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如何选择主题求解答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形势、新情况,带来新任务、新问题,呼唤着新思路、新对策。针对我国过去旧的教育观念,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目标,新的课程改革正在全国拉开了帷幕。
许多年以来,传统的教育习惯于沿袭固定的模式:教师习惯于忠实于教材,扮演着传授知识的权威角色。由于过去教材的内容难度大,往往将一些本该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工作,由教师来承担,这使得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越来越形成定式,习惯于为了考试而学,习惯于依葫芦画瓢,不能开拓思维,进行创新设计,使学生智慧的火花正逐渐熄灭,造成了我们的学生在理论知识上都是高材生,在动手实践中往往成为了低能儿。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新的课程学习中,探究性学习成为了“教”与“学”的重点。做为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生物教师,要仔细地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的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各种性质的探究性活动。
教师在这种探究性学习的要求下,该怎样指导学生呢?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本人在“怎样指导学生选择探究性的问题”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习所从事的探究性活动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是不同的:探究性学习必须满足学生在短时期内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的结构。所以这个过程在现行教材中都被简化。如: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在大部分的教学活动中,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或由教材提出问题,在获取事实这个环节,常常是由教师和教材来确定研究方法、步骤、所用材料等,这样就省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环节。
但是,我们现阶段所使用的新的教材,在设计探究活动时,探究内容涉及的生物材料或生物与环境状况等难以适应地区、学校的差异;所提供的资料和创设的情景,大多是用文字、图片和数据来表示,它的生动性、具体性不够理想,这需要教师去弥补。它虽然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因难,但也教师留下了广阔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充分利用这个空间。
教师要利用各种生物材料,选择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探究性实验来补充或代替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如:教材中设计的“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其主要目的是研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如果在上课期间,由于气候的干燥、时间的仓促,没法扑捉到足够的鼠妇,使得活动不能正常进行,教师可以考虑用“温度对小鱼呼吸的影响”这一探究性实验来代替,它不仅符合课程标准中对知识掌握的要求,在实验材料的获取上也更容易一些。
教师要善于从现有教材的内容中,进一步挖掘出值得学生学习研究的内容。例如:在教材《苔藓植物》这一节,提到了“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特点,把它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教师可以以苔藓植物为主题,进行“校园内苔藓分布状况与污染程度的探究”,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能唤起学生爱校、护校的环保意识;在教材《观察叶片结构》这一节中,用了较多的篇幅介绍了“气孔”这一知识点,教师如果设计“不同环境中生长的植物气孔分布状况的探究”,让学生去探究阳生植物、阴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不同叶片中气孔的分布状况、数量等因素,这对进一步了解气孔的作用有很好的帮助。
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设计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性学习。从现在的教材中,“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活动中,就已经提到了实验装置对实验的重要性。教师在《蒸腾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这一节的教学中,如果指导学生对蒸腾作用的装置进行设计,同时利用自己设计的装置进行蒸腾作用实验的探究,记录装置在实验中的优点和缺点,这对理解蒸腾作用的功能、意义有着很大的帮助。
教师要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学会从生活中寻找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探究性活动的主题。例如:当家人外出,无法照料家中栽培的植物,那么,“保证植物长时间吸水装置的探究”就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这在成人看来可能并不是很困难,但对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它可能需要学生不仅要利用书本知识,也许还要向家长请教;“探究家庭中可能存在的污染源”这一探究主题,它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更要有相当的环保知识,它可以促使学生寻找相关的知识,研究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设计与活动相关的装置,对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可以从较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一探究性活动,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进行。
教师要重视“进一步探究”在教学中的作用。在现阶段使用的教材中,设计了许多“进一步探究”的活动,这往往是安排在课后进行的活动,课程标准并没有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进行这些探究活动,但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得出的结论,将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效益。例如:“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空气流动会影响蒸腾作用吗?”等,它对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有着很好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这些探究。并对这些学生给更高的评价和激励。但是,这些活动会占据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只适合一些学习上能力强、负担小的学生,教师不要强迫所有学生都进行。如果学校有课外的兴趣小组,也可将“进一步探究”做为探究性活动的主题。
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精心选择和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很多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取得大量的生物学知识和新的生物学信息,教师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设计交流的主题,让学生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流,如:“生态系统中人所起到的作用”、“我所了解的最新生物学动态”、“当今世界各国的绿化状况”等专题性探究性学习,给了学生展示自身能力的机会、相互交流信息的机会、教师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此外。利用模拟实验,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利用模拟方法等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也是教师可以利用的好的教学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是一个帮助者的角色,教师将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材料,解释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他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但是,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挑战学生,鼓励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此外,探究性学习活动并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和教师的自身教学素养,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达到课程目标中的要求。一切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都应该提倡。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需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支撑。这就要求广大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把新教材的实验当作科学研究来做,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教学规律。
许多年以来,传统的教育习惯于沿袭固定的模式:教师习惯于忠实于教材,扮演着传授知识的权威角色。由于过去教材的内容难度大,往往将一些本该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工作,由教师来承担,这使得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越来越形成定式,习惯于为了考试而学,习惯于依葫芦画瓢,不能开拓思维,进行创新设计,使学生智慧的火花正逐渐熄灭,造成了我们的学生在理论知识上都是高材生,在动手实践中往往成为了低能儿。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新的课程学习中,探究性学习成为了“教”与“学”的重点。做为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生物教师,要仔细地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的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各种性质的探究性活动。
教师在这种探究性学习的要求下,该怎样指导学生呢?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本人在“怎样指导学生选择探究性的问题”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习所从事的探究性活动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是不同的:探究性学习必须满足学生在短时期内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的结构。所以这个过程在现行教材中都被简化。如: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在大部分的教学活动中,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或由教材提出问题,在获取事实这个环节,常常是由教师和教材来确定研究方法、步骤、所用材料等,这样就省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环节。
但是,我们现阶段所使用的新的教材,在设计探究活动时,探究内容涉及的生物材料或生物与环境状况等难以适应地区、学校的差异;所提供的资料和创设的情景,大多是用文字、图片和数据来表示,它的生动性、具体性不够理想,这需要教师去弥补。它虽然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因难,但也教师留下了广阔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充分利用这个空间。
教师要利用各种生物材料,选择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探究性实验来补充或代替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如:教材中设计的“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其主要目的是研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如果在上课期间,由于气候的干燥、时间的仓促,没法扑捉到足够的鼠妇,使得活动不能正常进行,教师可以考虑用“温度对小鱼呼吸的影响”这一探究性实验来代替,它不仅符合课程标准中对知识掌握的要求,在实验材料的获取上也更容易一些。
教师要善于从现有教材的内容中,进一步挖掘出值得学生学习研究的内容。例如:在教材《苔藓植物》这一节,提到了“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特点,把它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教师可以以苔藓植物为主题,进行“校园内苔藓分布状况与污染程度的探究”,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能唤起学生爱校、护校的环保意识;在教材《观察叶片结构》这一节中,用了较多的篇幅介绍了“气孔”这一知识点,教师如果设计“不同环境中生长的植物气孔分布状况的探究”,让学生去探究阳生植物、阴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不同叶片中气孔的分布状况、数量等因素,这对进一步了解气孔的作用有很好的帮助。
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设计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性学习。从现在的教材中,“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活动中,就已经提到了实验装置对实验的重要性。教师在《蒸腾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这一节的教学中,如果指导学生对蒸腾作用的装置进行设计,同时利用自己设计的装置进行蒸腾作用实验的探究,记录装置在实验中的优点和缺点,这对理解蒸腾作用的功能、意义有着很大的帮助。
教师要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学会从生活中寻找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探究性活动的主题。例如:当家人外出,无法照料家中栽培的植物,那么,“保证植物长时间吸水装置的探究”就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这在成人看来可能并不是很困难,但对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它可能需要学生不仅要利用书本知识,也许还要向家长请教;“探究家庭中可能存在的污染源”这一探究主题,它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更要有相当的环保知识,它可以促使学生寻找相关的知识,研究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设计与活动相关的装置,对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可以从较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一探究性活动,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进行。
教师要重视“进一步探究”在教学中的作用。在现阶段使用的教材中,设计了许多“进一步探究”的活动,这往往是安排在课后进行的活动,课程标准并没有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进行这些探究活动,但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得出的结论,将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效益。例如:“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空气流动会影响蒸腾作用吗?”等,它对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有着很好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这些探究。并对这些学生给更高的评价和激励。但是,这些活动会占据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只适合一些学习上能力强、负担小的学生,教师不要强迫所有学生都进行。如果学校有课外的兴趣小组,也可将“进一步探究”做为探究性活动的主题。
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精心选择和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很多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取得大量的生物学知识和新的生物学信息,教师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设计交流的主题,让学生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流,如:“生态系统中人所起到的作用”、“我所了解的最新生物学动态”、“当今世界各国的绿化状况”等专题性探究性学习,给了学生展示自身能力的机会、相互交流信息的机会、教师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此外。利用模拟实验,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利用模拟方法等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也是教师可以利用的好的教学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是一个帮助者的角色,教师将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材料,解释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他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但是,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挑战学生,鼓励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此外,探究性学习活动并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和教师的自身教学素养,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达到课程目标中的要求。一切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都应该提倡。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需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支撑。这就要求广大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把新教材的实验当作科学研究来做,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教学规律。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