviruses 小DNA病毒 小DNA病毒是最小且最简单的真核病毒,而且一直到60年代才被发现,会感染人类的小DNA病毒是在80年代被发现。可大约分成两类,一类可以自己进行复制的病毒,另一类是需要依靠其他种类病毒的帮助才可以进行复制的。小DNA病毒的大小约为 直径18-26nm ,由50%DNA和50%蛋白质所组成。其外鞘对于其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在50°C下一个小时或在酸中都不会影响其活性。其核酸为单股线状的DNA大小约为5kb 电子显微镜下的小DNA病毒 UP Poxviruses痘病毒 痘病毒的结构 痘病毒其中之一包括有引起天花的病毒,牛痘苗病毒为其典型种,依其血清反应及病毒形成将其分成6亚属,第一亚属包括有:牛痘苗病毒、天花病毒、牛痘病毒。第二亚属包括有:接触性传染浓疱皮肤炎病毒。第三亚属包括有: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第四亚属则包括:机痘病毒、火鸡痘病毒。第五亚属包括:家兔纤维瘤病毒、松鼠纤维瘤病毒。第六亚属包括:猪痘病毒、马痘病毒、骆驼痘病毒、接触性软疣病毒等.......。此病毒的大小约为100*200*300微公厘。其外层为成管状的构造的脂蛋白膜,包围着2个不功能不清楚的侧体,以及哑铃型的核酸。核酸是由双股DNA所组成,其分子量约为160
000
000。 牛痘病毒是第一个化学成分被研究的比较详细的动物病毒。其病毒微粒含5%DNA、81%蛋白质、4%脂肪。 电子显微镜下的痘病毒 UP RNA Viruses Coronaviruses 冠状病毒 1950年左右,鼻病毒(Rhinoviruse)被发现其造成感冒的一种主要的病毒,但仍然有超过一半一上的感冒病不是由鼻病毒所造成的。在1965年时, Tyrrell and Bynoe利用胚胎的带有纤毛的气管组织首次培养出冠状病毒,因为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此病毒外围带有冠状的边饰, 所以此病毒就被称为冠状病毒。此冠状病毒家族病毒包括了12种不同的病毒。 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长度约在27-31 kb是所有RNA病毒中最长的,此RNA5'端有具甲基而3'端有poly-A,其作用就像mRNA一般可以继续转译出蛋白质。其结构为不规则型,直径约为70~220微公厘,具有外膜,上有冠状边饰突出物,此病毒很不稳定,若存在pH值在7.2~7.7之外的溶液时就会失去活性。 电子显微镜下的冠状病毒 UP Orthomyxoviruses 正黏液病毒 "myxo&q uot;起源自希腊字--黏液(mucin
mucus),因为此病毒对许多细胞表面的重要成分具有亲和力(affinility),切具有红血球凝集(hemagglutination)的性质,所以就命名为正黏液病毒。国际病毒委员会把黏液病毒(myxovirus group)分为两个亚属:其中流行性感冒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亚属,另一亚属则称为负黏液病毒亚属。 正黏液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股RNA,其约占整个病毒的1%,由6个片段构成,总分子量约在200
000~400
000。依据其核糖核酸蛋白质的抗原性(ribonucleoprotein
RNP)的不同再将其分成A
B
C三型。 流行性感冒病毒中A型可以感染各种的哺乳类动物,例如人、猪、鸟、马、雪雕等。B型感染人类和鸟,和A型比较起来所造成的影响较小。另外还有C型,其只会感染人类,但并不会造成病征。 电子显微镜下的流行性感冒病毒 UP Paramyxoviruses 副黏液病毒 电子显微镜下的副黏液病毒 正黏液病毒和副黏液病毒从前为同一属,但其实这两类病毒有很多不同之处。副黏液病毒包括了副流行感冒病毒,其可以分为5型;腮线炎病毒;新堡病毒;又基于型态的相似把麻疹病毒、呼吸道合体病毒也列入此组。但事实上此两种病毒不会生成神经胺酸酵素,而且其抗原结构和副流行性感冒完全不同 明白吗?
细菌 细菌(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它们多数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一般是单细胞,细胞结构简单,缺乏细胞核、细胞骨架以及细胞器,比如线粒体和叶绿体。由于这些特征,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另一类是古菌(Archaea)。或者本类群称作真细菌(Eubacteria),而另一类为古细菌(Archaebacteria))。与原核生物相反,具有更复杂细胞结构的生物被称为真核生物(Eukaryota 或 Eukarya)。 细菌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它们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或者与其它生物共生。很多病原体是细菌。细菌非常小,通常大小只有0.5到5.0微米,尽管有一些直径可达0.75毫米(硫珠菌(Thiomargarita))。细菌通常像植物和真菌一样,具有细胞壁,但其组成不同,为肽聚糖。很多细菌利用鞭毛运动,其结构也与其它生物不同。 历史 细菌这个名词最初由德国科学家埃伦伯格(Christian Gottfried Ehrenberg
1795-1876)在1828年提出,用来指代某种细菌。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βακτηριον,意为「小棍子」。 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Ernst Haeckel
1834-1919)建议使用「原生生物」,包括所有单细胞生物(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 1878年,法国外科医生塞迪悦(Charles Emmanuel Sedillot
1804-1883)提出「微生物」来描述细菌细胞或者更普遍的用来指微小生物体。 因为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用肉眼无法看见,需要用显微镜来观察。1683年,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最先使用自己设计的单透镜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大概放大200倍。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和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
1843-1910)指出细菌可导致疾病。 -------------------- -------------------- -------------------- -------------------- ------------- 病毒 病毒是一种可以在其它生物体间传播并感染生物体的微小生物(其实因为病毒本身不能进行新陈代谢,所以某种程度上还不能说病毒是生物),直径约在20-400nm。有时使用「病毒」描述那些在真核生物中传播和感染的生物;使用「噬菌体」或「吞噬体」来描述那些在原核生物间传播的生物。病毒的起源不是很清楚。现在最流行的解释是它们来源于其它寄主有机体,起源于例如质体或转座子的。也有人认为它们是简化了的微生物或分别起源于原始海洋的有机生物汤。不同的病毒可能起源于不同的机制。 历史 关于病毒的记录在西元前10世纪的中国就有天花的记录,16世纪时也有利用郁金香碎色病毒(Tulip breaking virus)来作不同花色的育种。 在滤过性病毒被发现前,詹纳医师曾在1798年以牛痘接种来免疫天花,1884年巴斯德医师发明狂犬病疫苗,1880年代柯霍(Robert Koch)等人发现有些传染病的检体无法培养出细菌,可经过接种感染。 病毒于1898-1899年首次被发现,俄国科学家伊凡诺夫斯基(Iwanowski)发现将菸草花叶病的病原体滤液,以细菌无法通过的滤器过滤后,其滤液仍具有感染性,当时将此现象认为是细菌的分泌物所致,并称之为滤过性病毒,伊凡诺夫斯基因此被称为病毒学之父。现代病毒学研究,始于1915年F. W.特沃特和1917年F. 德雷尔发现了感染细菌的噬菌体。1940年代,人类利用电子显微镜首次看到病毒的型态。 1928-1950年发现可以利用鸡胚胎技术培养病毒,1945-1950年间发展出组织培养技术来培养病毒。
参考: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6062402007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