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1. 求两篇小学六年级文言文练习(最好短一点,简单一点),要付参考答
2012-03-15 12:39(一) 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守以卑者 ( )(2)博闻强记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3. 周公要告诫儿子的是: (用原句回答)4. 读了本文,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1)谦卑(2)强大2、不谦虚谨慎而失去天下,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3、子无以鲁国骄士4、一个人,不管身份、地位如何,都要有一种谦虚的美德(二)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食马者 ( )(2)力不足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3. 概括前两个段落的大意。
第一段: ;第二段:4.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参考答案】1、(1)同“饲”,喂养(2)充足2、拿着马鞭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呀!”3、第一段: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4、世上不是没有人才,要害在于首先要有识才之人(三)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阅十余岁 ( )(2)是非木柿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3.“以为顺流下矣”表现了僧人的什么特点?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1)经过(2)这2、到河里去寻找那两个石兽,竟然没有找到3、“据理臆断”,想当然4、凡事不可只凭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地做出判定。.. .望采纳。
2.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诣 【拼音】:[yì] 叫 杨氏子
慧 机智聪明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用孔的语气反驳孔
高山流水 钟子期 伯牙
知音难觅
音乐 相互了解
教导 只 拉 一起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是他们的智慧不相同么? 不是这样的
学习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离人近 等到中午 谁 说你 智慧多
孔子不能判断
谁说你智慧多?
一样远近
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