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糖尿病容易出现低血糖?有哪些症状,应该如何自救呢?
对于糖尿病糖友来说,了解比较多的就是血糖过高时该如何维持稳定而良好的血糖值,尤其是老糖友,面对高血糖都能够做到临危不乱,但如果遇到低血糖的时候该怎么办呢?这个可能就有点棘手了!一般来说 健康 人的血糖不会低于3.9mmol/L(正常人血糖低于2.8mmol/L为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则是3.9mmol/L),这是因为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都需要充足的葡萄糖才能有正常的生理机能,如果人体的血糖偏低了,那么人体的调节机制开始启动,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糖元分解或者进行糖新生,从而增加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进一步提高血糖,达到平衡的效果。
但对于有糖尿病的糖友来说,由于血糖调节出现异常,不仅会出现高血糖,而血糖调节出现异常后,也是非常容易出现低血糖的,相对于高血糖来说,低血糖的控制可能更为艰难,对身体的伤害更大,所以糖友们在日常除了避免高血糖外,还要避免血糖降的太低。
低血糖的定义: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只要血糖数值低于3.9mmol/L,就叫做低血糖,对于正常人来说由于其血糖调节机制比较好,所以标准可以放宽到低于2.8mmol/L。
如果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不能根据血糖值来判断患者的问题严重性,而是应该看实际的表现或者症状来看,比如一个患者血糖3.0mmol/L,但其只有饥饿,冒冷汗的情况,而另一个患者血糖3.8mmol/L,但出现头晕,摔倒的情况,那么如果需要赶紧救治的应该以后者为先,因为每个人对血糖耐受不同,所以低血糖时出现的症状也不同。
一般如果患者出现了低血糖的情况,首先会出现自主神经反应的症状,比如,身体发抖、颤动、出冷汗、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如果情况持续严重,那么就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也就是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开始缺乏葡萄糖了,症状例如眩晕、视物模糊等等。所以如果糖友出现以上的症状,高度怀疑有低血糖的情况,可以用血糖仪进行测定,排除低血糖问题。
根据上面的解释我们能看出来,如果出现自主神经反应的时候,属于症状较轻微的低血糖,这时候患者一般处于清醒的状态,可以进行自我治疗,只要出现了以上的轻微症状,有饥饿感、冒冷汗、发抖、心跳加快时,可以通过自我的适量补充糖分来改善;但如果出现严重的低血糖,意识不清、昏迷等情况时,自己无法治疗,就需要尽快就医治疗。
除了血糖偏低的状态下可能出现一些不适外,还有一种情况虽然血糖比较高,但也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这是怎么回事呢?
打个比方,老张因为平时对于血糖疏于管理,餐后血糖非常高,有时候甚至高到了20-30mmol/L的情况,这天正好家里来了也是糖尿病的亲友,亲友听说老张血糖这么高,赶紧劝其控制血糖要不可能出现众多并发症,老张听后有点担心并发症,等亲友走了以后,注射了胰岛素,结果出现了低血糖的症状,他测试了一下血糖,发现还在11.1mmol/L以上,这不是高血糖吗?原来,当血糖从很高的状态突然下降,身体因为来不及适应血糖的急速变化,调节出现异常就会出现类似于低血糖的症状,这种被称为假性的低血糖。
所以,如果发现血糖还很高却有低血糖症状时,建议糖友可以尝试先坐一会,别摔倒,然后喝一些水,应该能很快缓解,这种现象多出现在刚开始用药的糖友身上,因为以前身体因为惯性适应了高血糖的状态,因为饮食、用药、胰岛素的使用,导致身体情况发生改变,让血糖忽然下降,自身不能适应,就会出现假性低血糖。
低血糖发生容易让糖友感觉不解,为什么?因为很多糖友觉得自己平时控制饮食、运动、服用药物都是很正常的,怎么就突然有低血糖了?其实之所以出现低血糖主要是以上三个方面没有协调好导致的,这也是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
1、饮食原因
这是发生低血糖的首要原因,毕竟我们的血糖主要来源于进食,一般如果出现吃饭比较晚,不规律、进食量过于少、或者进食的份量变化比较大,以及空腹饮酒没有摄入碳水化合物的情况时,都有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2、运动原因
运动有助于控糖,这是因为运动会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帮助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过由于高强度的运动会增加肌肉对于糖分的需求,这时候就可能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降血糖的效果,最高能持续24小时左右,所以如果进行了较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最好能进行血糖监测,如果偏低一定要在运动后适量补充碳水化合物,否则容易出现低血糖。
3、药物原因
这种情况比较容易解释了,最常见的就是胰岛素剂量给多了,或者本来打了胰岛素要吃饭,结果临时有事没吃或者吃的太少,以及吃了磺脲类的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等都有可能出现低血糖。
4、糖尿病前期因素
这类低血糖往往出现在糖尿病前期的时候,这时候虽然胰腺功能有可能受损,但情况不严重,胰岛素分泌减少的也不多,但有可能胰岛素分泌的状态出现异常,比如分泌延迟等,这样的话就会出现进餐的时候葡萄糖达到高峰,但胰岛素分泌却没上来,餐后血糖升高。但等到下一餐的时候,血糖虽然下来了,但胰岛素延迟分泌了,导致胰岛素的量相对升高,血糖进一步下降,就出现了餐前低血糖。
所以,如果本身检查空腹血糖的时候没有异常,但经常出现餐前低血糖的情况,应该注意,这可能是患糖尿病的前兆了。
相关研究发现,如果患者在过去发生过严重的低血糖的话,那么他未来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会大幅提升,而且有可能增加死亡的风险。
其次,低血糖情况可能会对人体的大脑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认知功能受损,进一步增加糖友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
最后,糖友如果曾经遭遇过严重的低血糖,往往会对血糖的剧烈变化有所担心,会不自觉的放宽自己对血糖控制的标准,这样的结果会对糖尿病控制出现影响,导致血糖偏高,反而容易出现并发症。
如果可以自行处理的话
如果血糖在2.5-3.9mmol/L之间的话,建议可以补充糖分,但份量不能超过15g;如果血糖值低于2.5mmol/L的话,那么就应该多补充糖分,但也不能超过30g。糖分摄入后15分钟,可以测量血糖值,看看是否达到了3.9mmol/L以上了,如果没有那么就应该适当再补充一些,得让血糖恢复到3.9mmol/L以上。
如果已经昏迷,或者自己无法处理
如果身边有胰高血糖素的话,可以让亲友直接肌肉注射;如果没有需要亲友用蜂蜜或者糖浆涂抹在低血糖糖友的口腔内,这样促进粘膜吸收。在这之后应该进行血糖监测,如果发现血糖没有回升,应该立即送患者去医院进行治疗。
低血糖的情况下,补充糖分应该直接采用葡萄糖或者精制糖,这样能让血糖快速升高,避免选择高纤维、高脂肪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会延缓胃部的排空,延长糖分的吸收时间,起不到快速回升血糖的效果。
在这里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常见食物中的含糖量,一瓶500ml的可乐,含糖在50g左右;3块方糖等于15g糖;150ml果汁一般含糖也是15g左右。
如果想预防低血糖的情况,不能单单靠饮食,还要结合运动和药物,让这三个方面能够协调,如果血糖不稳定,平时要多对血糖进行监测,这样能够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以及血糖的变化,可以通过适当的饮食、药物调整等多方面进行改善,更重要的是,通过血糖监测了解到出现低血糖的原因,避免下次再次发生。
1、饮食方面
每天的三餐要定时定量,这样不但血糖能够稳定,也能够避免低血糖发生。平时如果经常有低血糖的情况,或者要外出、运动的话,尽量应该带一些小点心,以备不时之需。
调整低血糖的情况,如果需要进食补充的话,首先应该了解血糖的实际数值,这需要随时进行血糖监测,用不用吃点东西、要吃什么食物,吃多少,都需要先量测血糖,确认数值是多少才能下决定,这样才能保证既缓解低血糖,有不让血糖超标。
2、运动方面
平时运动,多通过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来控糖,比如快走、慢跑等等,这种运动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一般每天30分钟以上就可以;如果需要进行高强度的运动,或者需要长时间的运动,比如徒步活动,陪女朋友逛街等等,最好先测量一下血糖,如果血糖本来就不高,尽量应该携带上小点心,一旦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可以适当补充。
3、药物方面
如果服用二甲双胍等不会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的话,一般不用担心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但如果服用磺脲类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药物则应该重视,此外注射胰岛素的糖友也应该提高注意力,注射前最好能够测量血糖,注射后应该尽快进食,避免血糖快速下降,选择合适的剂量。此外,偶尔出现一次低血糖不应该自我调整用药或者停药,如果一周内出现2-3次低血糖,则应该尽快跟医生咨询,调整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