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理学上把实物叫质点?
实际物体在下列三种情况下都可简化为质点:
1、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2、物体上的各点的运动情况都是相同的,所以研究它上面某“点”的运动规律就可以代表它的整体运动情况了,故此物体也可当质点处理。
3、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在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不起作用,或者所起的作用并不显著而可以忽略不计时。
我们近似地把该物体看作是一个只具有质量而其体积、形状可以忽略不计的理想物体,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成为质点的三个条件不需要全部具备。
扩展资料:
一、可视为质点的运动物体的两种情况
1、运动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跟它所研究的问题相比可忽略不计,如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可把地球当作一质点。
2、做平动的物体,由于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用一个点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
二、质点定义的缺陷
质点定义是经典物理最早期的科学定义,它只考虑了物体的质量而没有考虑物体的内在电荷,致使以质点定义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体系无法与电磁学,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及现代物理完全兼容。
现代物理证明,任何物体的最终物质组成都是电子(带单位负电),质子(含有两个带2/3电荷的u夸克和一个带-1/3电荷的d夸克)和中子(含有两个d夸克和一个u夸克)等三种基本粒子。尽管由它们所组成的原子,分子或物体多为电中性,但其内部电荷组成不容忽视。
例如当研究运动的氢原子时,如果将氢原子抽象为质点,则只能与经典力学相联系。如果将其视为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则与电磁学,电动力学,原子物理,以及量子力学相联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