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豇豆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苦苣苔科植物吊石苣苔的全草·《中医大辞典》·石豇豆
- 3.1 石豇豆的别名
- 3.2 来源及产地
- 3.3 性味
- 3.4 功能主治
- 3.5 化学成分
- 3.6 石豇豆的药理作用
- 4 水龙骨科植物高山瓦韦的全草·《*辞典》·石豇豆
- 4.1 出处
- 4.2 拼音名
- 4.3 石豇豆的别名
- 4.4 来源
- 4.5 原形态
- 4.6 生境分布
- 4.7 性味
- 4.8 功能主治
- 4.9 石豇豆的用法用量
- 4.10 附方
- 4.11 备注
- 4.12 摘录
- 5 参考资料
- 附:
- 1 用到中药石豇豆的方剂
- 2 古籍中的石豇豆
1 拼音
shí jiāng dòu
2 英文参考
mountain lepisorus herb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ysionotus cavaleriei Lev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苦苣苔科植物吊石苣苔的全草·《中医大辞典》·石豇豆
石豇豆为中药名,出自《草木便方》,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石吊兰之别名[1]。
3.1 石豇豆的别名
石豇豆、巴巖草、巖泽兰[2]。
3.2 来源及产地
苦苣苔科植物吊石苣苔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的全草[2]。分布陜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西南等地[2]。
3.3 性味
味甘、苦,性凉[2]。
3.4 功能主治
清肺化痰,祛风除湿,活血调经[2]。
1.治肺热咳嗽痰多,痢疾,风湿痹痛[2]。煎服,9~15g,或浸酒服[2]。
2.跌打损伤[2]。水煎兑酒服,外用捣敷[2]。
3.妇女崩漏、痛经、月经不调[2]。
4.肺结核咯血,淋巴结结核,钩端螺旋体病[2]。
3.5 化学成分
全草含石吊兰素(Nevadensin)等[2]。
3.6 药理作用
石吊兰素对犬、猫有明显降压作用,对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抑制作用[2]。煎剂并有止咳、祛痰与平喘作用[2]。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与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2]。
4 水龙骨科植物高山瓦韦的全草·《*辞典》·石豇豆
4.1 出处
《陜西中草药》
4.2 拼音名
Shí Jiānɡ Dòu
4.3 石豇豆的别名
石小豆
4.4 来源
为水龙骨科植物高山瓦韦的全草。夏、秋采收,阴干。
4.5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20厘米。根茎横走,密被黑褐色鳞片。叶互生,厚革质;叶片长线形,近无柄,边缘强度反卷,几达主脉。孢子囊群卵圆形或长圆形,有盾状隔体,着生于细脉相接处,位于中脉与叶边中间,为反卷的叶边所覆盖。
4.6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林下巖石上或树干上。分布云南、四川、湖北、陜西、甘肃等地。
4.7 性味
淡涩,平。
4.8 功能主治
除风湿,镇痛,利尿,调经,通淋,健脾。治风湿疼痛,劳伤腰痛,淋症,崩漏,白带。小儿疳积,头痛,鼻衄。
4.9 石豇豆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浸酒。
4.10 附方
①治淋症,风湿痛:石豇豆一两,水煎服。
②治小儿疳积:石豇豆一两,研粉,加面一斤,蒸馍食。
③治崩漏,白带:石豇豆、三白草各四钱,太白花、金丝带、红三七各三钱,柴胡二钱。水煎服,甜酒为引。
4.11 备注
此外,水龙骨科植物石蕨的全草,在陜西地区亦作石豇豆入药。参见"苍条鱼鳖"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