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观后感三篇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八佰这部电影讲的是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四百多人由团长谢晋元带领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顽强抵御日军进攻的故事。下面是我整理的《电影《八佰》观后感三篇》,以供参考。
八佰观后感 1
哲人曾说:一个民族愈加经历苦难,愈会变得顽强!
犹记得年少时,历史课本上曾有过这样一段描述:1937年,苏沪会战最终一役,国民革命军八百孤军血战四行仓库,抵抗数万强敌四天四夜,歼敌数百,击退日军数次进攻,声震海内外。
彼时的我,连同一众懵懂的同学,都深深的被这一段简短的话语所震撼。
我华夏儿郎自果然英勇,列强只能匍匐而行,终步于我方阵地之前。
转眼三十余载,再看八佰壮士之事迹,除了无以复加的震撼,更有一份刻骨铭心的悲痛,以及一份无以伦比的沉重。
一座残破的仓库,被一群军人铸就成不倒的长城,一条染血的苏州河,见证了生命在最终时刻的怒吼与不甘。
硝烟弥漫,血肉横飞!故来征战几人回,尚可马革裹尸还!
明知必死,虽死无悔!我以我血铸长城,生为人杰死鬼雄!
残酷的画面,我热血沸腾,咬紧了牙关却依然泪流满面。
这是渗入血液的震撼,亦是痛入骨髓的悲痛,但更是压在了灵魂上的沉重。
先有918,再有卢沟桥,而那些英勇牺牲的将士,更不知数十天后,便是震惊中外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再向前,鸦片战争、甲午海战……
生灵涂炭、国破家亡!这是百年浩劫,这是亡国灭种!
我不禁想问,这一场浩劫,为何要降临我泱泱华夏?这一群虎狼,为何偏要分食我炎黄子孙之血肉?
伟人曾说:落后就要挨打!
以往创造了强汉盛唐的我们,以往万国来朝屹立世界中央的我们,只是一次沉睡,便被污为“东亚病夫”,便成了列强分食的蛋糕。
这一场浩劫,用亿万同胞的鲜血将我们从沉睡中泼醒,这一场苦难,似烧红的烙铁烙印在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灵魂之上。
然而,就在当下,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有人觉得,劫难已在昨日,国耻恍如隔世,该到了放松的时候,该到了享乐的时候。
我想说,劫难虽过,国耻犹在,列强亡我之心不死,民族振兴之路犹长。
在这民族振兴的关键时刻,忘记苦难,忘记国耻,忘记初心,贪图享乐,只会再一次被列强超越,再一次万劫不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华夏山河埋英骨,烈日青天照我心!
那些逝去的先辈,那些远去的英烈,他们在最终时刻的呐喊,要让列强滚出去,要让谁都不能小看中国人,要让家中的亲人再不收到欺辱,归结起来,便是要让中华民族振兴富强,要让中华人民新福安康。
而我们,唯有铭记那一份沉重的苦难,深知当今的幸福乃是先辈英烈的鲜血造就,唯有不忘传承至今的初心,牢记人民幸福民族振兴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使命,才能无愧先烈,无愧后人。
看着屏幕最终那一个个英烈的简介,回想着他们在炮火中的英勇与悲壮,我的心中虽沉重,身体却更加充满力量,我再一次深刻的感受到:
中华民族,历经风雨,在风雨中洗礼!华夏儿女,饱受苦难,在苦难中成长!
只要铭记苦难, 不忘初心 !
终能人民幸福,民族振兴!
八佰 观后感 2
就在前天我和父母一同去看了《八佰》这部电影,网上都说这部电影十分好看,所以我们就前往了电影院去观看。
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终一役,故事围绕“八百孤军血战四行仓库”展开。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终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便是几位战士背着炸药包往下跳念名字的时候,想一想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是有父母妻儿的人,所以他们都在那个时候往下跳也是十分勇敢的。
还有更多让我感动的片段,他们400多名战士都十分的勇敢,为了不让四行仓库变成他们的坟墓,他们只能在那里抵抗,最终他们赢得的胜利。
而这部电影充分的发挥了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
八佰观后感 3
电影开场就布局了两个场景,充满和平和喧嚣的苏州河对岸以及构成强烈鲜明的宛如废墟,荒无人烟的四行仓库。很明显,河的一端是充满期望和繁华的“天堂”,而另一端则是遍布残缺楼房,荒凉的“地狱”。
我想,影片中贯穿全程的一个线索,就是白马。白马的出现,是四行仓库人们心中的一道光,照亮了人们心中的期望。白马的白,新,亮和四行仓库的黑,破,旧产生了鲜明的比较,象征着在四行仓库这种黑暗,破旧,充满绝望的逆境中有了一丝照入的期望。这也象征着人们内心开始从对死亡的畏惧转换成不惧艰险,奋勇向前的决心。而最终,纯亮雪白的白马,身上染上了鲜血,在路上奔驰,这难道不是人们用献血染成的期望吗?期望从头到尾都没有消失过,反而因为人们的英勇奋战,不惧艰险更加熠熠发光,重燃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唤起人们心中的家国情怀!
影片从开始到结束,展现了我军几百个人防守四行仓库四天的经过,见证了士兵们从刚进来的稚嫩敏感到了成熟勇敢的蜕变。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害怕死亡的那一面,可是当家国破碎展此刻人们眼前的时候,所有害怕都烟消云散,剩下的仅有满腔热血。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团附谢晋元在应对坚持防守两天和升起国旗应对日军更加猛烈的进攻时,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显然,在谢晋元眼中民族荣誉感和唤起民族危亡意识比单纯的防御更有效。而之后用鲜血护住不倒的国旗,也正向河对岸展示了正如何香凝先生所说: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壮言。
而影片最终,接到了撤退命令后,在日军的猛烈射击下,四行仓库的士兵撤离到对岸的途中,我们也看到了对岸人民密切注视着民族同胞的生死存亡,纷纷献出自我的努力,这一过程也是唤醒民族同胞同仇敌忾,团结对外的高潮。尽管看似并不成功的撤退,却带来了最成功的结局。士兵们所展现的精神给中华民族的病打了一剂良药,只要有活着的士兵冲出重围,就能唤起部分中华民族的精神意识,而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这种意识势必是大势所趋,也势必会带来最终的胜利!
八佰观后感 1
哲人曾说:一个民族愈加经历苦难,愈会变得顽强!
犹记得年少时,历史课本上曾有过这样一段描述:1937年,苏沪会战最终一役,国民革命军八百孤军血战四行仓库,抵抗数万强敌四天四夜,歼敌数百,击退日军数次进攻,声震海内外。
彼时的我,连同一众懵懂的同学,都深深的被这一段简短的话语所震撼。
我华夏儿郎自果然英勇,列强只能匍匐而行,终步于我方阵地之前。
转眼三十余载,再看八佰壮士之事迹,除了无以复加的震撼,更有一份刻骨铭心的悲痛,以及一份无以伦比的沉重。
一座残破的仓库,被一群军人铸就成不倒的长城,一条染血的苏州河,见证了生命在最终时刻的怒吼与不甘。
硝烟弥漫,血肉横飞!故来征战几人回,尚可马革裹尸还!
明知必死,虽死无悔!我以我血铸长城,生为人杰死鬼雄!
残酷的画面,我热血沸腾,咬紧了牙关却依然泪流满面。
这是渗入血液的震撼,亦是痛入骨髓的悲痛,但更是压在了灵魂上的沉重。
先有918,再有卢沟桥,而那些英勇牺牲的将士,更不知数十天后,便是震惊中外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再向前,鸦片战争、甲午海战……
生灵涂炭、国破家亡!这是百年浩劫,这是亡国灭种!
我不禁想问,这一场浩劫,为何要降临我泱泱华夏?这一群虎狼,为何偏要分食我炎黄子孙之血肉?
伟人曾说:落后就要挨打!
以往创造了强汉盛唐的我们,以往万国来朝屹立世界中央的我们,只是一次沉睡,便被污为“东亚病夫”,便成了列强分食的蛋糕。
这一场浩劫,用亿万同胞的鲜血将我们从沉睡中泼醒,这一场苦难,似烧红的烙铁烙印在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灵魂之上。
然而,就在当下,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有人觉得,劫难已在昨日,国耻恍如隔世,该到了放松的时候,该到了享乐的时候。
我想说,劫难虽过,国耻犹在,列强亡我之心不死,民族振兴之路犹长。
在这民族振兴的关键时刻,忘记苦难,忘记国耻,忘记初心,贪图享乐,只会再一次被列强超越,再一次万劫不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华夏山河埋英骨,烈日青天照我心!
那些逝去的先辈,那些远去的英烈,他们在最终时刻的呐喊,要让列强滚出去,要让谁都不能小看中国人,要让家中的亲人再不收到欺辱,归结起来,便是要让中华民族振兴富强,要让中华人民新福安康。
而我们,唯有铭记那一份沉重的苦难,深知当今的幸福乃是先辈英烈的鲜血造就,唯有不忘传承至今的初心,牢记人民幸福民族振兴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使命,才能无愧先烈,无愧后人。
看着屏幕最终那一个个英烈的简介,回想着他们在炮火中的英勇与悲壮,我的心中虽沉重,身体却更加充满力量,我再一次深刻的感受到:
中华民族,历经风雨,在风雨中洗礼!华夏儿女,饱受苦难,在苦难中成长!
只要铭记苦难, 不忘初心 !
终能人民幸福,民族振兴!
八佰 观后感 2
就在前天我和父母一同去看了《八佰》这部电影,网上都说这部电影十分好看,所以我们就前往了电影院去观看。
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终一役,故事围绕“八百孤军血战四行仓库”展开。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终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便是几位战士背着炸药包往下跳念名字的时候,想一想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是有父母妻儿的人,所以他们都在那个时候往下跳也是十分勇敢的。
还有更多让我感动的片段,他们400多名战士都十分的勇敢,为了不让四行仓库变成他们的坟墓,他们只能在那里抵抗,最终他们赢得的胜利。
而这部电影充分的发挥了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
八佰观后感 3
电影开场就布局了两个场景,充满和平和喧嚣的苏州河对岸以及构成强烈鲜明的宛如废墟,荒无人烟的四行仓库。很明显,河的一端是充满期望和繁华的“天堂”,而另一端则是遍布残缺楼房,荒凉的“地狱”。
我想,影片中贯穿全程的一个线索,就是白马。白马的出现,是四行仓库人们心中的一道光,照亮了人们心中的期望。白马的白,新,亮和四行仓库的黑,破,旧产生了鲜明的比较,象征着在四行仓库这种黑暗,破旧,充满绝望的逆境中有了一丝照入的期望。这也象征着人们内心开始从对死亡的畏惧转换成不惧艰险,奋勇向前的决心。而最终,纯亮雪白的白马,身上染上了鲜血,在路上奔驰,这难道不是人们用献血染成的期望吗?期望从头到尾都没有消失过,反而因为人们的英勇奋战,不惧艰险更加熠熠发光,重燃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唤起人们心中的家国情怀!
影片从开始到结束,展现了我军几百个人防守四行仓库四天的经过,见证了士兵们从刚进来的稚嫩敏感到了成熟勇敢的蜕变。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害怕死亡的那一面,可是当家国破碎展此刻人们眼前的时候,所有害怕都烟消云散,剩下的仅有满腔热血。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团附谢晋元在应对坚持防守两天和升起国旗应对日军更加猛烈的进攻时,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显然,在谢晋元眼中民族荣誉感和唤起民族危亡意识比单纯的防御更有效。而之后用鲜血护住不倒的国旗,也正向河对岸展示了正如何香凝先生所说: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壮言。
而影片最终,接到了撤退命令后,在日军的猛烈射击下,四行仓库的士兵撤离到对岸的途中,我们也看到了对岸人民密切注视着民族同胞的生死存亡,纷纷献出自我的努力,这一过程也是唤醒民族同胞同仇敌忾,团结对外的高潮。尽管看似并不成功的撤退,却带来了最成功的结局。士兵们所展现的精神给中华民族的病打了一剂良药,只要有活着的士兵冲出重围,就能唤起部分中华民族的精神意识,而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这种意识势必是大势所趋,也势必会带来最终的胜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