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多样性问题?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为优化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减少城市污染、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品味,人们提出将自然引入城市,通过园林来弥补城市的不足,以形成城市园林。一般认为,无论是生态系统还是生物群落,只有当其达到多样化之后才具有稳定性,才具有较强的抗拒外来影响的能力,城市绿化中植物的多样性也是如此[2]。多样的生态系统及物种构成使城市的园林绿地具备了较好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而单调的生态系统及物种构成使城市园林变得相对脆弱,一旦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园林可能失去其应有的形态及功能。城市园林绿化作为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品味的重要手段,得到政府的广泛重视与支持。在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各地纷纷大规模移植大树和引进外地植物,扩大绿化植物的多样性。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和规范,尽管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市绿化对新优植物的需求,但也埋下了一些隐患。现就目前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品种多样性选择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运用新的视觉和思维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1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多样性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品位的提升,城市绿化植物引进呈现许多新特点,如引种推广数量增多、规模增大;引种方式上,从以往的种子、枝条等繁殖体发展到多种径级的植株;驯化间隔明显缩短,甚至出现不经试验直接引进的现象。尽管短期内有利于满足城市绿化发展对新优植物的迫切需求,但这种无序的植物引进存在诸多问题。
1.1绿化植物引进制度缺失
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已经发育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经济,由于新植物具有很强的观赏新奇性及较高商业价值,园林行业的很多单位纷纷涉足该领域,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竞相引进,大量推广。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和引进是一项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高和生态风险大的工作,应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在进行相应的适应性试验和风险评估之后,方可引进。但目前除了《植物检验检疫条例》外,尚无其他法律和法规可依据,至于园林植物引进的规范性细则更是缺乏。由于制度的缺失,加之高利益的驱使,盲目引进外来植物渐成一种时尚,其背后隐藏了很大的风险。这方面案例不少,如三裂蟛蜞菊、凤眼莲、加拿大一枝黄花等目前均已对城乡环境造成了较大危害。初步统计显示,我国外来杂草共75属107种,其中就有62种是作为观赏植物、药用植物、蔬菜、饲料、牧草等引进的[3],这些惨痛教训再次敲响了盲目引进的警钟。
1.2植物种类单一
尽管各地大量引进外来植物,并没有达到真正丰富园林植物品种的效果,引进主要体现在数量的增加,而不是种类的增多。总体而言,我国城市绿地植物的种类相对比较单一,我国除了个别城市在植物园或者城市周边的自然山林之中园林植物应用的种类超过1000种,大多数城市的物种数量在200~400种,至于能够种植在街道两侧的树种则更少。
近年来大规模引进的外地绿化植物,主要集中在少数品种,跟风和盲从的现象表现突出,尤其是行道树更甚。纵观长江中下游城市,行道树主要选择香樟、女贞、国槐、栾树、合欢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种。植物种类的单调,易导致生态系统脆弱。
1.3植物种类特色不明显
城市的绿化应当因地制宜,在绿化植物种类选择上要首先要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其次要服务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品味及其功能划分。可现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出现了一种可怕的抄袭现象,各城市之间的园林绿化存在惊人的雷同和相似,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上表现更为明显,省会城市选择引进的某些品种,几年后则会漫延到中、小城市。如果自然条件相近的城市相互借鉴还情有可原,但气候、土壤条件根本不同的城市间照搬照抄,只会造成植物生长不适,导致极大浪费。这种盲目跟风引进植物品种还易造成城市自身特色和城市品味的弱化。
一个城市的植物种类是经过几百甚至上千年自然选择的结果,物种之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相对稳定。“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绿化植物的选择应该有一定的区域特色,引进种类和数量与当地植物的比例要恰当,切不可超越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城市绿化主管部门应设置较高的“门槛”,形成准入机制。
1.4对本地物种重视不足
城市绿化是新兴产业,市民、城市绿化工作者常常过分欣赏和青睐外来物种,不注重乡土植物的引种驯化,从而有意或无意地疏远甚至放弃乡土物种。外来种的无序引进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利的后果,如排挤本土植物、微生物和小动物,使其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对野生生物缺乏友好性,不利于丰富生物多样性格局的形成和构建地域特色的绿地景观,异种花粉可能导致过敏症等。而同时,许多本地物种并没有在城市绿化中得到普遍应用,乡土树种,特别是其中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在营造高效、稳定的生态绿地中具有不可替代地位。
1.5植物引种缺乏安全性认识和措施
由于各种形式的国际间植物材料交流相当频繁,使城市绿化植物引种成为最有可能造成生物入侵的途径之一。绿化植物引种所带来的入侵生物不仅包括植物,植物材料可能携带的危险性昆虫和微生物更具隐蔽性,危害更大。目前在植物引种上,不仅在引种安全上意识薄弱,也缺乏科学有效的措施,不利于生物入侵的防范。
2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多样性的对策
城市园林绿化是关系市民日常生活的大事,国家要完善这方面的立法,以保持城市园林的多样性和安全性。同时,在植物选择上对绿化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城市绿化植物选择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植物特性、本地特色、多样性及与城市性质等多方面因素[4]。
2.1地理环境与植物特性相结合
选择最适合当地气候及土壤的植物是园林建设的根本,只有选对了植物种类,园林建设才能多、快、好、省,否则将会事倍功半,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城市具有特殊的小气候及土壤条件,对植物的选择要求较为苛刻,尤其是城市行道树选择的要求更为严格,要求既能够忍耐城市街道强烈的辐射热,又能忍耐瘠薄的土壤。
2.2保住地域特色底线
选择的园林植物一定要有地域代表性,这样才能有利于营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风貌,体现出城市自身文化品味。本土植物的使用量及其与外来植物的比例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一个城市的基调树种是外来树种,那么这个城市的园林风貌很难体现其地域特征。
2.3运用植物品种多样性提高生态安全性
单调意味着危险性的增加,多样意味着安全性的提高。适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植物品种越多,其自然生态系统与生态群落越丰富,则其生态系统更具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只有物种多样化,才能保证城市园林具有较强的抗拒外来干扰的能力,构建丰富的园林景观风貌。
2.4与城市性质相协调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引进除需考虑其自身适应性、功能性外,还需要与所在城市的性质与定位相协调。如文化型城市在树种选择上主要考虑物种的景观效果及其对人的适宜性和友好性,而工矿型城市在物种选择上主要需要考虑对特定污染物的忍耐能力和净化能力等。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目标是“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园林绿化在建设过程中需着力于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因此需要注重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建设,创造出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及物种构成,保证城市园林的稳定性,为人们提供一个层次丰富的既观形又闻香、既赏花又观色的园林生态系统,营造出一个富有地方特色与文化底蕴的现代园林城市景观。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