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什么样的
展开全部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著名的“广义相对论”,应用这一理论,科学家们解决了恒星的演化问题。而宇宙是否是静止的呢?对这一问题,连爱因斯坦也犯了一个大错误。他认为宇宙是静止的,然而,1929年哈勃以不可辩驳的实验,证明了宇宙不是静止的,而是向外膨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宇宙是有限的。“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目前尚无定论。值得一提的是史蒂芬·霍金的观点,比较让人容易接受:宇宙有限而无界,只不过比地球多了几维。比如,我们的地球就是有限而无界的。在地球上,无论从南极走到北极,还是从北极走到南极,你始终不可能找到地球的边界,但你不能由此认为地球是无限的。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地球是有限的。地球如此,宇宙亦是如此。怎么理解宇宙比地球多了几维呢?举个例子:一个小球沿地面滚动并掉进了一个小洞中,在我们看来,小球是存在的,它还在洞里面,因为我们人类是“三维”的。而对于一个动物来说,它得出的结论就会是:小球已经不存在了!它消失了。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因为它生活在“二维”世界里,对“三维”事件是无法清楚理解的。同样的道理,我们人类生活在“三维”世界里,对于比我们多几维的宇宙,也是很难理解清楚的。这也正是对于“宇宙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无法解释清楚的原因。均匀的宇宙长期以来,人们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把这个观点颠倒了过来,他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转动,恒星则镶嵌在天球的最外层上。布鲁诺进一步认为,宇宙没有中心,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无论是托勒密的地心说还是哥白尼的日心说,都认为宇宙是有限的。教会支持宇宙有限的论点。但是,布鲁诺居然敢说宇宙是无限的,从而挑起了宇宙究竟是有限还是无限的长期论战。这场论战并没有因为教会烧死布鲁诺而停止下来。主张宇宙有限的人说:“宇宙怎么可能是无限的呢?”这个问题确实不容易说清楚。主张宇宙无限的人则反问题:“宇宙怎么可能是有限的呢?”这个问题同样也不好回答。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看到,确实像布鲁诺所说的那样,恒星是遥远的太阳。而且,银河是由无数太阳系组成的巨大星系,但这样大的星团足有无数个,它们是均匀分布着的。由于光的传播需要时间,我们看到的距离我们一亿光年的星系,实际上是那个星系一亿年以前的样子。所以,我们用望远镜看到的,不仅是空间距离遥远的星系,而且是它们的过去。从望远镜看来,不管多远距离的星系团,都均匀各向同性地分布着。因而我们可以认为,宇观尺度上(105光年以上)物质分布的均匀状态,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早已如此。于是,天体物理学家提出一条规律,即所谓宇宙学原理。这条原理说,在宇观尺度上,三维空间在任何时刻都是均匀各向同性的。现在看来,宇宙学原理是对的。所有的星系都差不多,都有相似的演化历程。因此我们用望远镜看到的遥远星系,既是它们过去的形象,也是我们星系过去的形象。望远镜不仅在看空间,而且在看时间,在看我们的历史。有限而无边的宇宙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后,考虑到万有引力比电磁力弱得多,不可能在分子、原子、原子核等研究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他把注意力放在了天体物理上。他认为,宇宙才是广义相对论大有用武之地的领域。爱因斯坦1916年发表广义相对论,1917年就提出一个建立在广义相对论基础上的宇宙模型。这是一个人们完全意想不到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宇宙的三维空间是有限无边的,而且不随时间变化。以往人们认为,有限就是有边,无限就是无边。爱因斯坦把有限和有边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一个长方形的桌面,有确定的长和宽,也有确定的面积,因而大小是有限的。同时它有明显的四条边,因此是有边的。如果有一个小甲虫在它上面爬,无论朝哪个方向爬,都会很快到达桌面的边缘。所以桌面是有限有边的二维空间。如果桌面向四面八方无限伸展,成为欧氏几何中的平面,那么,这个欧氏平面是无限无边的二维空间。我们再看一个篮球的表面,如果篮球的半径为r,那么球面的面积是4πr2,大小是有限的。但是,这个二维球面是无边的。假如有一个小甲虫在它上面爬,永远也不会走到尽头。所以,篮球面是一个有限无边的二维空间。按照宇宙学原理,在宇观尺度上,三维空间是均匀各向同性的。爱因斯坦认为,这样的三维空间必定是常曲率空间,也就是说空间各点的弯曲程度应该相同,即应该有相同的曲率。由于是物质存在的,四维时空应该是弯曲的。三维空间也应是弯的而不应是平的。爱因斯坦觉得,这样的宇宙很可能是三维超球面。三维超球面不是通常的球体,而是二维球面的推广。通常的球体是有限有边的,体积是πr3,它的边就是二维球面。三维超球面是有限无边的,生活在其中的三维生物(例如我们人类就是有长、宽、高的三维生物),无论朝哪个方面前进均碰不到边。假如它一直朝北走,最终会从南边走回来。宇宙学原理还认为,三维空间的均匀各向同性是在任何时刻都保持的。爱因斯坦觉得其中最简单的情况就是静态宇宙,也就是说,不随时间变化的宇宙。这样的宇宙只要在某一时刻均匀各向同性,就永远保持均匀各向同性。爱因斯坦试图在三维空间均匀各向同性、且不随时间变化的假定下,求解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场方程非常复杂,而且需要知道初始条件(宇宙最初的情况)和边界条件(宇宙边缘处的情况)才能求解。他设想宇宙是有限无边的,而且是静态的。再加上对称性的限制(要求三维空间均匀各向同性),场方程就变得好解多了。但还是得不出结果。反复思考后,爱因斯坦终于明白求不出解的原因:广义相对论可以看作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广,只包含“吸引效应”不包含“排斥效应”。而维持一个不随时间变化的宇宙,必须有排斥效应与吸引效应相平衡才行。这就是说,从广义相对论场方程不可能得出“静态”宇宙。要想得出静态宇宙,必须修改场方程。于是他在方程中增加了一个“排斥”项,叫做宇宙项。这样,爱因斯坦终于计算出一个静态的、均匀各向同性的、有限无边的宇宙模型。一时间大家非常兴奋,科学终于告诉我们,宇宙是不随时间变化的,是有限无边的。看来,关于宇宙有限还是无限的争论似乎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膨胀或脉动的宇宙几年之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前苏联数学家弗利德曼,应用不加宇宙项的场方程,得到一个膨胀的、或脉动的宇宙模型。弗利德曼的宇宙在三维空间上也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但是,它不是静态的。这个宇宙模型随时间变化,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三维空间的曲率是负的;第二种情况,三维空间的曲率为零,也就是说,三维空间是平直的;第三种情况,三维空间的曲率是正的。前两种情况,宇宙不停地膨胀;第三种情况,宇宙先膨胀,达到一个极大值后开始收缩,然后再膨胀,再收缩……因此第三种宇宙是脉动的。弗利德曼的宇宙模型最初发表在一个不太著名的杂志上。后来,西欧一些数学家物理学家得到类似的宇宙模型。爱因斯坦得知这类膨胀或脉动的宇宙模型后,十分兴奋。他认为自己的模型不好,应该放弃,弗利德曼模型才是正确的宇宙模型。同时,爱因斯坦宣称,自己在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上加宇宙项是错误的,场方程不应该含有宇宙项,而应该是原来的老样子。但是,宇宙项就像“天方夜谭”中从瓶子里放出的魔鬼,再也收不回去了。后人没有理睬爱因斯坦的意见,继续讨论宇宙项的意义。今天,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有两种,一种不含宇宙项,另一种含宇宙项,都在专家们的应用和研究中。早在1910年前后,天文学家就发现大多数星系的光谱有红移现象,个别星系的光谱还有紫移现象。这些现象可以用多谱勒效应来解释。远离我们而去的光源发出的光,我们收到时会感到其频率降低,波长变长,并出现光谱红移的现象,即光谱会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反之,向着我们迎面而来的光源,光谱线会向短波方向移动,出现紫移现象。这种现象与声音的多普勒效应相似。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迎面而来的火车其鸣叫声特别尖锐刺耳,远离我们而去的火车其鸣叫声则明显迟钝。这就是声波的多普勒效应,迎面而来的声源发出的声波,我们感到其频率升高,远离我们而去的声源发出的声波,我们则感到其频率降低。如果认为星系的红移、紫移是多普勒效应,那么大多数星系都在远离我们,只有个别星系向我们靠近。随之进行的研究发现,那些个别向我们靠近的紫移星系,都在我们自己的本星系团中(我们银河系所在的星系团称本星系团)。本星系团中的星系,多数红移,少数紫移,而其他星系团中的星系就全是红移了。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总结了当时的一些观测数据,提出一条经验规律,河外星系(即我们银河系之外的其他银河系)的红移大小正比于它们离开我们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由于多普勒效应的红移量与光源的速度成正比,所以,上述定律又表述为:河外星系的退行速度与它们离我们的距离成正比:V=HD式中V是河外星系的退行速度,D是它们到我们银河系中心的距离。这个定律称为哈勃定律,比例常数H称为哈勃常数。按照哈勃定律,所有的河外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且,离我们越远的河外星系,逃离得越快。哈勃定律反映的规律与宇宙膨胀理论正好相符。个别星系的紫移可以这样解释,本星系团内部各星系要围绕它们的共同重心转动,因此总会有少数星系在一定时间内向我们的银河系靠近。这种紫移现象与整体的宇宙膨胀无关。哈勃定律大大支持了弗利德曼的宇宙模型。不过,如果查看一下当年哈勃得出定律时所用的数据图,人们会感到惊讶。在距离与红移量的关系图中,哈勃标出的点并不集中在一条直线附近,而是比较分散的。哈勃怎么敢于断定这些点应该描绘成一条直线呢?一个可能的答案是,哈勃抓住了规律的本质,抛开了细节。另一个可能是,哈勃已经知道当时的宇宙膨胀理论,所以大胆认为自己的观测与该理论一致。以后的观测数据越来越精,数据图中的点也越来越集中在直线附近,哈勃定律终于被大量实验观测所确认。宇宙有限还是无限现在,我们又回到前面的话题,宇宙到底有限还是无限?有边还是无边?对此,我们从广义相对论、大爆炸宇宙模型和天文观测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满足宇宙学原理(三维空间均匀各向同性)的宇宙,肯定是无边的。但是否有限,要分三种情况来讨论。如果三维空间的曲率是正的,那么宇宙将是有限无边的。不过,它不同于爱因斯坦的有限无边的静态宇宙,这个宇宙是动态的,将随时间变化,不断地脉动,不可能静止。这个宇宙从空间体积无限小的奇点开始爆炸、膨胀。此奇点的物质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空间曲率无限大、四维时空曲率也无限大。在膨胀过程中宇宙的温度逐渐降低,物质密度、空间曲率和时空曲率都逐渐减小。体积膨胀到一个最大值后,将转为收缩。在收缩过程中,温度重新升高、物质密度、空间曲率和时空曲率逐渐增大,最后到达一个新奇点。许多人认为,这个宇宙在到达新奇点之后将重新开始膨胀。显然,这个宇宙的体积是有限的,这是一个脉动的、有限无边的宇宙。如果三维空间的曲率为零,也就是说,三维空间是平直的(宇宙中有物质存在,四维时空是弯曲的),那么这个宇宙一开始就具有无限大的三维体积,这个初始的无限大三维体积是奇异的(即“无穷大”的奇点)。大爆炸就从这个“无穷大”奇点开始,爆炸不是发生在初始三维空间中的某一点,而是发生在初始三维空间的每一点。即大爆炸发生在整个“无穷大”奇点上。这个“无穷大”奇点,温度无限高、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也无限大(三维空间曲率为零)。爆炸发生后,整个“奇点”开始膨胀,成为正常的非奇异时空,温度、密度和时空曲率都逐渐降低。这个过程将永远地进行下去。这是一种不大容易理解的图像:一个无穷大的体积在不断地膨胀。显然,这种宇宙是无限的,它是一个无限无边的宇宙。三维空间曲率为负的情况与三维空间曲率为零的情况比较相似。宇宙一开始就有无穷大的三维体积,这个初始体积也是奇异的,即三维“无穷大”奇点。它的温度、密度无限高,三维、四维曲率都无限大。大爆炸发生在整个“奇点”上,爆炸后,无限大的三维体积将永远膨胀下去,温度、密度和曲率都将逐渐降下来。这也是一个无限的宇宙,确切地说是无限无边的宇宙。那么,我们的宇宙到底属于上述三种情况的哪一种呢?我们宇宙的空间曲率到底为正,为负,还是为零呢?这个问题要由观测来决定。广义相对论的研究表明,宇宙中的物质存在一个临界密度ρc,大约是每立方米三个核子(质子或中子)。如果我们宇宙中物质的密度ρ大于ρc,则三维空间曲率为正,宇宙是有限无边的;如果ρ小于ρc,则三维空间曲率为负,宇宙也是无限无边的。因此,观测宇宙中物质的平均密度,可以判定我们的宇宙究竟属于哪一种,究竟有限还是无限。此外,还有另一个判据,那就是减速因子。河外星系的红移,反映的膨胀是减速膨胀,也就是说,河外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在不断减小。从减速的快慢,也可以判定宇宙的类型。如果减速因子q大于,三维空间曲率将是正的,宇宙膨胀到一定程度将收缩;如果q等于,三维空间曲率为零,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如果q小于,三维空间曲率将是负的,宇宙也将永远膨胀下去。下表列出了有关的情况:宇宙中物质密度红移的减速因子三维空间曲率宇宙类型膨胀特点ρ>ρcq>正有限无边脉动ρ=ρcq=零有限无边永远膨胀ρ<ρcq<负有限无边永远膨胀我们有了两个判据,可以决定我们的宇宙究竟属于哪一种了。观测结果表明,ρ<ρc,我们宇宙的空间曲率为负,是无限无边的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不幸的是,减速因子观测给出了相反的结果,q>,这表明我们宇宙的空间曲率为正,宇宙是有限无边的,脉动的,膨胀到一定程度会收缩回来。哪一种结论正确呢?有些人倾向于认为减速因子的观测更可靠,推测宇宙中可能有某些暗物质被忽略了,如果找到这些暗物质,就会发现ρ实际上是大于ρc的。另一些人则持相反的看法。还有一些人认为,两种观测方式虽然结论相反,但得到的空间曲率都与零相差不大,可能宇宙的空间曲率就是零。然而,要统一大家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观测和理论推敲。今天,我们仍然肯定不了宇宙究竟有限还是无限,只能肯定宇宙无边,而且现在正在膨胀!此外,还知道膨胀大约开始于100亿~200亿年以前,这就是说,我们的宇宙大约起源于100亿~200亿年之前。爱因斯坦宇宙模型根据物理理论,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提出的关于宇宙的设想与推测,称为宇宙模型。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于1916年建立了广义相对论的物理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宇宙中没有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无论是空间和时间都不能与物质隔开来,空间和时间均受物质影响;引力是空间弯曲的效应,而空间弯曲是由物质存在决定的。爱因斯坦将他的理论应用于宇宙研究,1917年发表了《根据广义相对论的宇宙学考察》的论文,他将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用于整个宇宙,建立起一种宇宙模型。当时科学家普遍认为宇宙是静止的,不随时间变化的。美国天文学家斯里弗已发现了河外星系的谱线红移(显然这是对静止宇宙的挑战),但由于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消息并没有传到欧洲。因此,爱因斯坦也和大多数科学家一样,认为宇宙是静态的。爱因斯坦想从引力场方程着手,得出一个宇宙是静态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答案。但他得到的解是不稳定的,表明空间和距离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随时变化的。为了得到一个空间是稳定的解,爱因斯坦人为地在引力场方程中引入一个叫做“宇宙常数”的项,让它起斥力的作用。爱因斯坦得出一个有限无边的静态宇宙模型,称为爱因斯坦宇宙模型。为了便于理解,可把它比喻为三维空间中的一个二维球面:球面的面积是有限的、但沿着球面没有边界,也无中心,球面保持静态状态。几年以后,爱因斯坦得知河外星系退行,宇宙是膨胀的消息后,非常后悔在自己的模型中加了一个宇宙常数项,称这是他一生中犯的最大错误。
展开全部
宇宙是什么?这个问题与其说是物理问题,不如说是哲学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关于终极的问题。对此,我们只能根据已有的认识,来做出综合性的判断。
关于宇宙的认识,有以下三个常见的错误看法,是需要我们予以澄清的。
第一个常见的错误,是混淆了抽象概念与具体事物的区别。
宇宙的本意是时间与空间,其表示天地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因而,宇宙最初的含义类似自然界,是一个抽象概念。
然而,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宇宙被逐渐聚焦为一个产生人类并仍然影响着我们人类的具体物体。宇宙具有一些具体的统一特征。
比如,存在着星系的普遍红移现象、存在着温度相同的微波背景辐射,以及存在着万有引力等。
如果我们不清楚宇宙究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还是一个具体的物体,就会使我们关于宇宙的认识发生混乱。比如,经常有人发问宇宙之外是什么?宇宙诞生之前是否存在着时间与空间?
关于宇宙的第二个常见错误,是将宇宙的诞生归结为奇点的爆发。
奇点是数学上的术语,类似零点。奇点是没有物理意义的,其既没有空间,也不含任何物体。因此,由奇点的爆发形成宇宙,意味着无中生有,从而丧失了认识的逻辑性。
第三个关于宇宙的常见错误,是认为宇宙始终都是由各种基本粒子构成的,因而宇宙的膨胀仅只是这些粒子的彼此相互远离,并没有产生任何质的变化。
这种简单的认识所带来的困惑 ,就是具有大质量的物体如何超光速运动?它们如何摆脱近距离时的万有引力束缚?
针对上述问题的困惑,有人认为膨胀的仅只是时间与空间,而各种基本粒子以及它们组成的天体只是在时空中漂浮的物体。于是,新的问题又产生出来了,即何谓时间与空间?它们是独立存在的吗?
上述关于宇宙的错误认识,阻断了我们对宇宙的深入研究。比如,质能转换的问题、光速不变和不可超越的问题,以及宇宙的产生与消亡的问题等。
如果我们把宇宙视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其仅只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具体物体的话,那么根据自然界的不连续性,根据普朗克常数h定义的最小粒子即量子,我们有理由相信,宇宙是由无数个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量子)构成的一个封闭系统。
我们可以把宇宙比作量子的海洋,而各种基本粒子及其宏观物质,仅只是由于量子海的涌动所泛起的泡沫。
于是,宇宙的膨胀或收缩,是量子之间的远离与接近;宇宙的外部世界,仍然是量子的世界,只是宇宙内外部量子空间的能量密度是不同的。
于是,决定宇宙膨胀与否的因素,是宇宙内外部量子空间能量密度(压强)的比值。该比值的大小决定了宇宙变化的速率。这一比值会随着宇宙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使宇宙发生反转,产生膨胀与收缩的震荡。
于是,我们理解了物质的产生,仅只是宇宙极速膨胀引起了局部的不平衡,所形成的耗散结构。这些作为耗散结构的物体,会在宇宙相对平稳时,逐步解体还原为原有的最小粒子。
同理,我们可以将宇宙的生成也归结为自然界的涌动所形成的耗散结构。在自然界中,由于其的涌动,会不断地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量子气泡。这些气泡始终在不断地生成与破灭,而我们的宇宙仅只是这些气泡中的一个。
总之,如果我们放眼整个客观世界,将宇宙视为其中的一个具体的物体,那么我们的宇宙就是一个由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构成的封闭系统。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物质,都只是宇宙剧烈震荡的副产品。它们会随着宇宙的平静,而回归到原来开放的能量状态,即还原为离散的量子,成为量子空间的一部分。
宇宙就是一个“梦”,仅此而已!
我们在做梦的时候,绝对不知道自己是在自已的梦境之中。在我们的梦境之中,所有的一切(时间、空间、人物、物质、能量等等)都是我们一个人的独头意识。
我们自己的独头意识可以在梦境之中化现为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风云雨雾,猪马牛羊,天人鬼畜,万事万物,万法万相,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生生灭灭,纷纷扰扰……
但是,我们不知道梦境之中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真的与他人无关。最不可思议的就是,梦境中的所有人,所有思维,都是我们自己一个人。
宇宙就是一个梦,我们所有人都在这个千古大梦之中,幻生幻灭,迷惑颠倒,大搞特搞贪嗔痴慢疑,难以觉醒,白受轮转。
谢邀请!
一般的只能做初步大略的回答。具体细致的还要靠科学解密。
一般认为,宇宙就是自然界的总体概念。大致可认定有时间,空间,物质,物质与物质接触产生的信息的存在并组成。假如要细说!自然界的一切所有都是。可以这样假设的说,能把一个人说的累死,也不见得能说完,说清楚自然界的事。
宇宙太空是无限极边缘空间,人类无法到达终点,宇宙究竟是什么,是由无限极大气层,物质,星球,其中包括太阳系,银河系等等…在太空漂游。人类科学家正在发现研究宇宙空间,在不久将来,只有光电速度有可能到达终极。
在古人看来,宇宙是指所有时间与所有空间的结合,这种看法包含了时空观。在现代宇宙学中,宇宙是指包含一切物质的集合。宇宙是一个整体,并由多层结构组成。
根据目前的理论,在138亿年前,宇宙从大爆炸中诞生。自那时起,宇宙不断膨胀,到现在跨度已经达到930亿光年。这都是有证据的。天文学家在太空中探测到了宇宙大爆炸的余温——宇宙微波背景,大约残存零下270.43摄氏度的温度。天文学家还观测到,宇宙中几乎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这表明宇宙正在膨胀。后来的观测又发现,宇宙是在加速膨胀。
总之,经过138亿年的演化,宇宙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组成宇宙的结构。
首先,我们是生活在地球上。月球绕着地球转,与地球组成了地月系。与其他行星一起,地球带着地月系绕太阳转。太阳与绕其旋转的天体组成了太阳系,跨度一光年左右。太阳只是一颗普通的恒星,它与另外上千亿颗恒星组成了银河系,跨度达到10万光年。银河系也只是一个普通星系,它与另外50多个星系组成了本星系群,跨度1000万光年。本星系群与另外100多个星系群组成了室女座超星系团,跨度1.1亿光年。室女座超星系团又只是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的一部分,这个更大的超星系团跨度达到了5.2亿光年,其中包含了银河系在内的10万个星系。但即便是这么庞大的结构,也只是浩瀚宇宙的冰山一角。
根据最新的观测数据,整个宇宙包含两万亿个星系。星系就像是由恒星组成的岛屿,而宇宙就是那片大海。就这样,一层又一层的结构组成了可观测的宇宙,宇宙就是包含这一切物质的集合。
宇宙就是YGHDYYGHDDDJ(JM)。宇宙是千变万化的。宇宙运动是无法停歇的。所以说,自宇宙诞生那一刻起,宇宙运动规律就是无限变化着的。
宇宙从总体上说是这样的,我们知道炸弹爆炸后,离炸弹越远的地方冲击力越小,这是因为有空气阻力的作用,但是宇宙大爆炸,由于宇宙之外什么也没有,宇宙膨胀是没有阻力的,没有阻力宇宙会无限地膨胀下去的,但是,实际上宇宙总有一天停止膨胀而向收缩方向演变的(暗能量的作用是阶段性的),为什么没有阻力宇宙也会停止膨胀呢?这是因为宇宙大爆炸一开始,就产生了物质,或者说奇点的能量转化为了物质,而物质是有吸引力的,吸引力的总作用是使宇宙产生一种收缩的力量。炸弹是外部力量(空气阻力)使爆炸停止,而宇宙是内部力量(物质之间的吸引力)使宇宙停止膨胀的,所不同的是宇宙停止膨胀后,还要收缩再回到奇点,如此循环往复;且炸弹爆炸是使能量散发了,而宇宙膨胀逐渐减慢,减慢的能量转化为了物质,能量没有散发掉,总能量守恒。
宇宙是什么?宇宙是人类先辈创建文字后,在现实生活劳动中,经过辈辈知识传承留给后人对天地间一切事物的总称。也可以说“宇宙”是两个汉字涵盖天地一切物质的名词!再说的明细一点;人类在没有创造出文字之前,天地间的一切不是就没有存在。天地间在没有人类之前,一切该有的都存在着。有了先辈创造了文字记事分物的明细分类记事后。人才和别的动物的名称不同叫人的。狼虫虎豹等等的一切,才有了人们给世间一切都起了各自的名称!“宇宙”它涵盖天地间的一切,宇宙,不接受认何一个实物和人事,说只有那一件大小物质是宇宙中的别的就不是了!宇宙中的干万亿个星系星际,是宇宙中的。太阳地球月亮,和太阳系中的一切都是宇宙中的!这就是《宇宙》
关于宇宙的认识,有以下三个常见的错误看法,是需要我们予以澄清的。
第一个常见的错误,是混淆了抽象概念与具体事物的区别。
宇宙的本意是时间与空间,其表示天地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因而,宇宙最初的含义类似自然界,是一个抽象概念。
然而,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宇宙被逐渐聚焦为一个产生人类并仍然影响着我们人类的具体物体。宇宙具有一些具体的统一特征。
比如,存在着星系的普遍红移现象、存在着温度相同的微波背景辐射,以及存在着万有引力等。
如果我们不清楚宇宙究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还是一个具体的物体,就会使我们关于宇宙的认识发生混乱。比如,经常有人发问宇宙之外是什么?宇宙诞生之前是否存在着时间与空间?
关于宇宙的第二个常见错误,是将宇宙的诞生归结为奇点的爆发。
奇点是数学上的术语,类似零点。奇点是没有物理意义的,其既没有空间,也不含任何物体。因此,由奇点的爆发形成宇宙,意味着无中生有,从而丧失了认识的逻辑性。
第三个关于宇宙的常见错误,是认为宇宙始终都是由各种基本粒子构成的,因而宇宙的膨胀仅只是这些粒子的彼此相互远离,并没有产生任何质的变化。
这种简单的认识所带来的困惑 ,就是具有大质量的物体如何超光速运动?它们如何摆脱近距离时的万有引力束缚?
针对上述问题的困惑,有人认为膨胀的仅只是时间与空间,而各种基本粒子以及它们组成的天体只是在时空中漂浮的物体。于是,新的问题又产生出来了,即何谓时间与空间?它们是独立存在的吗?
上述关于宇宙的错误认识,阻断了我们对宇宙的深入研究。比如,质能转换的问题、光速不变和不可超越的问题,以及宇宙的产生与消亡的问题等。
如果我们把宇宙视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其仅只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具体物体的话,那么根据自然界的不连续性,根据普朗克常数h定义的最小粒子即量子,我们有理由相信,宇宙是由无数个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量子)构成的一个封闭系统。
我们可以把宇宙比作量子的海洋,而各种基本粒子及其宏观物质,仅只是由于量子海的涌动所泛起的泡沫。
于是,宇宙的膨胀或收缩,是量子之间的远离与接近;宇宙的外部世界,仍然是量子的世界,只是宇宙内外部量子空间的能量密度是不同的。
于是,决定宇宙膨胀与否的因素,是宇宙内外部量子空间能量密度(压强)的比值。该比值的大小决定了宇宙变化的速率。这一比值会随着宇宙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使宇宙发生反转,产生膨胀与收缩的震荡。
于是,我们理解了物质的产生,仅只是宇宙极速膨胀引起了局部的不平衡,所形成的耗散结构。这些作为耗散结构的物体,会在宇宙相对平稳时,逐步解体还原为原有的最小粒子。
同理,我们可以将宇宙的生成也归结为自然界的涌动所形成的耗散结构。在自然界中,由于其的涌动,会不断地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量子气泡。这些气泡始终在不断地生成与破灭,而我们的宇宙仅只是这些气泡中的一个。
总之,如果我们放眼整个客观世界,将宇宙视为其中的一个具体的物体,那么我们的宇宙就是一个由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构成的封闭系统。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物质,都只是宇宙剧烈震荡的副产品。它们会随着宇宙的平静,而回归到原来开放的能量状态,即还原为离散的量子,成为量子空间的一部分。
宇宙就是一个“梦”,仅此而已!
我们在做梦的时候,绝对不知道自己是在自已的梦境之中。在我们的梦境之中,所有的一切(时间、空间、人物、物质、能量等等)都是我们一个人的独头意识。
我们自己的独头意识可以在梦境之中化现为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风云雨雾,猪马牛羊,天人鬼畜,万事万物,万法万相,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生生灭灭,纷纷扰扰……
但是,我们不知道梦境之中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真的与他人无关。最不可思议的就是,梦境中的所有人,所有思维,都是我们自己一个人。
宇宙就是一个梦,我们所有人都在这个千古大梦之中,幻生幻灭,迷惑颠倒,大搞特搞贪嗔痴慢疑,难以觉醒,白受轮转。
谢邀请!
一般的只能做初步大略的回答。具体细致的还要靠科学解密。
一般认为,宇宙就是自然界的总体概念。大致可认定有时间,空间,物质,物质与物质接触产生的信息的存在并组成。假如要细说!自然界的一切所有都是。可以这样假设的说,能把一个人说的累死,也不见得能说完,说清楚自然界的事。
宇宙太空是无限极边缘空间,人类无法到达终点,宇宙究竟是什么,是由无限极大气层,物质,星球,其中包括太阳系,银河系等等…在太空漂游。人类科学家正在发现研究宇宙空间,在不久将来,只有光电速度有可能到达终极。
在古人看来,宇宙是指所有时间与所有空间的结合,这种看法包含了时空观。在现代宇宙学中,宇宙是指包含一切物质的集合。宇宙是一个整体,并由多层结构组成。
根据目前的理论,在138亿年前,宇宙从大爆炸中诞生。自那时起,宇宙不断膨胀,到现在跨度已经达到930亿光年。这都是有证据的。天文学家在太空中探测到了宇宙大爆炸的余温——宇宙微波背景,大约残存零下270.43摄氏度的温度。天文学家还观测到,宇宙中几乎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这表明宇宙正在膨胀。后来的观测又发现,宇宙是在加速膨胀。
总之,经过138亿年的演化,宇宙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组成宇宙的结构。
首先,我们是生活在地球上。月球绕着地球转,与地球组成了地月系。与其他行星一起,地球带着地月系绕太阳转。太阳与绕其旋转的天体组成了太阳系,跨度一光年左右。太阳只是一颗普通的恒星,它与另外上千亿颗恒星组成了银河系,跨度达到10万光年。银河系也只是一个普通星系,它与另外50多个星系组成了本星系群,跨度1000万光年。本星系群与另外100多个星系群组成了室女座超星系团,跨度1.1亿光年。室女座超星系团又只是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的一部分,这个更大的超星系团跨度达到了5.2亿光年,其中包含了银河系在内的10万个星系。但即便是这么庞大的结构,也只是浩瀚宇宙的冰山一角。
根据最新的观测数据,整个宇宙包含两万亿个星系。星系就像是由恒星组成的岛屿,而宇宙就是那片大海。就这样,一层又一层的结构组成了可观测的宇宙,宇宙就是包含这一切物质的集合。
宇宙就是YGHDYYGHDDDJ(JM)。宇宙是千变万化的。宇宙运动是无法停歇的。所以说,自宇宙诞生那一刻起,宇宙运动规律就是无限变化着的。
宇宙从总体上说是这样的,我们知道炸弹爆炸后,离炸弹越远的地方冲击力越小,这是因为有空气阻力的作用,但是宇宙大爆炸,由于宇宙之外什么也没有,宇宙膨胀是没有阻力的,没有阻力宇宙会无限地膨胀下去的,但是,实际上宇宙总有一天停止膨胀而向收缩方向演变的(暗能量的作用是阶段性的),为什么没有阻力宇宙也会停止膨胀呢?这是因为宇宙大爆炸一开始,就产生了物质,或者说奇点的能量转化为了物质,而物质是有吸引力的,吸引力的总作用是使宇宙产生一种收缩的力量。炸弹是外部力量(空气阻力)使爆炸停止,而宇宙是内部力量(物质之间的吸引力)使宇宙停止膨胀的,所不同的是宇宙停止膨胀后,还要收缩再回到奇点,如此循环往复;且炸弹爆炸是使能量散发了,而宇宙膨胀逐渐减慢,减慢的能量转化为了物质,能量没有散发掉,总能量守恒。
宇宙是什么?宇宙是人类先辈创建文字后,在现实生活劳动中,经过辈辈知识传承留给后人对天地间一切事物的总称。也可以说“宇宙”是两个汉字涵盖天地一切物质的名词!再说的明细一点;人类在没有创造出文字之前,天地间的一切不是就没有存在。天地间在没有人类之前,一切该有的都存在着。有了先辈创造了文字记事分物的明细分类记事后。人才和别的动物的名称不同叫人的。狼虫虎豹等等的一切,才有了人们给世间一切都起了各自的名称!“宇宙”它涵盖天地间的一切,宇宙,不接受认何一个实物和人事,说只有那一件大小物质是宇宙中的别的就不是了!宇宙中的干万亿个星系星际,是宇宙中的。太阳地球月亮,和太阳系中的一切都是宇宙中的!这就是《宇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现代天文学认为,宇宙是所有时间、空间、物质的总和,是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整体,是物理学和天文学的最大研究对象。
目前的宇宙理论认为宇宙可能是类似马鞍状的负弯曲形状,该理论源于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的外形如同一个吹起的气球,我们则生活在宇宙的“表面”。
同时,科学家也认为宇宙是平坦的,根据美国宇航局的调查,宇宙可能是平坦的,2013年的调查发现如果宇宙是平坦的,那么误差只有0.4%。
你可以这样简单理解,宇宙是大大的一片空间,其中有很多很多很多像银河系、太阳系、地球这样的星体的空间。
目前的宇宙理论认为宇宙可能是类似马鞍状的负弯曲形状,该理论源于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的外形如同一个吹起的气球,我们则生活在宇宙的“表面”。
同时,科学家也认为宇宙是平坦的,根据美国宇航局的调查,宇宙可能是平坦的,2013年的调查发现如果宇宙是平坦的,那么误差只有0.4%。
你可以这样简单理解,宇宙是大大的一片空间,其中有很多很多很多像银河系、太阳系、地球这样的星体的空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