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翅膀后面的东西是什么
蝴蝶翅膀后面的东西是什么
蝴蝶翅膀后面的东西是什么,蝴蝶最大的特点莫过于那两对色彩斑斓的翅膀,有时我们能在某些蝴蝶的翅膀后面看到两处突出的部分。下面来看看蝴蝶翅膀后面的东西是什么。
蝴蝶翅膀后面的东西是什么1
蝴蝶翅膀后面的东西叫尾突。
多数凤蝶成虫下唇须退化(喙凤蝶属例外);触角端部逐渐加粗。前足胫节内侧具有大形中刺,端部具有对称的爪1对。
前后翅近似三角形;两翅中室均为闭式。前翅R脉5分支;R4与R5共柄;M1与R脉不共柄;大多数种类具有基横脉(cu-a),A脉有2条(2A及3A)。后翅肩区具钩状肩横脉(h);外缘呈波纹状;内缘收缩,静止时侧面明显露出腹部,A脉只有1条(2A);多数种类M3脉延伸为尾突,部分种类有2条以上尾突或者无尾突。
蝴蝶有两对翅膀。两只翅膀长在背部,相互作用,是飞行的动力来源。蝴蝶色彩鲜艳,身上有好多条纹,色彩较丰富,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30~32厘米左右,最小的只有0.3厘米左右。蝴蝶和蛾类的主要区别是蝴蝶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蛾的触角形状多样。
蝶类幼虫咬破卵壳孵化外出以后,有些种类略事休息,就直接啃食寄主植物;有些种类(例如红眼竹弄蝶)则先行取食卵壳,然后取食植物。更有一些种类还需取食每次蜕皮时所蜕下来的旧表皮,例如菜粉蝶和斑缘豆粉蝶等。
蝶类幼虫的取食对象,因虫种而各有不同,大多数幼虫嗜食叶片。有些种类,例如花粉蝶、橙斑襟粉蝶等嗜食花蕾。还有一些种类蛀食嫩荚或幼果,例如豆荚灰蝶蛀食嫩豆荚,栀子灰蝶蛀食栀子幼果。此外在灰蝶科中,有少数种类的幼虫是肉食性的,例如,蚧灰蝶嗜食咖啡蚧,竹蚜灰蝶专以竹蚜为食,这种肉食性的种类在蝶类中是并不多见的益虫。
蝴蝶翅膀后面的东西是什么2
蝴蝶的翅膀上为什么长有鳞粉?
我们用手捉蝴蝶时,手上会沾到许多细粉,有人以为是花粉,其实它叫鳞粉,是蝴蝶翅膀上长的东西。那么,蝴蝶翅膀上为什么长有鳞粉呢?蝴蝶翅膀上的鳞粉其实是蝴蝶体毛的变形。它们长得纤细而又千姿百态,有扇形的,有箭形的;有透明的,有半透明的。每一颗鳞片上都含有多种色素颗粒。鳞粉可以帮助蝴蝶飞行,也使蝴蝶看上去色彩斑斓,格外美丽。
蝴蝶和卫星控温系统
遨游太空的人造卫星,当受到阳光强烈辐射时,卫星温度会高达2000℃;而在阴影区域,卫星温度会下降至-200℃左右,这很容易损坏卫星上的精密仪器仪表,它一度曾使航天科学家伤透了脑筋。后来,人们从蝴蝶身上受到启迪。原来,蝴蝶身体表面生长着一层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每当气温上升、阳光直射时,鳞片自动张开,以减少阳光的辐射角度,从而减少对阳光热能的吸收;当外界气温下降时,鳞片自动闭合,紧贴体表,让阳光直射鳞片,从而把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科学家经过研究,为人造地球卫星设计了一种犹如蝴蝶鳞片般的控温系统。
蝴蝶翅膀可以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和帮助。所有的冷血动物都是保持其体内的热转换来维持生命的。蝴蝶在温暖的阳光下时,翅膀的构造会辨别其摄入的不同热量。人们用手去抓蝴蝶时,手指就会沾上它们的粉末——鳞片。
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这些粉末是由100微米长的扁平囊状物组成的。囊状物由无数对称的角质层构成,角质层是生物的体外骨骼,由几丁质组成,其表面并不光洁。阳光照在蝴蝶翅膀上后,之所以能立即被均匀分散,是受到了角质层的反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看到的蝴蝶翅膀总是闪闪发亮的缘由。
因此,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模拟蝴蝶翅膀的结构和功能,尽快研制出可以使电脑芯片持续均匀散热的装置。
蝴蝶翅膀后面的东西是什么3
蝴蝶最大的特点莫过于那两对色彩斑斓的翅膀,而其色彩之谜就源于覆盖在翅膀上无数的微小鳞片。这些鳞片犹如鸟类的羽毛一般,长椭圆的外形,基部连有一小短柄嵌入翼膜内。鳞片颜色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个是自身生理代谢产生的色素颗粒,称之为化学色;另一个是由于物理光学原理产生的,即结构色(物理色)。
鳞片的`白、黄、红、棕、黑大都形成于化学色,例如黄色和红色产生于类胡萝卜色素,而棕色和黑色来自于黑色素。这些都是蝴蝶能够通过自身的生理代谢所产生的色素颗粒。而另一类色素颗粒,如形成白色和黄色的黄酮类色素颗粒,则需要间接来源于蝴蝶在幼虫时期所摄食的植物色素在其体内的积留。
这些色素颗粒虽有着各种鲜艳色彩,但却容易由于各种化学作用而渐渐褪色甚至消失。而对于结构色来说,所能产生的颜色就更变化多端了。它实际上是光作用于鳞片表面脊、沟等微结构而发生光散射、干涉以及衍射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能在阳光下看见蝴蝶蓝绿色的翅膀总闪耀着彩虹色的金属光泽。
蝴蝶的鳞片有两层——表层和底层,往往底层以棕色和黑色等暗色为主,而表层颜色较为丰富,以亮色为主。虽然每个鳞片仅有一种颜色,但不同颜色的鳞片如屋瓦般有序地覆盖着,于是构成了蝴蝶翅膀多样的花纹。
我们了解了蝴蝶体色从何而来,那么,这多彩的颜色又有怎样的功能呢?前一个问题是从微观上解释了蝴蝶体色的物质基础,而后一个问题是要解决体色在宏观上受到何种进化力的作用。蝴蝶的体色能提供三方面的作用:自我保护、个体交流和体温调节。
体温调节主要是通过翅膀鳞片上的黑色素吸收的太阳辐射能传导至体内而引起体温上升。蝴蝶是冷血动物,它不能通过自身代谢产生热量保持体温,只能靠翅膀的机械运动产热以及太阳能来维持体温。而其中,维持体温的能量有14%是通过鳞片吸收而获得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寒冷地区的蝴蝶体色更深一些。
体色的保护作用主要是用来抵御天敌,这是与天敌协同进化的结果。最著名的例子是枯叶蝶,飞行时翅膀正面是异常鲜明泛金属光泽的橙蓝色,而停立时翅膀收合露出其背面,俨然就是一片带有点点病斑的褐黄色枯树叶,这就是一种保护色。另外一种抵御天敌的策略是警戒色。自然界中一般具有亮丽体色的生物总能传达出这样的信息,“我味道不好或者我有毒”,这是对其潜在天敌的警告。
所以,一些翅膀异常鲜艳的蝴蝶利用了这种警戒色的作用来减少被捕食的概率。还有一种我们比较熟悉的保护机制——拟态。见过翅膀上长了一对眼睛的蝴蝶吗,这是蝴蝶通过翅膀上的花纹来模拟动物的眼睛以达到惊吓捕食者的目的。
体色除了在自身保护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还在个体交流如雌雄配对时也是极其重要的信息元素。蝴蝶有比脊椎动物更广的视觉光谱范围,比如能看到短波长的紫外线。所以,某些蝴蝶种类可以通过特殊的紫外反射值或吸收值来识别异性。
事实上,蝴蝶体色并不能同时兼顾到自我保护、个体交流以及体温调节这三个方面,更准确地说, 蝴蝶真正的体色反应的是在这三者之间权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