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能力并不出众,手下良将也不如曹操,何以在三国乱世立足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东汉末期、三国时期,曾经有 历史 学家对这个时期的在位时间最长的几个君王进行比较后得知,魏武帝曹操的能力最强,吴大帝孙权的能力稍弱于曹操,却强于刘备。而汉光烈帝刘备的能力最弱。不过在纵观三国人才结构可得知,曹操的人才是最多的,但是曹操的基业基本上都是靠着自己打下来的,谋士和将领们更多的是跟随着曹操既定的战略走。而孙权是和江东的人才们一同努力之下,才把江东基业给撑起来。
反倒是刘备,他所创下的基业几乎都不由他自己打下来,而是由身边的几个牛人给打下的,武功方面有关羽张飞,文略方面有诸葛亮、庞统,甚至益州基业都是庞统给刘备一步步设计出来的基业。
因而,刘备实际上的能力并不突出,甚至可以说刘备和庞统诸葛亮相比,他的能力压根不够看。可为什么刘备这么一个能力不突出的君王却能够牢牢拢住人心,拉住人才呢?今天就带大家分析刘备的中庸之道。
刘备很善于利用自己皇族身份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但是士族和百姓还是信赖汉室。曾经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曾经和别人有过一段对话,别询问他几个徒弟的能力如何,孔子就拿自己和几个徒弟比较,自己的几个徒弟在一些方面的成就和潜力是远超自己,然而,仅仅是某些方面,而孔子呢?他是各个方面都不会太突出,但却面面俱到,这也就是所谓的中庸之道,一个管理人才不需要某方面能力特别强悍,其实只需要做好中庸之道,用好人才就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另外统治者的能力太强也不见的是一件好事,因为往往人在某一方面的成就闻名天下,这个人就会由此衍生出骄傲自负的思想动态,这种人往往是最不适合做统治者。
而纵观刘备的一生,大家通过他创业前中期的经历就可以得知,在没有得到诸葛亮庞统等谋略大能之前,刘备全天下的征战,也有过一些基业,但是却是胜少败多,辛辛苦苦创立的基业也守不住,最终刘备只落得个被人打的到处逃窜的下场。
然而刘备在天下诸侯逐鹿中原的混战中,长期陷入寄人篱下的状态,可是就算如此,刘备手中的人才依旧是牢牢跟随着刘备,很少有临时反叛刘备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刘备这个人前半生经历的事情多,他在处理人情世故方面也是得心应手,另外刘备是东汉末年诸侯中少有的敢于放权的君主,相比较曹操、袁绍、袁术等权力控,刘备反而对待权力并不怎么在乎,而且他识人用人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他只要觉得你行,那么就会放心的去用你,而且还不加干涉,这就是刘备的厉害之处。
往往一个领导者最缺乏的就是放权的气概。毕竟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下的家底,实在不放心别人拿到权力后,反过头叛变,所以东汉末年的大多数领导者都对手底下的人才警惕心极强。
那么再看看刘备呢?自己在拿到徐州的基业后,刘备直接就把军队平分给关羽张飞,并且还重用糜兰等徐州士族人才,刘备每天活得也十分轻松,因为军事方面交给自己的弟弟去干,政务方面则交给手底下的几个谋士去干,刘备每天只要做好统筹工作就足够了。
后来吕布投靠刘备,刘备觉得吕布的能力极强,就吸纳了他,甚至还把原本关羽张飞的不少队伍都转给了吕布指挥,刘备对吕布可谓是充足的放权。但是吕布得到军队后,反过来占领了徐州,并把刘备给赶到了小沛去。
而刘备对待部下忽然反抗自己是如何做的呢?他首先是去劝慰关羽张飞等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弟兄们,并细心地安慰他们,然而对吕布则是卑躬屈膝的称臣,刘备是一个非常懂灵活变动的君主,在情况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刘备能够弯下腰,从这一点就看出刘备能力不强,但是气量非常的大。
吕布看到刘备这个昔日的主子都如此卑躬屈膝了,反倒觉得自己有点愧疚,所以对待刘备,吕布也是非常真诚,甚至还有些偏向刘备。刘备凭借自己的度量为自己的生存赢得了机会,这就是刘备的大智慧。
刘备是汉室后裔,他也很善于利用自己汉室后裔的身份,从离开家乡带着兄弟们南征北战时,刘备就非常懂得包装自己,不管是说话做事还是礼节规范,刘备都会做到面面俱到,和他交往过的朋友都认为与刘备相处非常的舒服,没有什么压力拘束,这就是刘备的人格魅力,他善于用个人魅力去感染别人,让别人由衷的喜欢他。
紧接着,刘备又通过自己汉室后裔的身份来吸纳人才。虽然说当时的大汉已经日暮西山,但是士族和平民们心里还是认为自己是汉民,对待大汉还是有一定的感情,刘备在市井求生的时候,就充分意识到大汉的影响并没有从百姓们心里彻底消除,张角的黄巾军起义虽然带动了一部分汉民造反,但是汉民们很多还是认为汉室才是国家正统。
刘备善于中庸,调解诸臣子的矛盾,并且用人从不怀疑
刘备的中庸之道用的是炉火纯青。他善于调解臣子之间的矛盾,拉拢臣子对自己的忠诚。只要有刘备在,麾下的将领们就很少有闹矛盾的。另外刘备很清楚自己的手下到底要的是什么,对待钱财、权力和虚名,刘备从不吝啬。在隆中吸纳诸葛亮进入自己阵营后,刘备在见证诸葛亮火烧博望坡之后,就直接把自己势力的指挥都放权给诸葛亮,并且没有任何质疑。
相反刘备的兄弟关羽张飞却认为诸葛亮一个毛头小子能有什么本事,自己大哥辛苦攒下的家底,实在不放心让诸葛亮这个小年轻给糟蹋完了。所以关羽和张飞就对诸葛亮有很深的芥蒂。那么对于自己的兄弟和自己军事之间的矛盾,刘备知道吗?
其实他完全了解,但是在人前,刘备必须给诸葛亮信心,也需要给他树威,所以刘备在众将议事时,自己不再坐在高高在上的主公位置上,反而是走下去和诸葛亮并排站在一起,并且还三令五申地要求众将领听从诸葛亮的安排,刘备这样的做法就是为了让诸葛亮更加死心塌地的为自己卖命,他把权力放给诸葛亮,换来的就不会是叛变,反而是诸葛亮的智慧。
而在人后,刘备也会游走在旧将领和兄弟们之间,他勉励安慰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和老将领们,刘备不是那种喜新厌旧的人,多年的失败也让他深刻地懂得人心的宝贵,这些陪伴自己几十年走过来的老将领们就是自己的家底,自己的门面,如果和他们关系僵了,那么对自己影响也是巨大。
也因为刘备从中调解,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新人才队伍与关羽为代表的刘备旧部势力形成了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也随着几次大战渐渐融合成为互信,这其实也应了一个道理:"有什么样的君主,就有什么样的臣子。""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刘备的领导魅力依旧深刻感染到自己的手下,也让他们学会了深明大义,在大业面前,个人的利益不再是利益,复兴汉室才是刘备阵营最终目标。
所以刘备的中庸之道对于自己阵营的稳固和谐起到了极佳的作用,反观北方的曹操,虽然人才济济,但是叛变的、造反的也频繁不断地出现,孙权阵营,虽然表面上一团和气,实际上以文臣集团和武将集团斗得非常凶狠,三个政权,也就只有刘备政权内部还算稳定和谐。
后来刘备进入西川后,为什么留下关羽执掌荆州,这个和刘备的中庸之道有一定的联系,刘备虽然对手下敢放权,但是他也得留后手。特别是那些跟随自己几十年的兄弟们,刘备也不能亏待他们。所以在荆州问题上,刘备只能把大权交给兄弟关羽,这也是刘备留下的一个后手。
另外关羽执掌荆州对自己阵营而言是利大于弊。刘备的能力不突出、不强大,却能够在乱世中保全自己,并等待时机一鸣惊人。他的中庸之道带给他极大的贡献。另外刘备也是一个能够留住人才的君王,他对自己麾下人才的奖赏惩罚从来都是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
刘备和关羽张飞关系的确十分要好,但是刘备从来没有因为他们两人和自己关系亲近就委以重任,依旧是让这两个兄弟自己慢慢地积攒资历而爬起来。对于诸葛亮这种急需的大才,刘备也不会迂腐到等待他慢慢积攒资历,反而刘备打破原则破格用他,所以刘备的成功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真正的靠中庸取胜。
反倒是刘备,他所创下的基业几乎都不由他自己打下来,而是由身边的几个牛人给打下的,武功方面有关羽张飞,文略方面有诸葛亮、庞统,甚至益州基业都是庞统给刘备一步步设计出来的基业。
因而,刘备实际上的能力并不突出,甚至可以说刘备和庞统诸葛亮相比,他的能力压根不够看。可为什么刘备这么一个能力不突出的君王却能够牢牢拢住人心,拉住人才呢?今天就带大家分析刘备的中庸之道。
刘备很善于利用自己皇族身份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但是士族和百姓还是信赖汉室。曾经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曾经和别人有过一段对话,别询问他几个徒弟的能力如何,孔子就拿自己和几个徒弟比较,自己的几个徒弟在一些方面的成就和潜力是远超自己,然而,仅仅是某些方面,而孔子呢?他是各个方面都不会太突出,但却面面俱到,这也就是所谓的中庸之道,一个管理人才不需要某方面能力特别强悍,其实只需要做好中庸之道,用好人才就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另外统治者的能力太强也不见的是一件好事,因为往往人在某一方面的成就闻名天下,这个人就会由此衍生出骄傲自负的思想动态,这种人往往是最不适合做统治者。
而纵观刘备的一生,大家通过他创业前中期的经历就可以得知,在没有得到诸葛亮庞统等谋略大能之前,刘备全天下的征战,也有过一些基业,但是却是胜少败多,辛辛苦苦创立的基业也守不住,最终刘备只落得个被人打的到处逃窜的下场。
然而刘备在天下诸侯逐鹿中原的混战中,长期陷入寄人篱下的状态,可是就算如此,刘备手中的人才依旧是牢牢跟随着刘备,很少有临时反叛刘备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刘备这个人前半生经历的事情多,他在处理人情世故方面也是得心应手,另外刘备是东汉末年诸侯中少有的敢于放权的君主,相比较曹操、袁绍、袁术等权力控,刘备反而对待权力并不怎么在乎,而且他识人用人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他只要觉得你行,那么就会放心的去用你,而且还不加干涉,这就是刘备的厉害之处。
往往一个领导者最缺乏的就是放权的气概。毕竟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下的家底,实在不放心别人拿到权力后,反过头叛变,所以东汉末年的大多数领导者都对手底下的人才警惕心极强。
那么再看看刘备呢?自己在拿到徐州的基业后,刘备直接就把军队平分给关羽张飞,并且还重用糜兰等徐州士族人才,刘备每天活得也十分轻松,因为军事方面交给自己的弟弟去干,政务方面则交给手底下的几个谋士去干,刘备每天只要做好统筹工作就足够了。
后来吕布投靠刘备,刘备觉得吕布的能力极强,就吸纳了他,甚至还把原本关羽张飞的不少队伍都转给了吕布指挥,刘备对吕布可谓是充足的放权。但是吕布得到军队后,反过来占领了徐州,并把刘备给赶到了小沛去。
而刘备对待部下忽然反抗自己是如何做的呢?他首先是去劝慰关羽张飞等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弟兄们,并细心地安慰他们,然而对吕布则是卑躬屈膝的称臣,刘备是一个非常懂灵活变动的君主,在情况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刘备能够弯下腰,从这一点就看出刘备能力不强,但是气量非常的大。
吕布看到刘备这个昔日的主子都如此卑躬屈膝了,反倒觉得自己有点愧疚,所以对待刘备,吕布也是非常真诚,甚至还有些偏向刘备。刘备凭借自己的度量为自己的生存赢得了机会,这就是刘备的大智慧。
刘备是汉室后裔,他也很善于利用自己汉室后裔的身份,从离开家乡带着兄弟们南征北战时,刘备就非常懂得包装自己,不管是说话做事还是礼节规范,刘备都会做到面面俱到,和他交往过的朋友都认为与刘备相处非常的舒服,没有什么压力拘束,这就是刘备的人格魅力,他善于用个人魅力去感染别人,让别人由衷的喜欢他。
紧接着,刘备又通过自己汉室后裔的身份来吸纳人才。虽然说当时的大汉已经日暮西山,但是士族和平民们心里还是认为自己是汉民,对待大汉还是有一定的感情,刘备在市井求生的时候,就充分意识到大汉的影响并没有从百姓们心里彻底消除,张角的黄巾军起义虽然带动了一部分汉民造反,但是汉民们很多还是认为汉室才是国家正统。
刘备善于中庸,调解诸臣子的矛盾,并且用人从不怀疑
刘备的中庸之道用的是炉火纯青。他善于调解臣子之间的矛盾,拉拢臣子对自己的忠诚。只要有刘备在,麾下的将领们就很少有闹矛盾的。另外刘备很清楚自己的手下到底要的是什么,对待钱财、权力和虚名,刘备从不吝啬。在隆中吸纳诸葛亮进入自己阵营后,刘备在见证诸葛亮火烧博望坡之后,就直接把自己势力的指挥都放权给诸葛亮,并且没有任何质疑。
相反刘备的兄弟关羽张飞却认为诸葛亮一个毛头小子能有什么本事,自己大哥辛苦攒下的家底,实在不放心让诸葛亮这个小年轻给糟蹋完了。所以关羽和张飞就对诸葛亮有很深的芥蒂。那么对于自己的兄弟和自己军事之间的矛盾,刘备知道吗?
其实他完全了解,但是在人前,刘备必须给诸葛亮信心,也需要给他树威,所以刘备在众将议事时,自己不再坐在高高在上的主公位置上,反而是走下去和诸葛亮并排站在一起,并且还三令五申地要求众将领听从诸葛亮的安排,刘备这样的做法就是为了让诸葛亮更加死心塌地的为自己卖命,他把权力放给诸葛亮,换来的就不会是叛变,反而是诸葛亮的智慧。
而在人后,刘备也会游走在旧将领和兄弟们之间,他勉励安慰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和老将领们,刘备不是那种喜新厌旧的人,多年的失败也让他深刻地懂得人心的宝贵,这些陪伴自己几十年走过来的老将领们就是自己的家底,自己的门面,如果和他们关系僵了,那么对自己影响也是巨大。
也因为刘备从中调解,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新人才队伍与关羽为代表的刘备旧部势力形成了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也随着几次大战渐渐融合成为互信,这其实也应了一个道理:"有什么样的君主,就有什么样的臣子。""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刘备的领导魅力依旧深刻感染到自己的手下,也让他们学会了深明大义,在大业面前,个人的利益不再是利益,复兴汉室才是刘备阵营最终目标。
所以刘备的中庸之道对于自己阵营的稳固和谐起到了极佳的作用,反观北方的曹操,虽然人才济济,但是叛变的、造反的也频繁不断地出现,孙权阵营,虽然表面上一团和气,实际上以文臣集团和武将集团斗得非常凶狠,三个政权,也就只有刘备政权内部还算稳定和谐。
后来刘备进入西川后,为什么留下关羽执掌荆州,这个和刘备的中庸之道有一定的联系,刘备虽然对手下敢放权,但是他也得留后手。特别是那些跟随自己几十年的兄弟们,刘备也不能亏待他们。所以在荆州问题上,刘备只能把大权交给兄弟关羽,这也是刘备留下的一个后手。
另外关羽执掌荆州对自己阵营而言是利大于弊。刘备的能力不突出、不强大,却能够在乱世中保全自己,并等待时机一鸣惊人。他的中庸之道带给他极大的贡献。另外刘备也是一个能够留住人才的君王,他对自己麾下人才的奖赏惩罚从来都是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
刘备和关羽张飞关系的确十分要好,但是刘备从来没有因为他们两人和自己关系亲近就委以重任,依旧是让这两个兄弟自己慢慢地积攒资历而爬起来。对于诸葛亮这种急需的大才,刘备也不会迂腐到等待他慢慢积攒资历,反而刘备打破原则破格用他,所以刘备的成功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真正的靠中庸取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