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
这句诗是出自于唐代李绅《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
原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扩展资料
《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的第一句“锄禾日当午”,概括的写出农民从事的活动、时间和天气情况。日当午,是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着,是一天最热的时候,诗人没有一般地写农民锄禾如何劳累,而是集中写他与第一句“日当午”紧相呼应。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浅显易懂,但却十分感人,主要原因是借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议论,来揭示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描述,细致写烈日下农民田中锄禾;议论,紧紧围绕人人必需的“盘中餐”。而且,诗的前后联系很紧,顺理成章。没有前面两句的描述,后面两句议论就显得空泛,没有根基,没有力量。反之,没有后面的议论,前面的描述也就还停留在表面,意义也就没有这样深刻了。
关于“锄禾”的含义,目前主要有除去杂草和泛指所有农事这两种说法,具体分析如下:
一.说法一是除去田间杂草,说法二是泛指田间相关农事。出自唐朝诗人李绅《悯农二首》一诗中的“锄禾”二字,虽其所代指的明确含义存在些争议,但都和农事脱不了关系。首先,比较普遍的说法是认为,锄禾日当午,是指在正午时分,农民还忙于农作,在田间清理野草杂草,以防止它们阻碍农作物的茁壮成长。
而之所以要选择在正午的时候,是因为这个时候的太阳光照射通常很强烈,能较快杀死被拔掉的杂草,降低再生的概率。因此这里的“锄禾”,就是百姓在播种养育庄稼时,日常清理杂草的基本操作。
第二种说法的意思是,这两个字并不单单指代某一种田间农事操作,而是泛指与农忙播种有关的事情,例如除草、灌溉、翻土和插秧等行为。此外,有人认为可能是作者看到了农民在田间劳作,又为了整句话的押韵,才使用“锄禾”一词,当然,这种观点纯属后世的猜测而已。
二.锄禾日当午这首诗,表达的是农耕不易,要珍惜粮食。无论锄禾二字是上述所说的哪一种解释,看起来都是有些道理,可以说得通的。而且也不会影响这首诗,所想表达的农业耕种的辛劳和不易,告诫我们一定要懂得爱护粮食,不能浪费。
其次,抛开这首诗,对于诗的作者李绅是真的想吐槽一二,他也算的上是历史上表里不一的代表人物之一。万万想不到,能写出如此悲天悯人情怀诗作的李绅,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却是位很奢侈浪费,并以权利欺压百姓,无视民生疾苦的贪官污吏。据说因为他喜欢吃鸡舌,就命人擒杀近三百只活鸡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种种行为都与他的悯农作品很不相符。
锄禾:用锄去掉禾田里的杂草(与锄头有关)。
出自《锄禾 》
作者:唐朝诗人李绅
原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意】:农民锄地在太阳当头正中午,汗珠儿一串一串滴进禾下土。有谁知道碗盘里的饭食啊,颗颗包含着辛苦的血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