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全诗。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2023-08-04 · TA获得超过439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00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6.9万
展开全部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出自《题都城南庄》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作品。全诗如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

去年今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注释

⑴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⑵人面:指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⑶不知:一作“秖(zhǐ)今”。去:一作“在”。
⑷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作者回忆了自己与一位善良而美貌的姑娘的邂逅经历,表现了诗人对这位姑娘深深的思念和未见到她的惆怅心情。

诗的开头两句是追忆。“去年今日此门中”,寥寥数字点出时间和地点,写得非常生动具体,足见这个因素,在诗人心中的地位,使之铭记心中。第二句是描写佳人,诗人拈出一个人人皆知的形象——桃花,春风中的桃花是何等的艳丽,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红艳,足以烘托“人面”之美;再者,本来已经很美的“人面”,在红艳艳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显得更加青春美貌,风韵袭人。一个耀眼的“红”字,正是强烈地渲染出这种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气氛。面对着这一幅色彩浓丽、青春焕发、两美相辉的人面桃花图,不用说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态,诗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欢爱和兴奋,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
三、四两句写今年今日此时。去年今天,有同有异,有续有断。同者、续者,桃花依旧;异者断者,人面不见,人去楼空。此时彼时,这就产生了愈见其同,愈感其异,愈觉其续,愈伤其断。正是这种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心情,越发加剧了眼前的惆怅与寂寞,只是留下美好的回忆在心头。


作者简介

崔护(772年—846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生平事迹不详,唐代诗人。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太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1111
2024-11-25 广告
黄学峰医疗美容是一家富贵包专科医院。由黄学峰亲自带领的专注治疗富贵包团队覆盖全国100余城市。黄学峰医疗美容致力为拥有“富贵包”而苦恼的患者提供诊疗方案,凭借专利技术在行内一直拥有良好口碑,成为名副其实的求美梦工厂!黄学峰秉承"用效果回报每...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1111提供
小山村情怀
高能答主

2023-08-03 · 活首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小山村情怀
采纳数:28615 获赞数:39000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全诗如下: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设置了两个场景,“寻春遇艳”与“重寻不遇”,虽然场景相同,却是物是人非。


出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出自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解释: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从这扇门里望去,只见那美丽的脸庞和桃花彼此相互映衬的绯红。

赏析:此句是诗人的追忆,点出时间和地点,可见诗人心中多么深刻难忘的记忆,“人面桃花”写出恋人的青春美貌,风韵袭人,叫诗人思之难忘。

通俗易懂的白话译文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从这扇门里望去,只见那美丽的脸庞和桃花彼此相互映衬的绯红。
今日再来此地,那丽人已不知所踪,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重点词语注释
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人面:指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不知:一作“秖(zhǐ)今”。去:一作“在”。
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创作背景

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唐人孟棨《本事诗》和宋代《太平广记》中记载: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这段记载颇具传奇小说色彩,其真实性难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证。

赏析

全诗四句,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从故事情节来看,这是一首即兴的诗,它给人看到的似乎只是两个简单的画面——桃花相映着的人面,人面去后的桃花。但是,由于人物的活动贯串其间,由于画面与画面、画面里(桃花)与画面外(诗人)的对比、映衬,便巧妙地显示了人物感情的发生、发展和起伏跌宕的变化,诸如初遇的脉脉含情,别后的相思,深情的重访,未遇的失望等等,都或隐或现地表达出来了。全诗自然浑成,犹如从心底一涌而出的清泉,清澈醇美,令人回味不尽。

“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是可以写成叙事诗的。作者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习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作者简介

崔护(772年—846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生平事迹不详,唐代诗人。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太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阳同学
2023-01-31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小阳同学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10 获赞数:30162
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二等奖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白话翻译:

去年春天 ,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扩展资料:

此诗的创作时间,史籍没有明确记载。而唐人孟棨《本事诗》和宋代《太平广记》则记载了此诗“本事”: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这段记载颇具传奇小说色彩,其真实性难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证。

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树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树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虎食碎天方化0x
2023-08-14 · TA获得超过5.5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8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6万
展开全部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别友人家》中的一句诗句。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夜离别时的情景。"去年今日此门中"表示诗人在这个时刻回忆起去年同样的日子,他站在这扇门前。"人面桃花相映红"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人们的面容与盛开的桃花相互辉映,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这句诗意味着诗人在离别的时刻,感叹着春天的美丽和人生的变幻。它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以描绘春天的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感受和对生命的思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宦菱善昊嘉
2023-06-24 · TA获得超过102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80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5.3万
展开全部
《题都城南庄》是唐朝崔护的诗作。
全文如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