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200字以内)
鲁班造伞的传说:
从前没有伞,出门行路不便当,碰到毒太阳,晒得要死;碰到大雨,淋得像落汤鸡。
鲁班师娘看了,心里难过,对鲁班师说:“人人都说你手艺好,出门人日晒雨淋的,你不能想个法子吗?”
鲁班师答应想办法,师徒们一合计,就在路上造起了歇脚亭,十里一个亭子。亭子造好了,请鲁班师娘来看,鲁班说:“这法子不错吧,又遮太阳,又好躲雨。”
鲁班师娘看了摇摇头:“歇歇脚是不错,出门的人不能老登在亭子里不走啊!”
本来,鲁班师一团高兴,听这么一说,倒没主意了。
“你有好主意你去想,难不成要一步二个亭子吗?”
“一步一个亭子!”鲁班师娘一听,倒真有好主意了,她一点也不生气:“好,我去试试看。”
鲁班师娘又仔细看看亭子,回到家里,用竹子做骨架,扎成个小亭子样子,再糊上油纸。这东西轻轻巧巧的,架子又是活的,要用就撑开来,不用就收起来,这就是伞,做好了,鲁班师娘撑着伞走到鲁班师面前:“你看。这不是一步一个亭子吗!”
鲁班一看,又惊又喜,连说:“佩服,佩服!”
从此就有了伞。直到现在,伞的花样多了,但撑开来,还是像个小小的亭子。
扩展资料:
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是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和拥有的精神财富。
讲故事是中国人寓教于乐的重要方式,千百年来,人们通过说书的、文本的形式,口口相传、本本相传各种民间故事。
在文字还不普及的时代,民间故事承担着培养人生观、道德观、伦理观的职能,听故事,则是人们接受传统文化、自然知识、人生哲学等的重要渠道。民间故事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美好未来的向往,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土壤和根基。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实施中国经典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让这些故事里的经典形象重新靓起来、立起来,实现从口耳相传到多媒体传播的时代变化,把民间文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发展优势。能否调动年轻人的观赏兴趣,进而入耳入心,将是这些民间故事获得新生的关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间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每日电讯:创造性转换,民间故事才能“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