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全部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它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益大小的重要依据。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这些都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特征。但我认为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从这几点也可以看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二、联系农村学生的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育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我们教师充分了解本班学生原有的数学基础,准确把握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好每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我们首先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知识基础等,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其次,要熟悉数学教材,对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要求、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都要了如指掌。另外,还要明确各单元、各章节的知识在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融会贯通地教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时,根据本班学生数学基础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大纲把教学目标定为: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通过拼图活动探索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拼图探索勾股定理,没有按照教学大纲把证明勾股定理作为教学的重点。
三、指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确保课堂有效教学
教学活动之前,每位教师不仅要认真备好课堂教学的内容,更要充分备好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去掌握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备好如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际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完全靠老师来调动。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环境不同,情景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情绪不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也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具有教育机智,随时都能指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约束自己,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备课中,我们还要在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的广度、深度、自觉度上下功夫。要恰当合理的组织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的最贴切的情景材料和保证学生该用的足够的时间,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只有当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我们的教学才可能实现有效乃至高效的目标。要让学生学习有效,教师在备课中首先要确保有效,只有有效的教学方案,才能保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1)、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多媒体课件教学在这方面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意运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两种教学方法优势互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使数学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吸引他们长期的注意力,让他们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从而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我在讲授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二课时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很轻松地演示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以及图象的位置和增减性。特别直观、形象,学生很容易记住,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教学方法。
由于不同的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都不一样,因此,仅靠教师的整体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通过摸索我们发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即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各小组内的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各小组之间互相竞争,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例如我在讲授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一课时时,按照上述方法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让每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观察、分析、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且要求每组的小组长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组员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到讲台上当小老师讲课,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最后,我还会对小老师们的讲课和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刚开始时,学生们个个都比较胆小,没有人愿意上讲台去讲。但是当他们后来发现自己的讲课获得了老师和全班同学的肯定时,都变得喜欢上讲台,争着上讲台讲课了,他们真正成了数学课堂的“主人翁”。看到学生们有这样的转变,我感到非常地欣慰,很有成就感。
五、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今,教师对学生表现好坏的评价还是通过学业成绩的高低来决定的,是片面的,消极的,所以也是低效的。学知识应该先做人,这是教师在教授知识前应该教给学生的。任何一个人都处在一个或大或小的集体里面,如果他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不尊重他人,是要被集体淘汰的,所以不是学习成绩好就能决定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同时,教师也不能片面地认为学生学习成绩好就是发展得好。
有效的评价体现应该是全面、公平、人性化的。全面,应该包括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这里的“智”也不单单指学习成绩的高低,还应该包括个方面的能力,如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能力、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等。评价的形式也不仅仅是百分制和等级制,可以采取书信式和评语式等比较亲和的形式,把学生个人存在的问题逐一分析,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能得到全面发展。切不可再将学生推入考试和题海的深渊。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有限的45分中内让学生学到多于45分钟的内容,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提倡的“轻负担,高质量”,是我们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它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益大小的重要依据。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这些都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特征。但我认为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从这几点也可以看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二、联系农村学生的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育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我们教师充分了解本班学生原有的数学基础,准确把握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好每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我们首先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知识基础等,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其次,要熟悉数学教材,对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要求、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都要了如指掌。另外,还要明确各单元、各章节的知识在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融会贯通地教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时,根据本班学生数学基础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大纲把教学目标定为: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通过拼图活动探索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拼图探索勾股定理,没有按照教学大纲把证明勾股定理作为教学的重点。
三、指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确保课堂有效教学
教学活动之前,每位教师不仅要认真备好课堂教学的内容,更要充分备好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去掌握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备好如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际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完全靠老师来调动。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环境不同,情景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情绪不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也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具有教育机智,随时都能指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约束自己,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备课中,我们还要在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的广度、深度、自觉度上下功夫。要恰当合理的组织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的最贴切的情景材料和保证学生该用的足够的时间,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只有当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我们的教学才可能实现有效乃至高效的目标。要让学生学习有效,教师在备课中首先要确保有效,只有有效的教学方案,才能保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1)、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多媒体课件教学在这方面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意运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两种教学方法优势互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使数学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吸引他们长期的注意力,让他们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从而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我在讲授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二课时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很轻松地演示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以及图象的位置和增减性。特别直观、形象,学生很容易记住,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教学方法。
由于不同的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都不一样,因此,仅靠教师的整体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通过摸索我们发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即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各小组内的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各小组之间互相竞争,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例如我在讲授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一课时时,按照上述方法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让每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观察、分析、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且要求每组的小组长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组员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到讲台上当小老师讲课,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最后,我还会对小老师们的讲课和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刚开始时,学生们个个都比较胆小,没有人愿意上讲台去讲。但是当他们后来发现自己的讲课获得了老师和全班同学的肯定时,都变得喜欢上讲台,争着上讲台讲课了,他们真正成了数学课堂的“主人翁”。看到学生们有这样的转变,我感到非常地欣慰,很有成就感。
五、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今,教师对学生表现好坏的评价还是通过学业成绩的高低来决定的,是片面的,消极的,所以也是低效的。学知识应该先做人,这是教师在教授知识前应该教给学生的。任何一个人都处在一个或大或小的集体里面,如果他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不尊重他人,是要被集体淘汰的,所以不是学习成绩好就能决定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同时,教师也不能片面地认为学生学习成绩好就是发展得好。
有效的评价体现应该是全面、公平、人性化的。全面,应该包括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这里的“智”也不单单指学习成绩的高低,还应该包括个方面的能力,如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能力、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等。评价的形式也不仅仅是百分制和等级制,可以采取书信式和评语式等比较亲和的形式,把学生个人存在的问题逐一分析,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能得到全面发展。切不可再将学生推入考试和题海的深渊。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有限的45分中内让学生学到多于45分钟的内容,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提倡的“轻负担,高质量”,是我们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
展开全部
教学不仅是对人类已有知识的继承,也是人类知识体系的再积累、再创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心理素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转载 小学数学是数学的基础,基础的数学知识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基础,所以教好数学是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课前准备与学生有效预习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备好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其次,学生合理有效的课前预习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能更好地利用这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预习,让学生把自己能消化的知识在课前完成,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难点进行集中讲解、集中练习,这样通过教学任务的分解和教学难点的集中解决,就会大大节省课堂时间。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其精髓,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针对目标创设问题环境,运用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例如,我们在教授“圆周长计算”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利用手中的学习用具对圆的周长进行测量。当学生们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圆周长时,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很大的圆形水池能进行滚动吗?”于是学生只能再寻找别的测量方法,从而发现用长长的绳子可以测量较大的、不能移动的圆形周长。但是当面对无形的圆时,它的周长又该怎样测量呢?比如将一根绳子的一端拴上一个小球,然后提着绳子在空中旋转,所形成的无形的圆既不能使用滚动测量的方法,也不能使用绳测的方法,到底应该用什么方法呢?教师提出的这一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就能发现圆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并进一步总结形成定律,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印象。因此,设立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能使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多媒体教学以其题材丰富形象、形式新颖多样、课堂信息量大、节约课堂时间等优势,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学习环境,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把课堂教学引入了全新的境界。
1.能将知识直观化,易于学生理解。在课堂中无论教师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能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比如笔者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亲自剪一剪、拼一拼,在这个基础上,再运用多媒体课件,把一个圆分别平均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后剪拼的过程通过动画形式先后展示出来,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发现,把一个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思考,便很自然地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如笔者在教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练习课”时,就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大容量性的特点,把设计的练习先后通过二十多个图形展示到大屏幕上,运用抢答、填空、判断、涂色等多种方式进行练习,并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不知不觉之中就掌握了知识,加深了理解。
总而言之,教师要认清,多媒体技术仅是辅助教学而已,不要受其所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等诸多因素,精心准备、精心设计,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的优点,就会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注重实践,使学生成为运用数学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实践探究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用各种感官去感知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而且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多种可行的实践活动方案。例如:学生学习了比例的知识后,让学生设计实践活动方案测量学校的旗杆、大树的高度。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从而成为运用数学的主人。
五、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教师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的评价既能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又能避免学生“表扬依赖症”的产生,让评价真正发挥激活课堂的作用。另外恰当运用数学语言评价,利用“客观评价策略”“关注差异策略”“多元评价策略”“质的评估”等记录学生的各种进步,可反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让学生学会倾听、解读、交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以新课改的理念、积极进取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数学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全面持续发展。
转载 小学数学是数学的基础,基础的数学知识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基础,所以教好数学是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课前准备与学生有效预习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备好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其次,学生合理有效的课前预习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能更好地利用这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预习,让学生把自己能消化的知识在课前完成,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难点进行集中讲解、集中练习,这样通过教学任务的分解和教学难点的集中解决,就会大大节省课堂时间。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其精髓,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针对目标创设问题环境,运用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例如,我们在教授“圆周长计算”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利用手中的学习用具对圆的周长进行测量。当学生们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圆周长时,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很大的圆形水池能进行滚动吗?”于是学生只能再寻找别的测量方法,从而发现用长长的绳子可以测量较大的、不能移动的圆形周长。但是当面对无形的圆时,它的周长又该怎样测量呢?比如将一根绳子的一端拴上一个小球,然后提着绳子在空中旋转,所形成的无形的圆既不能使用滚动测量的方法,也不能使用绳测的方法,到底应该用什么方法呢?教师提出的这一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就能发现圆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并进一步总结形成定律,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印象。因此,设立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能使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多媒体教学以其题材丰富形象、形式新颖多样、课堂信息量大、节约课堂时间等优势,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学习环境,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把课堂教学引入了全新的境界。
1.能将知识直观化,易于学生理解。在课堂中无论教师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能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比如笔者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亲自剪一剪、拼一拼,在这个基础上,再运用多媒体课件,把一个圆分别平均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后剪拼的过程通过动画形式先后展示出来,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发现,把一个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思考,便很自然地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如笔者在教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练习课”时,就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大容量性的特点,把设计的练习先后通过二十多个图形展示到大屏幕上,运用抢答、填空、判断、涂色等多种方式进行练习,并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不知不觉之中就掌握了知识,加深了理解。
总而言之,教师要认清,多媒体技术仅是辅助教学而已,不要受其所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等诸多因素,精心准备、精心设计,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的优点,就会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注重实践,使学生成为运用数学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实践探究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用各种感官去感知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而且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多种可行的实践活动方案。例如:学生学习了比例的知识后,让学生设计实践活动方案测量学校的旗杆、大树的高度。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从而成为运用数学的主人。
五、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教师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的评价既能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又能避免学生“表扬依赖症”的产生,让评价真正发挥激活课堂的作用。另外恰当运用数学语言评价,利用“客观评价策略”“关注差异策略”“多元评价策略”“质的评估”等记录学生的各种进步,可反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让学生学会倾听、解读、交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以新课改的理念、积极进取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数学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全面持续发展。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Ⅰ 调整备课的重点,由备教师如何教转向备学生如何学,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新课程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因为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比单纯只有知识更有价值。要改变以只信教材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树立新课程目标意识,它的最大特点不是单纯的教教材,而是活用教材——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情境赋予其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新教材的课程功能,以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发展。
让学生自己在尝试的情境中加探索、思考、理解,(探究学习)把教学要求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这是教师在新课程中必须具有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综合的分析,把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指导什么,怎样指导列为备课的重点,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关注学生,备好学生,在孩子身上大做文章。改变传统的“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怎样讲”的备课思想模式。
Ⅱ 主动驾驭教材,从整体着眼,优化教学内容,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条件,增强知识建构的有效性。
具有一定关系和联系的知识系统即已有的知识建模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而课堂教学的设计在于唤醒学生自己头脑中的知识经验系统,与新知识产生联系,激起学生探索规律的心向,进而安排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独立学习的材料,以培养能力、促进发展。因此,要在调整思路的基础上,从处理教材着手,设计问题情境,从已有的知识建模中,激活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活化学习,进而去主动学习。
例如“工程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例题是“砌完一道墙,甲独做6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两人合做几天完成?”要求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方法,这类应用题和以前学过的整数应用题有相同的基本数量关系,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关键(或难点)在于这类应用题的工作总量要用单位“ 1” 表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没有直接出现,但学生如果能联系已学的分数的意义进行学习,教师就用不着按部就班地教,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尝试。如学生有问题,设计这样的题目:“运完360块砖,甲独运6次运完,乙独运12次运完,甲、乙两人合运几次运完?”,进行铺垫。在计算的基础上与“工程问题应用题”进行比较,便于学生找出异同,建构数学模型,抓住解题的关键,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保证。
Ⅲ 以学生的操作为主设计教学活动,确保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性。
学生的学习是从手、眼、脑协调活动开始的,对于小学生而言操作可以使认识的对象与学生之间缩短距离,进行直接的认识活动。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如在教学圆柱体积的计算时,我们没有局限于课本上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动手操作,求出圆柱的体积,结果学生想出了许多方法,让我们惊叹不已。
A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先求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算出长方体的体积。其实求出的长方体体积就是圆柱的体积。
B 知道圆柱底面半径和高来求圆柱的体积。
C 知道圆柱底面的周长和高来求圆柱的体积。
D知道圆柱底面直径和高来求圆柱的体积。
E知道圆柱底面的面积和高来求圆柱的体积。
我们认为:学生进行类似的实际操作,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操作所要解决的问题,对提供的教具或学具展开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其次,让行探索性的独立操作,必须与机械的指令性操作区别开来。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不应作事前的各种规定,如:先怎么做,再怎么做,然后怎么样;怎么摆,怎么看,怎么想等。教师过多地强调自己的思路,让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操作,本身就是不允许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限制。第三,要重视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操作不能流于表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抽象和概括。第四,学生操作最好以小组合作进行,通过大家地协调、交流、讨论,共同参与,实现全体同学的个性化发展。
Ⅳ 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称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我们强调这些,也真是新课程目标所十分期待的。
Ⅴ 注重学生实际,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新课程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因为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比单纯只有知识更有价值。要改变以只信教材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树立新课程目标意识,它的最大特点不是单纯的教教材,而是活用教材——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情境赋予其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新教材的课程功能,以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发展。
让学生自己在尝试的情境中加探索、思考、理解,(探究学习)把教学要求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这是教师在新课程中必须具有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综合的分析,把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指导什么,怎样指导列为备课的重点,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关注学生,备好学生,在孩子身上大做文章。改变传统的“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怎样讲”的备课思想模式。
Ⅱ 主动驾驭教材,从整体着眼,优化教学内容,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条件,增强知识建构的有效性。
具有一定关系和联系的知识系统即已有的知识建模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而课堂教学的设计在于唤醒学生自己头脑中的知识经验系统,与新知识产生联系,激起学生探索规律的心向,进而安排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独立学习的材料,以培养能力、促进发展。因此,要在调整思路的基础上,从处理教材着手,设计问题情境,从已有的知识建模中,激活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活化学习,进而去主动学习。
例如“工程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例题是“砌完一道墙,甲独做6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两人合做几天完成?”要求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方法,这类应用题和以前学过的整数应用题有相同的基本数量关系,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关键(或难点)在于这类应用题的工作总量要用单位“ 1” 表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没有直接出现,但学生如果能联系已学的分数的意义进行学习,教师就用不着按部就班地教,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尝试。如学生有问题,设计这样的题目:“运完360块砖,甲独运6次运完,乙独运12次运完,甲、乙两人合运几次运完?”,进行铺垫。在计算的基础上与“工程问题应用题”进行比较,便于学生找出异同,建构数学模型,抓住解题的关键,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保证。
Ⅲ 以学生的操作为主设计教学活动,确保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性。
学生的学习是从手、眼、脑协调活动开始的,对于小学生而言操作可以使认识的对象与学生之间缩短距离,进行直接的认识活动。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如在教学圆柱体积的计算时,我们没有局限于课本上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动手操作,求出圆柱的体积,结果学生想出了许多方法,让我们惊叹不已。
A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先求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算出长方体的体积。其实求出的长方体体积就是圆柱的体积。
B 知道圆柱底面半径和高来求圆柱的体积。
C 知道圆柱底面的周长和高来求圆柱的体积。
D知道圆柱底面直径和高来求圆柱的体积。
E知道圆柱底面的面积和高来求圆柱的体积。
我们认为:学生进行类似的实际操作,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操作所要解决的问题,对提供的教具或学具展开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其次,让行探索性的独立操作,必须与机械的指令性操作区别开来。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不应作事前的各种规定,如:先怎么做,再怎么做,然后怎么样;怎么摆,怎么看,怎么想等。教师过多地强调自己的思路,让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操作,本身就是不允许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限制。第三,要重视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操作不能流于表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抽象和概括。第四,学生操作最好以小组合作进行,通过大家地协调、交流、讨论,共同参与,实现全体同学的个性化发展。
Ⅳ 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称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我们强调这些,也真是新课程目标所十分期待的。
Ⅴ 注重学生实际,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当堂课小测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让他们感兴趣是最关键的,找出让学生有兴趣的东西,适当添加趣味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