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价值是现实的人与能够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所具有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马克思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思哲学认为:人是社会性与动物性的结合体,但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作为社会性的人,必然有其客观的需要,价值就同人的这种需要有关,但并不由人的需要来决定,而是由其客观基础决定,这种客观基础就是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所固有的属性。所以,价值不单纯是这种属性的反映,而是标志著这种属性对于个人、阶级和社会的一定的积极意义,即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成为人们的兴趣、目的所追求的物件。
价值是客观的,但又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一方面,价值总要打上相应时代的历史印记,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的需要、利益、兴趣、愿望往往不同,甚至彼此对立,但一般地说,一定时代的人们的价值标准,总是植根于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必然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价值又要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或早或晚要发生相应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价值问题上认为,是否有利于当时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是衡量社会现象的价值尺度。对于共产主义者来说,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即共产主义,则是他们的全部社会活动所追求的最高价值。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它反映了人们对某种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认识和态度,包括价值标准、价值评价、价值判断、价值取向、价值导向、价值实现等内容。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并由此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因为,价值观里所讲的价值,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包括物质价值、精神价值、人的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道德价值等内容。
由此可见价值观是极其复杂的。它具有如下特点:1.多样性。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由于所处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价值观;2.群体性。某种价值观一旦形成,往往为某一阶级、某一阶层、某一群体所共有;3.社会性和历史性。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人们,由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的变化,其价值观会发生变化;4.相对稳定性。某种价值观形成后,只要它赖以形成的客观条件没有发生变化,该价值观不会轻易改变。
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价值观,另一类是核心价值观。在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观体系中,各种价值观的地位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有些价值观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从属地位,它仅仅体现社会某个方面或领域的价值取向和追求,这种价值观我们就称之为一般价值观;另一种是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它引领和统率著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是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公民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体现著这个国家或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精神追求和基本价值理念。这种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就叫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决定性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我们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结晶,是中国 *** 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这种核心价值理念支撑着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从更深层次影响着全体国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
由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多样性,而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总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两个既有联络、又有区别的概念。从根本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它们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遵循。但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它们又是相互区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高度凝练及抽象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具有理论化、系统化的特点,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则比较抽象概括,具有高度凝练性、简洁性的特点。也正因如此,我们党在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后,又概括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即为:“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由此延伸出许多东西,包括 爱党、爱国、牺牲、奉献、助人为乐等道德价值观。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我们在价值观的探索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尤其是经历过转型期的道德紊乱,人们普遍感受到核心价值观对于一个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并试图解决这一根本问题。
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三个倡导”是我们党顺应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对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凝聚起亿万人民共同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请采纳~谢谢
2018-06-1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