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文什么意思
戏文指戏剧影视文学。
戏文,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成熟的文艺戏剧,由汉族民歌、小曲和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地方戏。12世纪~14世纪流行于中国东南沿海,为区别同时代的“北曲杂剧”,后人称之为南曲戏文、南戏。南戏的存在,使中国的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和古印度戏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代戏剧体系。
最早出现在浙江温州(旧称永嘉),称为“温州杂剧”“永嘉戏曲”,也称南词、南曲戏文,后人为区别于北曲杂剧,简称为南戏。特点是轻柔婉转,作品有《赵贞女蔡二郎》《王魁》《张协状元》等,《琵琶记》代表着南戏的最高艺术成就。
南戏也称“戏文”,是元(公元1279——公元1368)时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现浙江等地仍泛称戏曲为戏文)。中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由宋杂剧、唱赚、宋词以及里巷歌谣等形式,综合发展而形成的。一般认为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
音乐形式:
南戏的戏剧音乐结构在总体上依据于 剧本,以主要角色的上下场来分场,每场自成起讫,称为出,或称折;一本戏可长达几十出,曲牌和套数的运用较为灵活自由。首出由末色介绍剧情大意,称为“副末开场”。
自第2出起,正戏开始,主要和次要角色次第出场,各种大小冷热场次互相配搭,戏剧矛盾逐渐展开,直到形成高潮。最末一出终场时,则有评述全剧性质的下场诗以为终结。
南戏产生于汉族民间,在其初期阶段,结构简单﹑形式活泼自由,角色不过3、4人,进入城市后,剧本增长,角色可多达几十人; 角色分行亦渐细致明确,基本行当有生、旦、净、丑、外、末、贴7种,并广泛吸收诸宫调、唱赚、词调、宋杂剧、元杂剧的腔调、形式、表现方法和演出技巧。
如唱腔和曲牌之吸收词调;抒情性与叙事性唱腔的结合以及曲牌的联缀方法之吸收诸宫调和唱赚;念白、歌唱、滑稽、科诨之吸收参军戏、杂剧和院本;歌舞表演之吸收耍鲍老、跳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