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历史教学问题意识

 我来答
IT男小何
2023-02-23 · TA获得超过49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0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7.5万
展开全部
  创新已成为新世纪的教育使命。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人们对某些现象、某些事物进行细致观察,深入思考的结果,它是一个人具有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历史教学中,要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需要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的实践与体会是:
  
  一、营造氛围,消除质疑的心理障碍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但是,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不敢提出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学生都存在心理障碍。尤其是那些学习基础差,胆子又小的学生,要让他们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就更不容易。因为他们怕提出的问题没有意义或不着边际,又怕说错话让老师、同学笑话,因此他们常常选择沉默,久而久之,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就越来越淡薄。
  为了消除学生这种“怕”的心理障碍,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让学生敢于提问的氛围。
  
  1 增强“问”的责任意识
  从学生的思想教育人手,给他们讲一些伟人名人小时候不耻下问、刻苦学习等方面的故事,使学生明白:做学问必须不懂就问,不可不懂装懂。
  
  2 削弱“问”的严肃氛围
  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当成他们中的一员,让自己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而且也成为参与者和共同研究者。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允许”:(1)想说允许自由说;(2)说错了允许重新说;(3)说不完整允许补充说;(4)说完后允许自由坐下;(5)意见不同时允许争辩;(6)老师说错了允许批评指正。
  
  3 保护“问”的参与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和爱护他们的问题意识,以亲切的面孔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参与提问,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凡是敢于大胆提问的学生,不管他们的参与是否出色,教师都要以满腔的热情和诚恳的态度,给予及时的表扬,使他们充分享受敢于参与的快乐。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也要先赞扬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然后再给予必要的启发。
  
  4 注意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造外部条件
  教学并不是独立的育人活动,环境特别是校园环境对其会产生很大影响。为此,学校要注意为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意识提供外部条件,要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阅览室、读书角、黑板报等学生学习的重要场地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内才”,让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历史教学的问题教学,避免这种教学形式成为教师自己一人的独角戏。
  以上做法,目的在于为学生创造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良好氛围,从而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使学生变得爱问、敢问、乐问。也只有这样做,学生怕问的心理障碍才能逐步消除。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
  
  陶行知先生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作为教师应当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精神实质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从现实中发现学生提不出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知道提问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启发、多引导、多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方法和途径。
  
  1 从“历史”本身中发现问题
  时间、地点、人物是组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三要素,因此历史学习中有“六w法”,即利用英文中的WHEN(什么时候)、WHERE(哪里)、WHO(谁)、WHAT(什么)、WHY(为什么)、HOW(怎么样)进行追问,抓住这六“w”可以准确完整的理解把握历史事件、历史现象。
  
  2 从归类比较中发现问题
  历史情境是十分复杂的,有许多问题貌似相同,其实质大有区别,因此比较的意义在于可以使感性的认识得到升华,使事物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展现出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相同或不同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如讲到中国历史上秦和情两个王朝历时都很短,学生可以产生这样的疑问:两者之间是否有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3 从现实中发现问题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有历史的影子,从这个角度去提问,问题是取之不尽的,如重大的节庆日、纪念日等,如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将举行许多纪念活动,举办大型图片展、影视作品展等,可让学生联系当前社会热点,谈自己的看法、体会,这样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这一个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都涉及许多历史知识,它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持续动力。
  
  4 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质疑
  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它无法重新演绎。但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纪实录像资料和历史歌曲、编演历史短剧等多种手段把学生带到历史的情境中去。学生依据创设的历史情境中的信息,提出自己的发现和疑问。甚至提出独到的见解。如讲完秦朝的统治之后,可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这幅宏伟壮观的文物图片。一幅幅生动的图片,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并感悟到历史的存在,对秦朝统治的一系列问题,如秦朝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秦朝的苛政、暴政等,都能通过对图片观察,进行分析。
  教师应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钻牛角尖”,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三、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质疑有效控制
  
  要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要注意如下控制:(1)时间控制。首先,要把握质疑时机,特别在讲授新课时和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其次,质疑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才能有所发现。三是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做到“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乱”。四是要防止时间不够,学生“问”无所得,或尚未“解惑”,草率收兵,流于形式走过场。(2)对象控制。质疑问难要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尤其要鼓励差生质疑。差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3)范围控制。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既要拓宽内容、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要作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后,引导学生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实际运算时,被除数和除数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有先后之分,怎么叫‘同时’?”实践证明,做好有效控制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一问到底,学生疲于被动回答教师的“十万个为什么”的做法,要更新教育理念,大胆、放心地“放权”,把提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问题的背景,启发引导学生在相对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得到自疑自解,让学生在学习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以疑促思,增强教学的开放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使课堂成为思维交汇的场所,成为创新种子萌芽的土壤,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