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路面裂缝原因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问题一:混凝土路面早期纵向裂缝原因 原因分析: 1. 面层施工工艺不当? 1.1 搅拌不足或过分,振捣不密实,形成的混凝土强度不足或不均匀,易导致早期开裂断板。振捣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造成分层,粗颗粒沉人底层,细颗粒及水留在上层,强度不均匀,表面收缩裂缝增加。? 1.2 混凝土拌和时,如果水泥和集料温度过高,再加上水泥的水化热,会使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很高,在冷却、硬化过程中会使温差收缩加大,导致开裂。? 1.3 混凝土浇筑间断。因停电、机械故障、运输不畅、气候突变、停料等原因使混凝土浇筑作业中断,再浇筑时未按施工缝处理,新旧混凝土由于结合不良和收缩不一致会形成一条不规则的接缝。? 1.4 养生不及时或养护方法不当。尤其是气温高,湿度小,风速大的不利条件下,就会使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太快,从而形成干缩裂缝。? 1.5 切缝不及时。由于机具故障或操作人员切缝时间掌握不准确或切缝深度不足,造成混凝土内应力集中,在混凝土板的薄弱处形成不规则的贯穿裂缝。? 1.6 施工车辆过早通行。某些施工作业面,由于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或因混凝土养护作业需要在混凝土强度不足条件下过早地通车,产生荷载应力,这是产生裂缝的又一个原因。? 1.7 采用真空吸水工艺时,如果因两吸垫之间未重叠而导致漏吸,则漏吸处水灰比较两侧大,混凝土强度较低,收缩也大,会形成薄弱环节而开裂。如果真空吸水参数控制不好,两吸垫交间处也会因两边的拉力过大而开裂。 ? 1.8 传力杆安装不当,上下翘曲,则在混凝土伸缩和传力过程中混凝土就会被破坏,形成裂缝损坏。? 1.9 在日温差较大的季节和地区,混凝土表面修整过程中,要避免阳光直射,整修后要及时覆盖养生,防止混凝土白天过多的升温,造成夜间降温时收缩过大。? 2. 基层施工原因? 2.1 基层标高失控,造成路面厚度不一致,过薄或厚薄交界处将成为薄弱断面,在混凝土收缩时,难以承受拉应力而开裂。? 2.2 基层不平整会大大地增加其与混凝土界面的摩阻力,易在较薄弱路面开裂。? 2.3 用松散材料处理基层标高失控或不平整时,上层混凝土拌和物的水分或砂浆会下渗或被基层吸收,使下部混凝土变得疏松,强度下降。? 2.4 基层干燥会吸收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分,使底部混凝土失水,强度降低,导致开裂。? 2.5 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混凝土路面开裂,一般路基不均匀沉降主要发生在:? (1)填挖相交断面处,半填半挖结合处,新老路基交接处,土基密度不同部位;? (2)软弱地基、湿陷性黄土等特殊路段;? (3)桥涵、构造物附近压实机械难以施工的部位;? (4)路基不同填料的界面或层面。? (5)压实度不足。压实不均匀路段,在路面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水温条件的变化和行车荷载作用,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沉降量不同的结合面产生错台,面板由于荷载作用导致断裂。? 3、材料原因? 3.1 原材料不合格? (1)水泥安全性差,强度不足。水泥中的游离氧化钙(f-Ca0)在凝结过程中水化很慢,水泥凝结硬化后还在继续起水化作用,当f-Ca0超过一定 *** 时,就会破坏已经硬化的水泥石或使抗拉强度下降。水泥强度不足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初期强度,使开......>>
问题二:混凝土路面裂缝原因是什么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的复杂多相混相材料,在其微观结构相组成之间主要的结合力是范德华力。因此其抗拉强度远低于抗压强度。当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因此,混凝土发生开裂的条件就是:在约束下变形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实时的抗拉强度,也就是说必须同时考虑三个条件:变形的大小、约束的程度、实时抗拉强度。不受约束的自由变形不会产生应力;抗拉强度足以抵抗所产生的拉应力时则不会开裂。也就是说不能笼统地认为收缩必然开裂。所产生的应力大小和实时的弹性模量有关,和能够松弛应力的徐变有关;是否引起开裂还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有关。 凡是组成良好并经适当捣固和养护的混凝土,只要内部孔隙和裂缝尚未形成相互连接而直达表面的通道,则基本上是水密性的;在使用中,结构的荷载以及大气环境的影响如冷热交替、干湿循环,可使这些内部微裂缝发展并传播,成为环境中侵蚀性介质浸入的通道[1]。早期裂缝控制的意义在于,已有裂缝的扩展比新生成裂缝容易。可能引起开裂的变形主要是收缩,影响最大的早期收缩如下: 干缩:停止养护后,环境相对湿度低于100%,混凝土干缩即开始;在干燥的空气中,收缩会持续进行,甚至在28年后仍能观察到一些变化[2]。对于普通混凝土,28天收缩约40%, 3个月收缩60%左右,180天收缩约70%,1年收缩平均75%,完全收缩的时间可长达20年。完全干缩值为10000微应变,F. M. Lee曾实测到4000微应变[2]。影响收缩的主要因素是骨料的品种和用量。当骨料品种一定时,单方混凝土中骨料用量越大,即浆骨比越小,则干缩越小。骨料的“骨架”作用即在于此。当水泥(或胶凝材料,以下同)用量不变时,水灰比(或水胶比,以下同)越大时,浆骨比越大,干缩也越大。因此混凝土的配合比中应当尽量减小用水量。 温度收缩:随着水泥实际强度的提高、比表面积的增大,水化热也相应较大,再加上因要求混凝土具有较高早期强度而使用较大的水泥用量,使现在用于厚度为30cm的混凝土构件也需要控制内部温度的变化。混凝土温度每下降15℃时,收缩约150微应变。例如抗压强度约30MPa的混凝土,其弹性模量为约30GPa(按我国结构设计规范),则在约束下可产生弹性拉应力约4.5MPa,而30MPa的混凝土的直接抗拉强度约为2 .7MPa。常有工程中的混凝土拆除模板时就发现已产生裂缝,显然是由温度变形所致。
问题三: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形成原因及其处置办法 按你所说裂缝宽度1-2毫米,那就超过了温度裂缝的0.5毫米,可以排除温度裂缝。
按你所描述的,最有可能的就是沉降裂缝,这种裂缝一般垂直于地面或者承30~45度角方向发展,较大的贯穿性沉降裂缝,往往上下左右有一定的错距。
你这路面的缩缝有点浅,虽然和这次混凝土的裂缝关系不大,但是要做到至少1/3深。
处理办法:你这路面要是刷黑,那就不用管了。要是不刷黑,那就切成矩形,处理路基在重新浇筑。也可以注入沥青,降低路基可能受到的水损害。
问题四: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开裂原因主要有那些? 地基不实、荷载过大、砼养护不到位、分隔缝过小、冻融等
问题五:混凝土工程路面断裂是什么原因 我觉得应该从下面几点进行分析 1.路面厚度设计问题 路面厚度设计的依据是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笔者认为,实际上不管是按标准车的轴载还是非标准车的轴载,车辆的实际轴载远大于设计轴载。由此得知,设计路面实际承受的当量轴次远远大于作为其设计依据的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即现阶段新建路面早期开裂破坏情况较多的症结之一是公路在短期内(如1~2年)已达到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 2.基层的影响 基层的强度及稳定关系面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基层松铺系数(或基层标高)控制不严而导致的二次补加层,因二次补加层与下层基层无法紧密连接,自身厚度又小,因而极易松散,进而引起路面破坏。地基强度不均匀,路基填料混杂或压实不好,产生不均匀沉降,基层平整度差,导致混凝土面层厚度不匀,离散性大,在行车荷载及温度翘曲应力作用下,使路面应力集中。当应力超过极限强度时,就会在厚度薄弱处产生裂缝。 3.路面窨井及管线的影响 (1)路面窨井四周的塘渣填筑是实际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施工单位在推土机推塘渣时,往往将大块塘渣推至窨井边,同时此处压路机很少压到,造成应力薄弱区。实际施工中,路面裂缝很大部分发生在窨井处。 (2)路面下雨污管线渗漏会冲刷路基部分,特别是对流沙土的冲刷更为厉害。 4.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1)不同标号及品种的水泥混杂使用,硬化时间及收缩量不一样,同样会形成裂缝。 (2)集料质量的影响。 (3)搅拌质量的影响。搅拌时间过短,则拌合不均匀,造成面层强度相差过大,硬化时间及收缩量不同,从而导致裂缝产生;搅拌时间过长,则容易导致骨料破碎、离析,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4)振捣质量的影响。振捣不足,易使混凝土中出现气孔、蜂窝,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裂缝;振捣过量,则粗骨料下沉,混凝土离析,影响其强度。 (5)养护的影响。混凝土的养护对其早期强度增长和防止收缩裂缝极为重要。因此,一定要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在表面手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同时必须保证养护的时间,实际养护天数根据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而定,一般宜为14~21天。 5.横向缩缝质量的影响 设置横向缩缝是为了减小收缩应力和翘曲应力。切缝施工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不加强控制,极易引发裂缝。 (1)切割时间。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应采用切缝机进行切割。切缝太早,粗骨料会从砂浆中跳脱;切缝太晚,如果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容许值,混凝土板就会开裂。气温高,混凝土强度增长快,切割时间要提早。温差大,切割时间也要提早。切缝时间一般遵循的原则是“能切就切,宁早勿晚”。切缝机,宜采用机型小、转速快、振动小的,在混凝土浇筑几小时内即可切割。 (2)切割深度。切缝深度应控制为板厚的1/4~1/5.切得太深,板间的传荷能力难以得到保证。切得太浅,混凝土截面的强度削弱得不够,面层上会产生不规则裂缝 (3)接缝料。接缝料是保证混凝土板正常使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处理不好,则极易出现问题。 6.拉杆和传力杆的影响 胀缝传力杆的质量控制主要有两点:一是传力杆的一端应涂沥青,且加管套,以保证其伸缩距离;二是传力杆必须与路面平行,以保证其伸缩方向。前者处理不好,缝端混凝土将被挤裂。传力杆与路面不平行,混凝土板伸缩时,传力杆对混凝土板产生压应力,引起混凝土板拉裂。 (1)横向施工缝传力杆。横向施工缝传力杆应用光圆赶紧,且一半涂沥青,允许滑动。在实际应用中,施工单位为图方便,经常使用螺纹钢,且不涂沥青。施工缝两边混凝土浇筑时间不同,凝结过程中产生的收缩不同步,传力杆不能伸......>>
问题六:素混凝土道路纵向出现裂缝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初步分析原因道路产生裂缝的原因如下:
1、不均匀沉降:也就是路基由于碾压密实度不均匀或路基坐落在地质节理发育强的地带,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降将上面的混凝土路面拉裂,在不均匀沉降的两端应该还有不规则横向裂缝。解决方法是碾压密实,干密度应该达到90%以上且应该根据碾压机械的方法不同采用不同的分层厚度,这里不能详细说了;至于地质原因,好像只能重新勘察选址了。
2、温度裂缝:由于所采用的水泥水化热大,而且混凝土厚度比较厚,由于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内部温度比外部温度高很多,引起内部膨胀将混凝土表面膨裂,但一般不会只出现纵向裂缝,其裂缝方向一般是不规则的。解决方法是采用温度监控,外部采用保温措施或采用外部加热措施,保证内外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干缩裂缝:由于砂率太大或灰砂比太大,由于水泥浆的硬化过程中收缩系数比较大,将表面拉裂。解决方法是提高水泥等级,加大砂、碎石比率,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
4、碱-集料反应或称碱-骨料反应:由于水泥中的碱性成分与水和集料(骨料)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盐,体积膨胀产生裂缝。解决方法是保证水泥及集料合格,冲洗集料降低其中的含泥率。
5、养护:在水泥硬化过程中浇水养护不及时,硬化所需水缺失影响混凝土强度。解决方法略。
问题七:混凝土道路收光后半天就开裂,是什么原因造成? 振捣不够不会导致开裂,只是混凝土不够密实,引起强度不够,开裂原因可能有多方面的:1、由于温度太高收水过快,由于温缩引起裂纹,所以捣混凝土时底层洒水一定要洒透,施工时避开高温时段,也可以提前养护,只要混凝土终凝后用水不会冲坏就洒水养护,效果会非常明显。
2、砂率过大、砂太细或砂含泥量太大也会引起裂缝。
问题八:混凝土路面开裂原因有哪些,有没有这方面的国家标准 混凝土裂缝主要有风裂,局部裂口,通裂,压碎裂。
风裂主要是由于天气原因,温度高,风大,遮盖养护不及时都会在刚抹面初凝未结束的混凝土路面上形成表面深度在1-3mm的浅裂口,这种裂口不规则,一般也不大,称为龟裂或者风裂
局部裂口就是在初凝后或者经过一个温差后,路面局部裂开,但是不通裂,不是从这头裂到那头的那种,一般为振捣不均匀或者基层洒水不匀的原因
通裂就是裂口从上裂到下面,横向裂口,从这头裂到那头,主要原因是切缝不及时,基层裂口向上影射,昼夜温差大
压碎裂就是通车后压碎裂开了,这个主要是混凝土标号低,基层压实度不够,车辆超载,基层与面层之间接触不紧密(比如打路面时没有清扫干净)
还有配合比,地基沉降等极特殊的情况就不说了
问题九: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处理方法 万通的混凝土病害修补料针对混凝土起皮起沙、断板裂缝、蜂窝麻面、坑槽露石子、漏筋掉皮、桥梁的掉皮漏筋有特效
问题二:混凝土路面裂缝原因是什么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的复杂多相混相材料,在其微观结构相组成之间主要的结合力是范德华力。因此其抗拉强度远低于抗压强度。当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因此,混凝土发生开裂的条件就是:在约束下变形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实时的抗拉强度,也就是说必须同时考虑三个条件:变形的大小、约束的程度、实时抗拉强度。不受约束的自由变形不会产生应力;抗拉强度足以抵抗所产生的拉应力时则不会开裂。也就是说不能笼统地认为收缩必然开裂。所产生的应力大小和实时的弹性模量有关,和能够松弛应力的徐变有关;是否引起开裂还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有关。 凡是组成良好并经适当捣固和养护的混凝土,只要内部孔隙和裂缝尚未形成相互连接而直达表面的通道,则基本上是水密性的;在使用中,结构的荷载以及大气环境的影响如冷热交替、干湿循环,可使这些内部微裂缝发展并传播,成为环境中侵蚀性介质浸入的通道[1]。早期裂缝控制的意义在于,已有裂缝的扩展比新生成裂缝容易。可能引起开裂的变形主要是收缩,影响最大的早期收缩如下: 干缩:停止养护后,环境相对湿度低于100%,混凝土干缩即开始;在干燥的空气中,收缩会持续进行,甚至在28年后仍能观察到一些变化[2]。对于普通混凝土,28天收缩约40%, 3个月收缩60%左右,180天收缩约70%,1年收缩平均75%,完全收缩的时间可长达20年。完全干缩值为10000微应变,F. M. Lee曾实测到4000微应变[2]。影响收缩的主要因素是骨料的品种和用量。当骨料品种一定时,单方混凝土中骨料用量越大,即浆骨比越小,则干缩越小。骨料的“骨架”作用即在于此。当水泥(或胶凝材料,以下同)用量不变时,水灰比(或水胶比,以下同)越大时,浆骨比越大,干缩也越大。因此混凝土的配合比中应当尽量减小用水量。 温度收缩:随着水泥实际强度的提高、比表面积的增大,水化热也相应较大,再加上因要求混凝土具有较高早期强度而使用较大的水泥用量,使现在用于厚度为30cm的混凝土构件也需要控制内部温度的变化。混凝土温度每下降15℃时,收缩约150微应变。例如抗压强度约30MPa的混凝土,其弹性模量为约30GPa(按我国结构设计规范),则在约束下可产生弹性拉应力约4.5MPa,而30MPa的混凝土的直接抗拉强度约为2 .7MPa。常有工程中的混凝土拆除模板时就发现已产生裂缝,显然是由温度变形所致。
问题三: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形成原因及其处置办法 按你所说裂缝宽度1-2毫米,那就超过了温度裂缝的0.5毫米,可以排除温度裂缝。
按你所描述的,最有可能的就是沉降裂缝,这种裂缝一般垂直于地面或者承30~45度角方向发展,较大的贯穿性沉降裂缝,往往上下左右有一定的错距。
你这路面的缩缝有点浅,虽然和这次混凝土的裂缝关系不大,但是要做到至少1/3深。
处理办法:你这路面要是刷黑,那就不用管了。要是不刷黑,那就切成矩形,处理路基在重新浇筑。也可以注入沥青,降低路基可能受到的水损害。
问题四: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开裂原因主要有那些? 地基不实、荷载过大、砼养护不到位、分隔缝过小、冻融等
问题五:混凝土工程路面断裂是什么原因 我觉得应该从下面几点进行分析 1.路面厚度设计问题 路面厚度设计的依据是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笔者认为,实际上不管是按标准车的轴载还是非标准车的轴载,车辆的实际轴载远大于设计轴载。由此得知,设计路面实际承受的当量轴次远远大于作为其设计依据的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即现阶段新建路面早期开裂破坏情况较多的症结之一是公路在短期内(如1~2年)已达到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 2.基层的影响 基层的强度及稳定关系面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基层松铺系数(或基层标高)控制不严而导致的二次补加层,因二次补加层与下层基层无法紧密连接,自身厚度又小,因而极易松散,进而引起路面破坏。地基强度不均匀,路基填料混杂或压实不好,产生不均匀沉降,基层平整度差,导致混凝土面层厚度不匀,离散性大,在行车荷载及温度翘曲应力作用下,使路面应力集中。当应力超过极限强度时,就会在厚度薄弱处产生裂缝。 3.路面窨井及管线的影响 (1)路面窨井四周的塘渣填筑是实际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施工单位在推土机推塘渣时,往往将大块塘渣推至窨井边,同时此处压路机很少压到,造成应力薄弱区。实际施工中,路面裂缝很大部分发生在窨井处。 (2)路面下雨污管线渗漏会冲刷路基部分,特别是对流沙土的冲刷更为厉害。 4.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1)不同标号及品种的水泥混杂使用,硬化时间及收缩量不一样,同样会形成裂缝。 (2)集料质量的影响。 (3)搅拌质量的影响。搅拌时间过短,则拌合不均匀,造成面层强度相差过大,硬化时间及收缩量不同,从而导致裂缝产生;搅拌时间过长,则容易导致骨料破碎、离析,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4)振捣质量的影响。振捣不足,易使混凝土中出现气孔、蜂窝,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裂缝;振捣过量,则粗骨料下沉,混凝土离析,影响其强度。 (5)养护的影响。混凝土的养护对其早期强度增长和防止收缩裂缝极为重要。因此,一定要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在表面手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同时必须保证养护的时间,实际养护天数根据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而定,一般宜为14~21天。 5.横向缩缝质量的影响 设置横向缩缝是为了减小收缩应力和翘曲应力。切缝施工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不加强控制,极易引发裂缝。 (1)切割时间。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应采用切缝机进行切割。切缝太早,粗骨料会从砂浆中跳脱;切缝太晚,如果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容许值,混凝土板就会开裂。气温高,混凝土强度增长快,切割时间要提早。温差大,切割时间也要提早。切缝时间一般遵循的原则是“能切就切,宁早勿晚”。切缝机,宜采用机型小、转速快、振动小的,在混凝土浇筑几小时内即可切割。 (2)切割深度。切缝深度应控制为板厚的1/4~1/5.切得太深,板间的传荷能力难以得到保证。切得太浅,混凝土截面的强度削弱得不够,面层上会产生不规则裂缝 (3)接缝料。接缝料是保证混凝土板正常使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处理不好,则极易出现问题。 6.拉杆和传力杆的影响 胀缝传力杆的质量控制主要有两点:一是传力杆的一端应涂沥青,且加管套,以保证其伸缩距离;二是传力杆必须与路面平行,以保证其伸缩方向。前者处理不好,缝端混凝土将被挤裂。传力杆与路面不平行,混凝土板伸缩时,传力杆对混凝土板产生压应力,引起混凝土板拉裂。 (1)横向施工缝传力杆。横向施工缝传力杆应用光圆赶紧,且一半涂沥青,允许滑动。在实际应用中,施工单位为图方便,经常使用螺纹钢,且不涂沥青。施工缝两边混凝土浇筑时间不同,凝结过程中产生的收缩不同步,传力杆不能伸......>>
问题六:素混凝土道路纵向出现裂缝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初步分析原因道路产生裂缝的原因如下:
1、不均匀沉降:也就是路基由于碾压密实度不均匀或路基坐落在地质节理发育强的地带,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降将上面的混凝土路面拉裂,在不均匀沉降的两端应该还有不规则横向裂缝。解决方法是碾压密实,干密度应该达到90%以上且应该根据碾压机械的方法不同采用不同的分层厚度,这里不能详细说了;至于地质原因,好像只能重新勘察选址了。
2、温度裂缝:由于所采用的水泥水化热大,而且混凝土厚度比较厚,由于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内部温度比外部温度高很多,引起内部膨胀将混凝土表面膨裂,但一般不会只出现纵向裂缝,其裂缝方向一般是不规则的。解决方法是采用温度监控,外部采用保温措施或采用外部加热措施,保证内外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干缩裂缝:由于砂率太大或灰砂比太大,由于水泥浆的硬化过程中收缩系数比较大,将表面拉裂。解决方法是提高水泥等级,加大砂、碎石比率,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
4、碱-集料反应或称碱-骨料反应:由于水泥中的碱性成分与水和集料(骨料)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盐,体积膨胀产生裂缝。解决方法是保证水泥及集料合格,冲洗集料降低其中的含泥率。
5、养护:在水泥硬化过程中浇水养护不及时,硬化所需水缺失影响混凝土强度。解决方法略。
问题七:混凝土道路收光后半天就开裂,是什么原因造成? 振捣不够不会导致开裂,只是混凝土不够密实,引起强度不够,开裂原因可能有多方面的:1、由于温度太高收水过快,由于温缩引起裂纹,所以捣混凝土时底层洒水一定要洒透,施工时避开高温时段,也可以提前养护,只要混凝土终凝后用水不会冲坏就洒水养护,效果会非常明显。
2、砂率过大、砂太细或砂含泥量太大也会引起裂缝。
问题八:混凝土路面开裂原因有哪些,有没有这方面的国家标准 混凝土裂缝主要有风裂,局部裂口,通裂,压碎裂。
风裂主要是由于天气原因,温度高,风大,遮盖养护不及时都会在刚抹面初凝未结束的混凝土路面上形成表面深度在1-3mm的浅裂口,这种裂口不规则,一般也不大,称为龟裂或者风裂
局部裂口就是在初凝后或者经过一个温差后,路面局部裂开,但是不通裂,不是从这头裂到那头的那种,一般为振捣不均匀或者基层洒水不匀的原因
通裂就是裂口从上裂到下面,横向裂口,从这头裂到那头,主要原因是切缝不及时,基层裂口向上影射,昼夜温差大
压碎裂就是通车后压碎裂开了,这个主要是混凝土标号低,基层压实度不够,车辆超载,基层与面层之间接触不紧密(比如打路面时没有清扫干净)
还有配合比,地基沉降等极特殊的情况就不说了
问题九: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处理方法 万通的混凝土病害修补料针对混凝土起皮起沙、断板裂缝、蜂窝麻面、坑槽露石子、漏筋掉皮、桥梁的掉皮漏筋有特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