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过度高估的明末名将,自身实力非常有限,在历史上争议非常大
每个王朝在前期不管是在战斗力还是各个领域方面,都是非常强大。可是到了王朝末年,衰落的不成样子。明朝也是一样,一部分学者认为明朝末年的袁崇焕是明末长城。 正是因为崇祯杀了袁崇焕,加速了王朝衰亡的命运。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在跟后金的几番较量中,袁都取得了不菲的战绩。可他本人也有极大的缺陷,明朝末年同时期并不缺乏像袁崇焕这样的名将。明朝之所以灭亡,跟皇帝,所处的政治环境息息相关。
1:很多人把袁崇焕吹捧到了天上,之前一度认为他很厉害,实际上宁远大捷等都是局部胜利
我之前对袁崇焕这个人物一知半解,可能也是由于金庸先生写的碧血剑所影响,认为明朝之所以灭亡,跟袁崇焕被杀息息相关。实际上断然不是如此,就拿最典型的宁远大捷举例子。 宁远城中一万残兵败将,对方六万大军气势汹汹。袁是典型的守城名将,跟唐朝中期的张巡大致相当。 甚至有人认为袁崇焕能够和岳飞相提并论,更是在胡扯。有关史料记载,宁远大捷后金一方的损失不过区区几百人。明朝虽然取得了宁远大捷,可是觉华岛几千官兵集体战死,对明朝而言损失更大。
2:明朝末年的名将有很多,不单单只有袁崇焕,他的老师孙承宗更胜一筹
很多人认为袁崇焕无所不能,他是那个时代的绝对王者。 这种说辞更是非常不合理,那个时代能力各方面比袁厉害的多太多。 别的不说,单单是提拔袁崇焕的老师孙承宗,就已经非常厉害。明朝在对待辽东战事方面,一度换了好几任辽东经略。第一任杨镐导致萨尔浒之败,最后被杀;第二任袁应泰不敢和后金交战,最后自杀谢罪;第三任熊廷弼,是个比较有才能的人,最后被奸臣迫害致死;第四任孙承宗,关宁锦防线的缔造者。有他的存在,导致后金数年间不敢侵扰中原。
3:袁崇焕被杀的原因有很多,最核心的两点就是斩杀毛文龙,贩卖后金粮草
袁崇焕这个人有一定的能力,也是个忠臣。在国家大是大非面前,没有做好榜样。最让人诟病的就是斩杀毛文龙,原本是浙江人。 一次偶然机会上了皮岛,也就是东江和辽东对后金形成夹击之势。 毛文龙被杀后,后金得到了消息,才有了皇太极带着十万大军进攻北京城的举动。作为辽东的最高军事统帅,他没有考虑到杀害毛文龙的不良后果;再一个就是贩卖后金的粮草,当时蒙古地区闹灾荒。袁考虑到和蒙古结盟的好处,没有想到此时蒙古已经被后金收服。
1:万历时代出现 社会 转型,也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经济膨胀带来的不良恶果
清朝人说明朝实亡于万历,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占主要责任。首先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多年,刚开始的时候励精图治,采用张居正改革,国力蒸蒸日上,史称“万历中兴”。 早在万历之前隆庆生活的那个时代,彻底解决了蒙古边患问题,才有了后面的隆庆开关。外国来到明朝友好通商, 社会 经济迅速发展。有人说这是资本主义萌芽,更准确一点叫做 社会 转型。 经济膨胀带来的恶劣影响也很明显,首先皇帝不理朝政,逐渐形成了党争的局面;再一个就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缺失,一些奸商为了达到赚钱的目的,在一些鸡中注水,江南地主宁愿当守财奴,也不愿意帮助国家。
2:天启皇帝不理朝政,虽然有一定的手段,短短七年魏忠贤专政有一定负面影响
万历之后的皇帝是泰昌帝朱常洛,在位短短一月驾崩。他的儿子天启皇帝继位,这个人在位短短七年。 任用魏忠贤专政,阉党兴起那么东林党就被打压下去。当中许多东林党人士遭到迫害,最著名的比如左光斗,杨链等。 这个好处在于朝中上下形成了团结一致的局面,才有了边关的宁远大捷等。这样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全国各地知道魏忠贤九千岁的大名,许多人不顾农民起义的不利局面。也要贪污钱财孝敬魏忠贤,崇祯上台之后立马铲除了魏忠贤。
3:崇祯皇帝不是一位合格的皇帝,绝对不是昏君,勤政程度不下于明朝二祖
很多人把明朝灭亡的责任归根到崇祯皇帝身上,身为亡国之君,他也曾经励精图治。和别的亡国之君不同,因此有人说崇祯非亡国之君,当属亡国之君。 明朝毕竟在他手上灭亡,其实他手底下也有无数次跟清军农民军议和的机会。好几次快要歼灭农民军的时候,往往清军到来打乱了这一部署。 一直低估了农民军真正的实力,再一个就是崇祯后期的瘟疫。许多学者认为明朝军队之所以抵挡不住八旗铁骑进攻,瘟疫导致情有可原。他的勤政程度方面仅次于朱元璋朱棣父子,没有他们的雄才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