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的小故事

 我来答
Kaiser3344
2011-11-19 · TA获得超过9.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810
采纳率:60%
帮助的人:1218万
展开全部
  道德 故事 【By Kaiser3344】
  【古】
  01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2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 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3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 “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今】
  01汶川发生了大地震,许多人为次慷慨解囊。但是,我在报纸上看见一条反面的新闻:“某地区奥运火炬手在绕过捐款箱后,把一只空的手放在箱子边,什么也没捐。” 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没有错,他们已经捐过了钱,只是几位记者没拍到照片,就让他们空大波,指责声,叫喊声,责骂声,不绝于耳。经事后调查,火炬手并着手再走了一边。这件事让火炬手很郁闷,人民很纳闷,也让社会充满了疑问,这记者怎么这样呢!我则感到很气愤,媒体本是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更加了解社会,却报道出这么一条消息,又和报假新闻有什么区别呢!这是拿灾区人们的利益开玩笑,是对火炬手的不尊重,是对社会的形象的严重损害!实事求是道德的基本表现,而这家媒体却连这点道德都做不到,还怎么再谈自己的信誉呢?
  02富翁的儿子与朋友做生意,被骗了。富翁的儿子很懊恼。他说,我没想到“他”是那种人,我们曾相处得那么好。富翁安慰了儿子,并告诫儿子,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呀,当外在的诱惑突破了他的道德底线,他就会颠覆传统的道德准则。 
  儿子听后,仍一脸迷惑。 富翁说,我们不妨做个实验吧。儿子点点头。  
  富翁领着儿子找到了商人甲。甲的门面房不大,甲正悠闲地喝着茶。富翁取得了甲的初步信任,富翁说,我有一批货想和你合作,你卖不卖?商人甲骨碌碌转了转眼珠子,一脸狐疑。富翁说,你卖了货再给我钱,反正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富翁装作放心的样子,瞥了一眼甲租来的这套门面房。  
  生意谈成了。富翁放了1万元钱的货在甲的店里。  
  随后,富翁又领着儿子找到门面稍大的商人乙,和门面更大的商人丙,都放了1万元的货在他们店里。 
  一个月后,商人丙率先来找富翁,丙的铺子大,周转得快。丙还了货款,并提出要从富翁这儿进更多的货。不久,商人乙、商人甲都来还了货款,无一例外都要求从富翁这儿进更多的货。富翁给了3万元的货。儿子说,他们还是蛮讲信用的,应该多给他们货呀。富翁依然只是笑笑。
  又一个月后,商人丙率先来还钱了,提出要进更多的货。随后,商人乙也来了,也提出要进更多的货。商人甲却没来。富翁领着儿子到了甲的店铺,却已是人去屋空。儿子说,他真不讲信用。富翁没说什么。
  这回,富翁给了商人丙和商人乙各5万元的货。儿子说,他们还是蛮讲信用的,应该多给。富翁笑而不语。
  再过了一个月,商人丙率先来还钱了。还提出要进更多的货。商人乙却没有来。富翁领着儿子到了商人乙的铺子,却已是人去屋空。儿子很惊讶,说,他怎么这么不讲诚信呢?看来,只有  商人丙到底是做大买卖的,可靠!富翁赊给商人丙8万元的货。一月后,丙按时还钱。
  富翁赊给商人丙15万元的货。一月后,丙按时还钱。
  富翁赊给商人丙30万元的货。一月后,丙却没来还钱。
  儿子说,丙一定有特殊原因,他这么讲诚信的人怎会不来呢?富翁不声不响,领着儿子到了商人丙的铺子,却已是人去屋空。儿子更惊讶了,说,人怎么这样呢?
  富翁说,我把人的道德底线都量化成了数字,你该明白了吧?商人甲的道德底线是3万元;商人乙的道德底线是5万元;商人丙相对还是诚信的,但他也有道德底线,是30万元。这就是人性。但不用担心,我早料到了他们这一手,现在他们正准备接受我的律师信,等待法律的审判吧!
  然后,儿子感叹,人呀!人呀!
  富翁说:“我花38万元,教你认识了人性中的一些东西,我觉得值。”
  【楼主】完全按照您的要求来的,若您觉得满意,望多多支持哈!!!
初静恬T3
2017-03-19 · 超过3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3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8.6万
展开全部
  道德 故事 【By Kaiser3344】  【古】  01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2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 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3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 “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今】  01汶川发生了大地震,许多人为次慷慨解囊。但是,我在报纸上看见一条反面的新闻:“某地区奥运火炬手在绕过捐款箱后,把一只空的手放在箱子边,什么也没捐。” 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没有错,他们已经捐过了钱,只是几位记者没拍到照片,就让他们空大波,指责声,叫喊声,责骂声,不绝于耳。经事后调查,火炬手并着手再走了一边。这件事让火炬手很郁闷,人民很纳闷,也让社会充满了疑问,这记者怎么这样呢!我则感到很气愤,媒体本是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更加了解社会,却报道出这么一条消息,又和报假新闻有什么区别呢!这是拿灾区人们的利益开玩笑,是对火炬手的不尊重,是对社会的形象的严重损害!实事求是道德的基本表现,而这家媒体却连这点道德都做不到,还怎么再谈自己的信誉呢?  02富翁的儿子与朋友做生意,被骗了。富翁的儿子很懊恼。他说,我没想到“他”是那种人,我们曾相处得那么好。富翁安慰了儿子,并告诫儿子,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呀,当外在的诱惑突破了他的道德底线,他就会颠覆传统的道德准则。   儿子听后,仍一脸迷惑。 富翁说,我们不妨做个实验吧。儿子点点头。    富翁领着儿子找到了商人甲。甲的门面房不大,甲正悠闲地喝着茶。富翁取得了甲的初步信任,富翁说,我有一批货想和你合作,你卖不卖?商人甲骨碌碌转了转眼珠子,一脸狐疑。富翁说,你卖了货再给我钱,反正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富翁装作放心的样子,瞥了一眼甲租来的这套门面房。    生意谈成了。富翁放了1万元钱的货在甲的店里。    随后,富翁又领着儿子找到门面稍大的商人乙,和门面更大的商人丙,都放了1万元的货在他们店里。   一个月后,商人丙率先来找富翁,丙的铺子大,周转得快。丙还了货款,并提出要从富翁这儿进更多的货。不久,商人乙、商人甲都来还了货款,无一例外都要求从富翁这儿进更多的货。富翁给了3万元的货。儿子说,他们还是蛮讲信用的,应该多给他们货呀。富翁依然只是笑笑。  又一个月后,商人丙率先来还钱了,提出要进更多的货。随后,商人乙也来了,也提出要进更多的货。商人甲却没来。富翁领着儿子到了甲的店铺,却已是人去屋空。儿子说,他真不讲信用。富翁没说什么。  这回,富翁给了商人丙和商人乙各5万元的货。儿子说,他们还是蛮讲信用的,应该多给。富翁笑而不语。  再过了一个月,商人丙率先来还钱了。还提出要进更多的货。商人乙却没有来。富翁领着儿子到了商人乙的铺子,却已是人去屋空。儿子很惊讶,说,他怎么这么不讲诚信呢?看来,只有  商人丙到底是做大买卖的,可靠!富翁赊给商人丙8万元的货。一月后,丙按时还钱。  富翁赊给商人丙15万元的货。一月后,丙按时还钱。  富翁赊给商人丙30万元的货。一月后,丙却没来还钱。  儿子说,丙一定有特殊原因,他这么讲诚信的人怎会不来呢?富翁不声不响,领着儿子到了商人丙的铺子,却已是人去屋空。儿子更惊讶了,说,人怎么这样呢?  富翁说,我把人的道德底线都量化成了数字,你该明白了吧?商人甲的道德底线是3万元;商人乙的道德底线是5万元;商人丙相对还是诚信的,但他也有道德底线,是30万元。这就是人性。但不用担心,我早料到了他们这一手,现在他们正准备接受我的律师信,等待法律的审判吧!  然后,儿子感叹,人呀!人呀!  富翁说:“我花38万元,教你认识了人性中的一些东西,我觉得值。”   【楼主】完全按照您的要求来的,若您觉得满意,望多多支持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5-25
展开全部
道德模范小故事

几年前的一天下午,阳光明媚,一阵风吹过,带起地上斑驳的树影的轻微摆动,我携着我8岁的尚且年幼的表弟出来遛弯,只觉得眼前的光斑有点晃人,便微咪了眼睛,转了转头,朝别处望了望。

马路中间的横道线上,一个女孩蹦走着,看上去比我表弟年龄还小些,她的相貌倒是不记的多少了,但是脸上灿烂的笑容,两个羊角辫却是十分清晰,当时她手里拿着个空瓶子,她慢慢穿过了马路,而她下面的一个举动却让我惭愧了许久,只见她把空瓶子小心地放进了路边的垃圾桶,随后反身又走向那条横道线。

那时我突然醒悟,原来她过马路竟是为了扔一个空瓶子。忽然想起以前随手扔垃圾的事情,我连一个孩子都懂得的基本道德都无法做到,顿时感到羞愧万分。又想到身边的表弟正是应教他道德的年龄,于是我蹲下身,指着那个女孩,说:“你看,那个女孩子为了扔个空瓶子,还穿过马路特意丢进垃圾桶里。你要记得,垃圾不要乱丢,一定要扔在垃圾桶里,这是基本道德。”表弟顿了顿,说:“但是我妈有一次也乱扔垃圾。”我倒被他问的有点讪讪,想了想,继续说:“小博,你妈做的是不对的,你只要记住不要乱丢垃圾,不要去在意别人怎样,自己做到就行了。不要忘了,以后你妈乱扔垃圾的时候,你得纠正啊。”表弟看见一脸一本正经的样子便应了。

我继续寻找着那么女孩的身影,果然一会儿被我找到了。而她已经走的极远了,只能看见她一蹦一跳的背影还有同样一蹦一跳的羊角辫……但心里不知是喜是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柠檬我不萌哒i
高粉答主

2018-05-26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5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1万
展开全部

道德行为的小故事一: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解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

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芸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詟为文景之治。

道德行为的小故事二: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肖看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绿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峧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

道德行为的小故事三:

赵孝争死

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友爱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求恳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

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肯答应。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仙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给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道德行为的小故事四:

姜肱大被

汉朝时候,有个姓姜名肱的,表字叫伯准。和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叫姜仲海,一个叫姜季江的,天性非常友爱。有一次,兄弟们一同到府城里去,晚上碰着了强盗,就要杀他。他们们兄弟三个人都抢着死,强盗也就把三个人都释放了,只抢了一些衣服和金钱去。

到了府城里,别人家看见姜肱兄弟们都没有了衣服,就可姜肱这是什么绿故。姜肱就用别的话来支开了,终究不肯说明,碰着强盗这一回的事。强盗们们得知了,觉得很感激潋,并且很懊悔,就就到了姜肱那儿,叩头谢罪,把以前抢去的物件,统统都还了他们。

道德行为的小故事五: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1-25
展开全部
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演绎着大大小小的道德故事。我也曾经历过一些道德故事,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小的贝壳,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
记得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妈妈到超市买菜,有一车绿油油的小黄瓜吸引了妈妈的目光,我们来到菜前,妈妈弯腰买菜,我在旁边等她。忽然,我发现妈妈身旁的一个阿姨在付钱时不小心掉了十元钱,她一点也没感觉到。这时我急忙走过去,刚把钱拾起来给阿姨时,就听见一个小女孩大声说:“阿姨,你的钱掉了。”当丢钱的阿姨正疑惑得看着地面时,小姑娘指着我说:“阿姨,你的钱掉了,是这位姐姐帮你捡起来的。”我的脸通红通红的,然后我把拾到手里的钱递给丢钱的阿姨,阿姨立马向我道了谢,我一边高兴地说着不用谢,一边走向妈妈身边。
道德,就像一束花,一朵开在心间的花、又像一句话,一句温暖你我的话。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那么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许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虽然平凡,却不能忽视,就像《钓鱼的启示》一文中的父亲讲得那样,“道德是一个是与非的问题.....”我要向钓鱼的孩子那样,做一个有道德有志气的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