豕的解释
豕(拼音:shǐ)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是猪。
康熙字典:
〔古文〕𢁓𧰧𡰯《广韵》施是切《集韵》《韵会》赏是切《正韵》诗止切,𠀤音始。《说文》彘也。竭其尾,故谓之豕,象毛足而后有尾。《徐曰》竭,举也。《玉篇》猪豨之总名。扬子《方言》猪,关东西或谓之彘,或谓之豕。《林氏小说》以其食不絜,故名之豕。
《传》犬喜雪,马喜风,豕喜雨,故天将久雨,则豕进涉水波。《礼·曲礼》豕曰刚鬣。《疏》豕肥则毛鬣刚大也。《周礼·天官·食医》凡会膳食之宜,豕宜稷。《疏》豭猪味酸,牝猪味苦,稷米味甘,是甘苦相成。又国名。《左传·襄二十四年》范宣子曰:昔亡之祖在商为豕韦氏。《注》豕韦,国名。
又星名。《博雅》营室谓之豕韦。
又《史记·天官书》奎曰封豕,为沟渎。《前汉·天文志》作封豨。
又药名。《尔雅·释草》茢薽,豕首。《疏》豕首,一名彘颅,南人名为地松,今江东呼豨首,可以煼蚕蛹。
又《庄子·徐无鬼》药也,豕零也。《注》豕橐一名苓根,似猪屎,其块零落而下故也。韩愈《进学解》作豨苓。《注》楚人呼猪为豨,卽猪苓是也。《本草纲目》一名豭猪屎。
又《集韵》亥古作豕。《正字通》《家语》或读史云:三豕渡河。子夏曰:己亥渡河。己譌为三,亥譌为豕。或曰支干内有五亥,己亥位居三,三豕渡河是隐语。《说文》亥与豕溷。李阳冰曰:古文亥比豕加一画,《说文》溷乱,不足信。
又叶施智切,施去声。司马相如《上林赋》格虾蛤,鋋猛氏。羂騕褭,射封豕。《韵会小补》相如赋本文一段俱上声,吴棫《韵补》以豕字叶入寘韵,误。《字汇》凡偏傍从豕者,俗省作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